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4题)
1.
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t=0时刻物体的速度为2m/s、加速度为1m/s2,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
B.物体的加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增大 |
C.t=5s时刻物体的速度为6.25m/s |
D.t=8s时刻物体的速度为13.2m/s |
2.
如图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两端连接两轻环A、B,两环分别套在相互垂直的水平杆和竖直杆上,轻绳绕过光滑的轻小滑轮,重物悬挂于滑轮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将环A向下移动少许,绳上拉力变大,环B所受摩擦力变小
B. 只将环A向下移动少许,绳上拉力不变,环B所受摩擦力不变
C. 只将环B向右移动少许,绳上拉力变大,环A所受杆的弹力不变
D. 只将环B向右移动少许,绳上拉力不变,环A所受杆的弹力变小

A. 只将环A向下移动少许,绳上拉力变大,环B所受摩擦力变小
B. 只将环A向下移动少许,绳上拉力不变,环B所受摩擦力不变
C. 只将环B向右移动少许,绳上拉力变大,环A所受杆的弹力不变
D. 只将环B向右移动少许,绳上拉力不变,环A所受杆的弹力变小
3.
过去几千年来,人类对行星的认识与研究仅限于太阳系内,行星“51 peg b”的发现拉开了研究太阳系外行星的序幕。“51 peg b”绕其中心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约为4天,轨道半径约为地球绕太阳运动半径为1/20,该中心恒星与太阳的质量比约为()
A. 1/10 B. 1 C. 5 D. 10
A. 1/10 B. 1 C. 5 D. 10
4.
目前雷达发出的电磁波频率多在200MHz~1000 MHz的范围内,下列关于雷达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真空中,上述频率范围的电磁波的波长在30m~150m之间
B. 电磁波是由恒定不变的电场或磁场产生的
C. 波长越短的电磁波,越容易绕过障碍物,便于远距离传播
D. 测出从发射无线电波到接收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的时间,就可以确定障碍物的距离
A. 真空中,上述频率范围的电磁波的波长在30m~150m之间
B. 电磁波是由恒定不变的电场或磁场产生的
C. 波长越短的电磁波,越容易绕过障碍物,便于远距离传播
D. 测出从发射无线电波到接收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的时间,就可以确定障碍物的距离
2.选择题- (共3题)
3.多选题- (共5题)
8.
如图所示,A,B两条直线是在A,B两地分别用竖直向上的力F拉质量分别是
和
的物体,实验得出的两个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图线,由图分析可知( )




A.![]() | B.两地重力加速度![]() |
C.![]() | D.两地重力加速度![]() |
9.
如图所示,物体A、B用细绳与弹簧连接后跨过滑轮,A静止在倾角为45°的粗糙斜面上,B悬空。已知质量mA=3mB,不计滑轮摩擦,现将斜面倾角由45°减小到30°,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簧的弹力大小将增大 |
B.物体A对斜面的压力将减少 |
C.物体A受到的静摩擦力将减小 |
D.弹簧的弹力及A受到的静摩擦力都不变 |
10.
摩擦传动时传动装置中的一个重要模型,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水平放置的轮盘靠摩擦传动,其中
分别为两轮盘的轴心,已知
,且在正常工作时两轮盘不打滑。今在两轮盘上分别放置两个同种材料制成的滑块A.B,两滑块与轮盘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两滑块到轴心
的距离分别为
,且
。若轮盘乙由静止开始缓慢地转动,且转速逐渐增大,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滑块相对轮盘开始滑动前,A.B的角速度大小之比为






A. 滑块相对轮盘开始滑动前,A.B的角速度大小之比为

A.滑块相对轮盘开始滑动前,A.B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
B.转速增大后最终滑块A先发生相对滑动 |
C.转速增大后最终滑块B先发生相对滑动 |
11.
如图,倾角为
的光滑斜面与光滑的半圆形轨道光滑连接于B点,固定在水平面上,在半圆轨道的最高点C装有压力传感器,整个轨道处在竖直平面内,一小球自斜面上距底端高度为H的某点A由静止释放,到达半圆最高点C时,被压力传感器感应,通过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处理,可得出小球对C点的压力F,改变H的大小,仍将小球由静止释放,到达C点时得到不同的F值,将对应的F与H的值描绘在F-H图像中,如图所示,则由此可知



A.图线的斜率与小球的质量无关 |
B.b点坐标的绝对值与物块的质量成正比 |
C.a的坐标与物块的质量无关 |
D.只改变斜面倾角![]() |
12.
如图所示,一均匀金属圆盘绕通过其圆心且与盘面垂直的轴逆时针匀速转动.现施加一垂直穿过圆盘的有界匀强磁场,圆盘开始减速.在圆盘减速过程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处于磁场中的圆盘部分,靠近圆心处电势高 |
B.所加磁场越强越易使圆盘停止转动 |
C.若所加磁场反向,圆盘将加速转动 |
D.若所加磁场穿过整个圆盘,圆盘将匀速转动 |
4.填空题- (共1题)
13.
用频率为
但强度不同的甲乙两种光做光电效应实验,发现光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光的强度大,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被照射金属的逸出功为
,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_________。



5.解答题- (共4题)
14.
电视机中显像管(抽成真空玻璃管)的成像原理主要是靠电子枪产生高速电子束,并在变化的磁场作用下发生偏转,打在荧光屏不同位置上发出荧光而形成像。显像管的原理示意图(俯视图)如图甲所示,在电子枪右侧的偏转线圈可以产生使电子束沿纸面发生偏转的磁场,偏转的磁场可简化为由通电螺线管产生的与纸面垂直的磁场,该磁场分布的区域为圆形(如图乙所示),其磁感应强度B=μNI,式中μ为磁常量,N为螺线管线圈的匝数,I为线圈中电流的大小。由于电子的速度极大,同一电子穿过磁场过程中可认为磁场没有变化,是稳定的匀强磁场。已知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电子枪加速电压为U,磁常量为μ,螺线管线圈的匝数N,偏转磁场区域的半径为r,其圆心为O点。当没有磁场时,电子束通过O点,打在荧光屏正中的M点,O点到荧光屏中心的距离OM=L。若电子被加速前的初速度和所受的重力、电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地磁场对电子束的影响均可忽略不计,不考虑相对论效应及磁场变化所激发的电场对电子束的作用。
(1)求电子束经偏转磁场后打到荧光屏上P点时的速率;
(2)若电子束经偏转磁场后速度的偏转角θ=60°,求此种情况下电子穿过磁场时,螺线管线圈中电流I0的大小;
(3)当线圈中通入如图丙所示的电流,其最大值为第(2)问中电流的0.5倍。求电子束打在荧光屏上发光所形成“亮线”的长度。
(1)求电子束经偏转磁场后打到荧光屏上P点时的速率;
(2)若电子束经偏转磁场后速度的偏转角θ=60°,求此种情况下电子穿过磁场时,螺线管线圈中电流I0的大小;
(3)当线圈中通入如图丙所示的电流,其最大值为第(2)问中电流的0.5倍。求电子束打在荧光屏上发光所形成“亮线”的长度。

15.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m=10k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对物体施加一个F=50N的拉力,使物体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拉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37°,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0,sin37°=0.60,cos37°=0.80,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1)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求物体在 2.0s末的瞬时速率;
(3)若在 2.0s末时撤去拉力F,求此后物体沿水平地面可滑行的最大距离.

(1)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求物体在 2.0s末的瞬时速率;
(3)若在 2.0s末时撤去拉力F,求此后物体沿水平地面可滑行的最大距离.
16.
如图所示,一工件置于水平地面上,其AB段为一半径
的光滑圆弧轨道,BC段为一长度
的粗糙水平轨道,二者相切与B点,整个轨道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P点为圆弧轨道上的一个确定点。一可视为质点的物块,其质量
,与BC间的动摩擦因数
。工件质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取

(1)若工件固定,将物块由P点无初速度释放,滑至C点时恰好静止,求P、C两点间的高度差h。
(2)若将一水平恒力F作用于工件,使物体在P点与工件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①求F的大小
②当速度时,使工件立刻停止运动(即不考虑减速的时间和位移),物块飞离圆弧轨道落至BC段,求物块的落点与B点间的距离。








(1)若工件固定,将物块由P点无初速度释放,滑至C点时恰好静止,求P、C两点间的高度差h。
(2)若将一水平恒力F作用于工件,使物体在P点与工件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①求F的大小
②当速度时,使工件立刻停止运动(即不考虑减速的时间和位移),物块飞离圆弧轨道落至BC段,求物块的落点与B点间的距离。
17.
如图所示,实线和虚线分别是沿x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和t=0.06s时刻的波形图.已知在t=0时刻,x=1.5m处的质点向y轴正方向运动.

①判断该波的传播方向
②若3T<0.06s<4T,求该波的波速大小.

①判断该波的传播方向
②若3T<0.06s<4T,求该波的波速大小.
6.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道)
选择题:(3道)
多选题:(5道)
填空题:(1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