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2题)
1.
一弹簧振子 A 的位移 y 随时间 t 变化的关系式为 y=0.1sin(2.5πt),位移 y 的单位为 m,时间 t 的单位为 s。则( )
A.弹簧振子的振幅为 0.2m |
B.弹簧振子的周期为 1.25s |
C.在 t=0.2s 时,振子的运动速度为零 |
D.质点在 0.1s 末和 0.3s 末的速度相同 |
2.
有一个单摆,在竖直平面内做小摆角振动,周期为 2s。如果从单摆向右运动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在t=1.4s 至 t=1.5s 的过程中,摆球的( )
A.速度向右在增大,加速度向右在减小 |
B.速度向左在减小,加速度向左在增大 |
C.速度向左在减小,加速度向右在增大 |
D.速度向右在减小,加速度向左在减小 |
3.
A、B 两个单摆,A 摆的固有频率为 4f,B 摆的固有频率为 f,若让它们在频率为 5f 的驱动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则两单摆比较( )
A.A 摆振幅较大,振动频率为 f |
B.B 摆振幅较大,振动频率为 4f |
C.A 摆振幅较大,振动频率为 5f |
D.B 摆振幅较大,振动频率为 5f |
4.
如图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已知此时质点 A 正向上运动,如图中箭头所示。由此可以判定此横波( )


A.向左传播,且此时质点 B 速度减小 |
B.向左传播,且此时质点 C 加速度增大 |
C.向右传播,且此时质点 D 动能增大 |
D.向右传播,且此时质点 E 回复力减小 |
5.
如图所示是水波干涉示意图,S1、S2是两振幅相等的相干波源,A、D、B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 A 振幅比B、D 大 |
B.质点 B 始终在波峰 |
C.质点 D 位移不会为零 |
D.质点 C 一直在平衡位置 |
6.
分析下列物理现象:
(1)夏天里在一次闪电过后,有时雷声轰鸣不绝;(2)“闻其声而不见其人”;(3)围绕振动的音叉转一圈会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4)当正在鸣笛的火车向着我们急驶而来时,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音调变高。这些物理现象分别属于波的( )
(1)夏天里在一次闪电过后,有时雷声轰鸣不绝;(2)“闻其声而不见其人”;(3)围绕振动的音叉转一圈会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4)当正在鸣笛的火车向着我们急驶而来时,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音调变高。这些物理现象分别属于波的( )
A.反射、衍射、干涉、多普勒效应 | B.折射、衍射、多普勒效应、干涉 |
C.反射、折射、干涉、多普勒效应 | D.衍射、折射、干涉、多普勒效应 |
7.
如图甲所示,弹簧振子以O点为平衡位置,在A、B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取向右为正方向,振子的位移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 |
C.![]() ![]() |
D.![]() ![]() |
8.
如下图所示,向左匀速运动的小车发出频率为f的声波,车左侧A处的人感受到的声波的频率为f1,车右侧B处的人感受到的声波的频率为f2,则( )


A.f1<f , f2<f | B.f1<f , f2>f |
C.f1> f, f2>f | D.f1>f , f2<f |
9.
如下图所示。甲为沿x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动图象,乙图为质点P的振动图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波的传播速率为4 cm/s |
B.该波的传播方向沿x轴正方向 |
C.经过0.5s时间,质点P沿波的传播方向向前传播2 m |
D.该波在传播过程中若遇到3 m的障碍物,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 |
10.
LC 振荡电路中,某时刻的磁场方向如图所示,则( )


A.若磁场正在减弱,则电容器正在充电,电流由 a 向 b |
B.若磁场正在减弱,则电场能正在增大,电容器上极板带负电 |
C.若磁场正在增强,则电场能正在减小,电容器上极板带负电 |
D.若磁场正在增强,则电容器正在充电,电流方向由 a 向 b |
12.
如图所示,两束单色光 a、b 分别照射到玻璃三棱镜 AC 面上,穿过三棱镜后垂直 AB 射出,a 光和 b 光相比较,则( )


A.a 光的频率高 |
B.a 光的波长短 |
C.a 光在三棱镜中的速度小 |
D.对同一双缝干涉装置,a 光的干涉条纹比 b 光的干涉条纹宽 |
2.选择题- (共1题)
3.多选题- (共3题)
14.
如图所示,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波源分别位于x=-0.2m和x=1.2m处,两列波的速度均为v=0.4m/s,两波源的振幅均为A=2cm,图示为t=0时刻两列波的图像(传播方向如图所示),此刻平衡位置处于x=0.2m和x=0.8m的P、Q两质点刚开始振动,质点M的平衡位置处于x=0.5m处,关于各质点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两列波相遇后不能发生干涉 |
B.t=1s时刻,质点M的位移为-4cm |
C.t=1s后,平衡位置处于x=0.6m的质点位移始终为0 |
D.t=0.75s时刻,质点P、Q都运动到M点 |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场、车站的安检门可以探测人身携带的金属物品,是利用静电感应的原理工作 |
B.可以用超声波探测金属、陶瓷、混凝土制品,检查内部是否有气泡、空洞和裂纹 |
C.由于多普勒效应,我们观察到离我们而去的恒星发出的光谱,将向红光光谱方向移动,波长变长、频率降低 |
D.γ射线的穿透能力很强,可用于探测金属零件内部的缺陷 |
16.
如下图为同一单摆在两次受迫振动中的共振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若两次受迫振动分别在月球上和地球上进行,且摆长相同,则图线Ⅰ表示月球上单摆的共振曲线 |
B.若两次受迫振动是在地球上同一地点进行,则两次单摆的摆长之比l1:l2=25:4 |
C.图线Ⅱ若是在地球上完成的,则该摆摆长约为1 m |
D.若摆长均为1 m,则图线Ⅰ是在地球上完成的 |
4.解答题- (共3题)
17.
如图所示,AMB是一条长L=10m的绝缘水平轨道,固定在离水平地面高h=1.25m处,A、B为端点,M为中点,轨道MB处在方向竖直向上,大小E=5×103N/C的匀强电场中,一质量m=0.1kg,电荷量q=+1.3×10-4C的可视为质点的滑块以初速度v0=6m/s在轨道上自A点开始向右运动,经M点进入电场,从B点离开电场,已知滑块与轨道间动摩擦因数μ=0.2,求滑块

(1)到达M点时的速度大小
(2)从M点运动到B点所用的时间
(3)落地点距B点的水平距离

(1)到达M点时的速度大小
(2)从M点运动到B点所用的时间
(3)落地点距B点的水平距离
18.
小明设计的电磁健身器的简化装置如图所示,两根平行金属导轨相距l=0.50 m,倾角θ=53°,导轨上端串接一个R=0.05 Ω的电阻.在导轨间长d=0.56 m的区域内,存在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2.0 T.质量m=4.0 kg的金属棒CD水平置于导轨上,用绝缘绳索通过定滑轮与拉杆GH相连.CD棒的初始位置与磁场区域的下边界相距s=0.24 m.一位健身者用恒力F=80 N拉动GH杆,CD棒由静止开始运动,上升过程中CD棒始终保持与导轨垂直.当CD棒到达磁场上边界时健身者松手,触发恢复装置使CD棒回到初始位置(重力加速度g=10 m/s2,sin 53°=0.8,不计其它电阻、摩擦力以及拉杆和绳索的质量).求:

(1)CD棒进入磁场时速度v的大小;
(2)CD棒进入磁场时所受的安培力FA的大小;
(3)在拉升CD棒的过程中,健身者所做的功W和电阻产生的焦耳热Q.

(1)CD棒进入磁场时速度v的大小;
(2)CD棒进入磁场时所受的安培力FA的大小;
(3)在拉升CD棒的过程中,健身者所做的功W和电阻产生的焦耳热Q.
19.
(13分)在以坐标原点为中心、边长为L的正方形EFGH区域内,存在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如图所示。在A处有一个粒子源,可以连续不断的沿-x方向射入速度不同的带电粒子,且都能从磁场的上边界射出。已知粒子的质量为m,电量大小为q,重力不计,不考虑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1)试判断粒子的电性;
(2)求从F点射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3)若粒子以速度
射入磁场,求粒子由EF边射出时的位置坐标。

(1)试判断粒子的电性;
(2)求从F点射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3)若粒子以速度

5.实验题- (共3题)
20.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以下关于本实验的措施中正确的是_____。
A、摆角应尽量大些
B、摆线应适当长些
C、摆球应选择密度较大的实心金属小球
D、用秒表测量周期时,应取摆球至最高点时开始计时
(2)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 50 次所用的时间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s。
(1)以下关于本实验的措施中正确的是_____。
A、摆角应尽量大些
B、摆线应适当长些
C、摆球应选择密度较大的实心金属小球
D、用秒表测量周期时,应取摆球至最高点时开始计时
(2)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 50 次所用的时间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s。

21.
(1)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
A、白炽灯 B、双缝 C、单缝 D、滤光片 E、白色光屏把以上仪器装在光具座上时,正确的排列顺序应该是:_____(填写字母代号)。
(2)已知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 L=500mm,双缝之间的距离 d=0.50mm,单缝到双缝之间的距离 s=100mm,某同学在用测量头测量时,调整手轮,在测量头目镜中先看到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 A 条亮条纹的中心,然后他继续转动,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 B 条亮条纹的中心,前后两次游标卡尺的读数如图所示,则: B 位置读数是_________;入射光的波长 λ=______________m(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实验中发现条纹太密,难以测量,可以采用的改善办法有_____。
A、改用波长较长的光(如红光)作为入射光
B、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
C、增大双缝到单缝的距离
D、增大双缝间距
A、白炽灯 B、双缝 C、单缝 D、滤光片 E、白色光屏把以上仪器装在光具座上时,正确的排列顺序应该是:_____(填写字母代号)。
(2)已知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 L=500mm,双缝之间的距离 d=0.50mm,单缝到双缝之间的距离 s=100mm,某同学在用测量头测量时,调整手轮,在测量头目镜中先看到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 A 条亮条纹的中心,然后他继续转动,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 B 条亮条纹的中心,前后两次游标卡尺的读数如图所示,则: B 位置读数是_________;入射光的波长 λ=______________m(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实验中发现条纹太密,难以测量,可以采用的改善办法有_____。
A、改用波长较长的光(如红光)作为入射光
B、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
C、增大双缝到单缝的距离
D、增大双缝间距
22.
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
(1)小朱同学在实验桌上看到方木板上有一张白纸,白纸上有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 他认为除了缺刻度尺还少了一种器材,请你写出所缺器材的名称:______老师将器材配齐后,他进行实验,图乙是他在操作过程中的一个状态,请你指出第四枚大头针应在图乙中的位置________(填“A”、“B”或“C”)。

(2)小红利用方格坐标纸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如图丙所示,AO是画在纸上的直线,她在直线AO适当位置竖直插上P1、P2两枚大头针,放上半圆形玻璃砖,使其圆心与O重合,然后插上P3、P4两枚大头针,以确定折射光线.其中她确定P3大头针位置的方法应当是________。操作完成后,她用圆规作了一个以O为圆心、半径与玻璃砖半径相同的半圆(如图丙中虚线所示),则她测出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__。
(1)小朱同学在实验桌上看到方木板上有一张白纸,白纸上有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 他认为除了缺刻度尺还少了一种器材,请你写出所缺器材的名称:______老师将器材配齐后,他进行实验,图乙是他在操作过程中的一个状态,请你指出第四枚大头针应在图乙中的位置________(填“A”、“B”或“C”)。

(2)小红利用方格坐标纸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如图丙所示,AO是画在纸上的直线,她在直线AO适当位置竖直插上P1、P2两枚大头针,放上半圆形玻璃砖,使其圆心与O重合,然后插上P3、P4两枚大头针,以确定折射光线.其中她确定P3大头针位置的方法应当是________。操作完成后,她用圆规作了一个以O为圆心、半径与玻璃砖半径相同的半圆(如图丙中虚线所示),则她测出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