2016届北京市延庆区高三3月一模考试理综物理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24256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2/16

1.单选题(共2题)

1.
如图是演示简谐运动图像的装置,当盛沙漏斗下面的薄木板N被匀速地拉出时,摆动着的漏斗中漏出的沙在板上形成的曲线显示出摆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板上直线OO′代表时间轴。右图是一次实验中用同一个摆长不变的摆做出的两组操作形成的曲线,若板N1和N2拉动速度用v1和v2表示,板N1和N2上曲线所代表的摆动周期用T1和T2表示,则:
A.T1=2T2 B.2T1=T2 C.v1=2v2 D.2v1=v2
2.
如图甲所示是法拉第制作的世界上最早的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实验装置,有一个可绕固定转轴转动的铜盘,铜盘的一部分处在蹄形磁铁当中。实验时用导线连接铜盘的中心C,用导线通过滑片与铜盘的边缘D 连接且接触良好。如图乙所示,若用外力摇手柄使得铜盘转动起来时,在CD两端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如图丙所示若将导线连接外电源,则铜盘会转动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图甲所示,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原因是铜盘盘面上无数个同心圆环中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
B.如图乙所示,用外力顺时针(从左边看)转动铜盘,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且盘中电流从D端流出,C端流入
C.如图丙所示,用电池为铜盘通电后铜盘转动起来,其转动方向为从左边看为逆时针
D.如图丙所示,若用外力逆时针(从左边看)转动铜盘,一定能给电池充电

2.多选题(共2题)

3.
质量相等的两木块A、B用一轻弹簧栓接,静置于水平地面上。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拉动木块A,使木块A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木块A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木块B将要离开地面时的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设此过程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
A. 力F一直增大
B. 弹簧的弹性势能一直减小
C. 木块A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一直增大
D. 两木块A、B和轻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
4.
一交流电流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   
A.用电流表测该电流其示数为10A
B.该交流电流的频率为100Hz
C.该交流电流通过10Ω电阻时,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为2000 W
D.该交流电流瞬时值表达式为i=10sin628t A

3.解答题(共3题)

5.
节水喷灌系统已经在北京很多地区使用,现已成为改善首都环境的重要方式,某节水喷灌系统可简化为如图所示模型,喷口横截面积s=4cm2, 距离地面的高度h=1.8 m,能沿水平方向旋转,水从管口以不变的速度源源不断的沿水平方向射出,水落地的位置到管口的水平距离是x=6.0m,若所用的水是从井下抽取的,井中水面离地面的高度H=18.0m,并一直保持不变。水泵由电动机带动,水的密度ρ=1.0×103 kg/m3(计算中g取10m/s2、π=3)

(1)求这个喷灌系统从管口射出水的速度多大?;
(2)求水泵抽水的功率是多少?
(3)设想改用太阳能电池给该系统供电,假设系统总是以上述恒定喷水速度工作,在某地区用太阳能电池组产生的电能供该系统使用,根据以下数据求所需太阳能电池板的最小面积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已知:太阳辐射的总功率P0=4×1026W,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太阳光传播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大约有的能量损耗,该系统所用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为。电动机的抽水效率为75%
6.
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沿x轴0到d范围内存在电场(图中未画出),电场的方向沿x轴正向,并且电场强度大小E随x的分布如图所示。将一质量为m1,电量为的小球A,从O点由静止释放。当小球A离开电场后与一个静止且不带电,质量为m2的小球B发生碰撞(设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小球A、B大小相同,碰撞过程中电荷不发生转移)。

求:(1)当小球A运动到0.5d时的加速度a的大小;
(2)类比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对于直线运动,教科书中讲解了由v-t图像求位移的方法。请你借鉴此方法,并结合其他物理知识:
a.在由0到d的过程中,电场对小球A所做的功
b.若x=0处电势为0,试推导小球A电势能EP的表达式
(3)为使质点A离开电场后与质点B能发生第二次碰撞,质点A,质点B的质量应满足怎样的关系。
7.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长为L=0.5m的单匝正方形闭合导体线框abcd,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0.4T的有界匀强磁场中,其ab边与磁场的边界重合.线框由同种粗细均匀、电阻为R=2Ω的导线制成.现用垂直于线框ab边的水平拉力,将线框以速度v=5m/s向右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出磁场,此过程中保持线框平面与磁感线垂直,且ab边与磁场边界平行.求线框被拉出磁场的过程中:

(1)通过线框的电流大小及方向;
(2)线框中a、b两点间的电压大小;
(3)水平拉力的功率.

4.实验题(共1题)

8.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质量m=1kg的重物自由下落,在纸带上打出了一系列的点,如图所示,相邻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长度单位是cm,g取9.8m/s2.求:

①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B时,物体的速度vB=__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从起点O到打下记数点B的过程中,物体重力势能减小量ΔEP=___________,动能的增加量ΔE­k=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 即使在实验操作规范、数据测量及数据处理很准确的前提下,该实验求得的ΔEp也一定略大于ΔEk,这是实验存在系统误差的必然结果,试分析该系统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A.重物下落的实际距离大于测量值
B.重物质量选用得大了,造成的误差
C.重物在下落的过程中,由于摩擦生热造成的误差
D.先释放纸带后开动计时器造成的误差
④某同学利用自己在做该实验时打出的纸带,测量出了各计数点到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的距离h,算出了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v,以h为横轴,以v2为纵轴画出了如图的图线。则图线的斜率近似等于_________。

A.19.6   B.9.80 C.4.90
图线未过原点O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