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4题)
1.
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的滑块无初速地轻放在倾角为α的固定斜面上,滑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若μ﹥tanα,则滑块保持静止,且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为N=μmg |
B.若μ﹥tanα,则滑块保持静止,且滑块受到的摩擦力为f=μmgcosα |
C.若μ﹤tanα,则滑块加速下滑,且滑块下滑时的加速度为a=g(sinα+μcosα) |
D.若μ﹤tanα,则滑块加速下滑,且滑块下滑时的加速度为a=g(sinα-μcosα) |
2.
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为2m/s,某时刻波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列波的周期为0.5s |
B.此时x=1m处的质点沿y轴正方向运动 |
C.此时x=3m处的质点沿x轴正方向运动 |
D.此时x=4m处的质点具有沿y轴正方向的最大加速度 |
3.
如图所示,P和Q是电场中某一条电场线上的两点,箭头代表电场方向.现有一正电荷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由P点运动到Q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场力对该电荷做负功 |
B.该电荷的电势能增大 |
C.该电荷的加速度增大 |
D.P点的电势高于Q点的电势 |
4.
如图所示的交流电压u=220
sin100πtV,接在阻值R=220Ω的电阻两端,则( )



A.该交流电的频率为100Hz | B.电压表的读数为311V |
C.电流表读数为1A | D.2s内电阻的焦耳热是880J |
2.解答题- (共3题)
5.
(1)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之后,在卡文迪许生活的年代,地球的半径经过测量和计算已经知道约6400千米,因此卡文迪许测出引力常量G后,很快通过计算得出了地球的质量。1798年,他首次测出了地球的质量数值,卡文迪许因此被人们誉为“第一个称地球的人”。若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常量为G,忽略地球的自转。
a.求地球的质量;
b.若一卫星在距地球表面高为h的轨道上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求该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
(2)牛顿时代已知如下数据: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T、地球半径R、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60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牛顿在研究引力的过程中,为了验证地面上物体的重力与地球吸引月球的力是同一性质的力,同样遵从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规律的猜想,他做了著名的“月地检验”:月球绕地球近似做匀速圆周运动。牛顿首先从运动学的角度计算出了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接着他设想,把一个物体放到月球轨道上,让它绕地球运行,假定物体在地面受到的重力和在月球轨道上运行时受到的引力,都是来自地球的引力,都遵循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他又从动力学的角度计算出了物体在月球轨道上的向心加速度。上述两个加速度的计算结果是一致的,从而证明了物体在地面上所受的重力与地球吸引月球的力是同一性质的力,遵循同样规律的设想。根据上述材料:
a.请你分别从运动学的角度和动力学的角度推导出上述两个加速度的表达式;
b.已知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约为T=2.4×106s,地球半径约为R=6.4×106m,取π2=g.结合题中的已知条件,求上述两个加速度的比值,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a.求地球的质量;
b.若一卫星在距地球表面高为h的轨道上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求该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
(2)牛顿时代已知如下数据: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T、地球半径R、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60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牛顿在研究引力的过程中,为了验证地面上物体的重力与地球吸引月球的力是同一性质的力,同样遵从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规律的猜想,他做了著名的“月地检验”:月球绕地球近似做匀速圆周运动。牛顿首先从运动学的角度计算出了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接着他设想,把一个物体放到月球轨道上,让它绕地球运行,假定物体在地面受到的重力和在月球轨道上运行时受到的引力,都是来自地球的引力,都遵循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他又从动力学的角度计算出了物体在月球轨道上的向心加速度。上述两个加速度的计算结果是一致的,从而证明了物体在地面上所受的重力与地球吸引月球的力是同一性质的力,遵循同样规律的设想。根据上述材料:
a.请你分别从运动学的角度和动力学的角度推导出上述两个加速度的表达式;
b.已知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约为T=2.4×106s,地球半径约为R=6.4×106m,取π2=g.结合题中的已知条件,求上述两个加速度的比值,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6.
如图所示,半径R=0.2m的竖直
圆弧形光滑轨道AB与光滑水平面BC相切,B为圆弧轨道的最低点.质量m=0.1kg的小滑块2放在水平面上,另一质量也为m=0.1kg的小滑块1,从圆弧形轨道的最高点由静止释放.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与滑块2发生正碰,碰撞后两滑块粘在一起向前运动.取重力加速度g=10m/s²,两滑块均可视为质点。求:

(1)滑块1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小v;
(2)在B点轨道对滑块1支持力的大小FN;
(3)两滑块碰后共同速度的大小v'.


(1)滑块1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小v;
(2)在B点轨道对滑块1支持力的大小FN;
(3)两滑块碰后共同速度的大小v'.
7.
如图甲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沿斜面方向铺两条平行的光滑金属导轨,导轨足够长,两导轨间的距离为L,两者的顶端a和b用阻值为R的电阻相连。在导轨上垂直于导轨放一质量为m,电阻为r的金属杆cd.金属杆始终与导轨连接良好,其余电阻不计。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的方向垂直斜面向上,重力加速度为g。现让金属杆从水平虚线位置处由静止释放,金属杆下滑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金属杆下滑的位移为x时,刚好达到最大速度。
(1)由d向c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如图乙所示,请在此图中画出金属杆下滑过程中某时刻的受力示意图,并求金属杆下滑的最大速度vm;
(2)求从金属杆开始下滑到刚好达到最大速度的过程中,电路中产生的焦耳热Q;
(3)金属杆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感应电动势,此时金属杆即为电路中的电源,其内部的非静电力就是运动的自由电荷在沿杆方向受到的洛仑兹力,而所有运动的自由电荷在沿垂直金属杆方向受到的洛仑兹力的合力即为安培力.在金属杆达到最大速度vm后继续下滑的过程中,请根据电动势的定义推导金属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

(1)由d向c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如图乙所示,请在此图中画出金属杆下滑过程中某时刻的受力示意图,并求金属杆下滑的最大速度vm;
(2)求从金属杆开始下滑到刚好达到最大速度的过程中,电路中产生的焦耳热Q;
(3)金属杆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感应电动势,此时金属杆即为电路中的电源,其内部的非静电力就是运动的自由电荷在沿杆方向受到的洛仑兹力,而所有运动的自由电荷在沿垂直金属杆方向受到的洛仑兹力的合力即为安培力.在金属杆达到最大速度vm后继续下滑的过程中,请根据电动势的定义推导金属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


3.实验题- (共1题)
8.
(1)在做“用油膜法测分子的大小”实验时,利用油酸分子的特性,易在水面上形成_______(选填“单层”或“多层”)分子油膜,在某次实验中,将含有纯油酸体积为V的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到水面上,形成面积为S的油酸薄膜,则由此可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

(2)“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的装置如图甲所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经过水平槽飞出后做平抛运动.每次都使钢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在小球运动轨迹的某处用带孔的卡片迎接小球,使球恰好从孔中央通过而不碰到边缘,然后对准孔中央在白纸上记下一点。通过多次实验,在竖直白纸上记录钢球所经过的多个位置,用平滑曲线连起来就得到钢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①实验所需的器材有:白纸、图钉、平板、铅笔、弧形斜槽、小球、重锤线、有孔的卡片,除此之外还需要的一项器材是______
A.天平 B.秒表 C.刻度尺
②在此实验中,小球与斜槽间有摩擦______(选填“会”或“不会”)使实验的误差增大;如果斜槽末端点到小球落地点的高度相同,小球每次从斜槽滚下的初始位置不同,那么小球每次在空中运动的时间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③在实验中,在白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方法是:使斜槽末端的切线水平,小球在槽口时,在白纸上记录球的重心在竖直木板上的水平投影点O,作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和所建坐标系的原点,接下来应该选择的步骤是______
A.利用悬挂在槽口的重锤线画出过O点向下的竖直线为y轴.取下白纸,在纸上画出过O点,与y轴垂直、方向向右的直线为x轴.
B.从O点向右作出水平线为x轴.取下白纸,在纸上画出过O点,与x轴垂直、方向向下的直线为y轴.
④如图乙所示是在实验中记录的一段轨迹。已知小球是从原点O水平抛出的,经测量A点的坐标为(40cm,20cm),g取10m/s2,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v0=_________m/s,若B点的横坐标为xB=60cm,则B点纵坐标为yB=_________m。

⑤一同学在实验中采用了如下方法:如图丙所示,斜槽末端的正下方为O点.用一块平木板附上复写纸和白纸,竖直立于正对槽口前的O1处,使小球从斜槽上某一位置由静止滚下,小球撞在木板上留下痕迹A.将木板向后平移至O2处,再使小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小球撞在木板上留下痕迹B.O、O1间的距离为x1,O、O2间的距离为x2,A、B间的高度差为y.则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v0为________

A.
B.
C.
D.

(2)“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的装置如图甲所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经过水平槽飞出后做平抛运动.每次都使钢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在小球运动轨迹的某处用带孔的卡片迎接小球,使球恰好从孔中央通过而不碰到边缘,然后对准孔中央在白纸上记下一点。通过多次实验,在竖直白纸上记录钢球所经过的多个位置,用平滑曲线连起来就得到钢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①实验所需的器材有:白纸、图钉、平板、铅笔、弧形斜槽、小球、重锤线、有孔的卡片,除此之外还需要的一项器材是______
A.天平 B.秒表 C.刻度尺
②在此实验中,小球与斜槽间有摩擦______(选填“会”或“不会”)使实验的误差增大;如果斜槽末端点到小球落地点的高度相同,小球每次从斜槽滚下的初始位置不同,那么小球每次在空中运动的时间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③在实验中,在白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方法是:使斜槽末端的切线水平,小球在槽口时,在白纸上记录球的重心在竖直木板上的水平投影点O,作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和所建坐标系的原点,接下来应该选择的步骤是______
A.利用悬挂在槽口的重锤线画出过O点向下的竖直线为y轴.取下白纸,在纸上画出过O点,与y轴垂直、方向向右的直线为x轴.
B.从O点向右作出水平线为x轴.取下白纸,在纸上画出过O点,与x轴垂直、方向向下的直线为y轴.
④如图乙所示是在实验中记录的一段轨迹。已知小球是从原点O水平抛出的,经测量A点的坐标为(40cm,20cm),g取10m/s2,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v0=_________m/s,若B点的横坐标为xB=60cm,则B点纵坐标为yB=_________m。

⑤一同学在实验中采用了如下方法:如图丙所示,斜槽末端的正下方为O点.用一块平木板附上复写纸和白纸,竖直立于正对槽口前的O1处,使小球从斜槽上某一位置由静止滚下,小球撞在木板上留下痕迹A.将木板向后平移至O2处,再使小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小球撞在木板上留下痕迹B.O、O1间的距离为x1,O、O2间的距离为x2,A、B间的高度差为y.则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v0为________

A.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