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22025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6/7

1.单选题(共2题)

1.
一列横波在x轴上沿x轴正方问传播,在tt+0. 4s两时刻在x轴上-3m〜+3m的区间内的波形图恰好重叠,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振动的最小周期为0. 4s
B.该波最大波速为l0m/s
C.从t时刻开始计时,x=2m处的质点比x=2. 5m处的质点先回到平衡位置
D.在t+0. 2s时刻,x= -2m处的质点位移一定为a
2.
某质点在坐标原点O处做简谐运动,其振幅为5cm,振动周期为0. 4s,振动在介质中沿x轴正向传播,波速为lm/s。若质点由平衡位置O开始向+y方向振动,经0. 2s时立即停止振动,则振源停止振动后经0. 2s时的波形是
A.B.
C.D.

2.多选题(共5题)

3.
以下关于物理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示踪原子利用的是元素同位素的放射性
B.医院用彩超检査病人血管血流、心脏跳动等情况,其原理是多普勒效应
C.人们用紫外线消毒依靠的是紫外线明显的热效应
D.海市蜃楼涉及到光的全反射现象
4.
波速均为lm/s的两列简谐横波,分别从波源x=0、x=12m处沿x轴相向传播,t=0时的波形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列波的频率均为0. 25Hz
B.t=0. 2s时,两列波相遇
C.两列波相遇过程中,x=5m处和x=7m处的质点振动加强
D.t=3s时,x=6m处的质点位移达到最大值
5.
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象如图甲所示,从该时刻开始计时,波上A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
A.该波向左传播
B.若该波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则该波所遇到的障碍物尺寸一定比20m大很多
C.若此波遇到另一列简谐横波并发生稳定干涉现象,则该波所遇到的波的频率为1.25Hz
D.从该时刻起,质点P比Q晚回到平衡位置
6.
ab两种单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从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O射向空气,其光路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玻璃射向空气发生全反射时玻璃对a光的临界角较大
B.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较大
C.a光在玻璃中传播的波长较短
D.b光的光子能量较大
7.
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电磁波的频率无关
B.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可以相互激发,形成电磁波
C.电磁波在真空中自由传播时,其传播方向与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均垂直
D.电磁波可以由电磁振荡产生,若波源的电磁振荡停止,空间的电磁波随即消失

3.解答题(共4题)

8.
一列波在t1时刻的波形图如图中的实线所示,t2时刻的波形图如图中的虚线所示,已知,求:
(1)这列波可能的波速。
(2)若波速为14m/s,这列波向哪个方向传播?
9.
甲、乙两列横波传播速率相同,分别沿x轴负方向和正方向传播,t0时刻两列波的前端刚好分别传播到质点A和质点B,如图所示,设t0时刻为计时起点,已知甲波的频率为5Hz,求:
(1)t0时刻之前,x轴上的质点C振动了多长时间?
(2)在t0时刻之后的0.9s内,x=0处的质点位移为+6cm的时刻。
10.
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EAST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实现了电子温度超过5000万度、持续时间达102秒的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这是国际托卡马克实验装置上电子温度达到5000万度持续时间最长的等离子体放电。该成果在未来聚变堆研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我国在稳态磁约束聚变研究方面继续走在国际前列。“EAST”部分装置的简化模型:要持续发生热核反应,必须把温度高达几百万摄氏度以上的核材料约束在半径分别为r1和r2的两个同心圆之间的环形区域内,等离子体只在半径为r1的圆形区域内反应,环形区域存在着垂直于截面的匀强磁场。假设约束的核聚变材料只有氕核()和氘核(),已知氕核()的质量为m,电量为q,两个同心圆的半径满足,只研究在纸面内运动的核子,不考虑核子间的相互作用,中子和质子的质量差异以及速度对核子质量的影响。
(1)两个氘核()结合成一个氦核()时,要放出某种粒子,同时释放出能量,写出上述核反应方程;
(2)核聚变材料氕核()和氘核()具有相同的动能,为了约束从反应区沿不同方向射入约束区的核子,求环形磁场区域所加磁场磁感应强度B满足的条件;
(3)若环形磁场区域内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0,氕核()从圆心O点沿半径方向以某一速度射入约束区,恰好经过约束区的外边界,求氕核()运动的周期T。
11.
如图,一玻璃工件的上半部是半径为R的半球体,O点为球心;下半部是半径为R、高为2R的圆柱体,圆柱体底面镀有反射膜。有一平行于中心轴OC的光线从半球面射入,该光线与OC之间的距离为0.6R。已知最后从半球面射出的光线恰好与入射光线平行(不考虑多次反射),求该玻璃的折射率。

4.实验题(共2题)

12.
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的实验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在纸上画出的界面与玻璃砖位置的关系分别如图①、②和③所示,其中甲、丙两同学用的是矩形玻璃砖,乙同学用的是梯形玻璃砖。他们的其他操作均正确,且均以aa′bb′为界面画光路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本题为多选题,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A.甲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一定偏大
B.甲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一定偏小
C.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一定偏大
D.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一定偏小
E.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可能偏大
F.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可能偏小
13.
某同学测量玻璃砖的折射率,准备了下列器材:激光笔、直尺、刻度尺、一面镀有反射膜的平行玻璃砖。如图所示,直尺与玻璃砖平行放置,激光笔发出的一束激光从直尺上O点射向玻璃砖表面,在直尺上观察到AB两个光点,读出OA间的距离为20. 00cm,AB间的距离为6. 00cm,测得图中直尺到玻璃砖上表面距离为d1=10. 00crn,玻璃砖厚度d2=4. 00cm.

(1)请作出到达B点光线的光路图__________;
(2)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____,光在玻璃中传播速度v=__________m/s(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道)

    多选题:(5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