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5题)
1.
不计空气阻力,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物体,从抛出至回到抛出点的时间为t,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现在距物体抛出点
处设置一块挡板,物体撞击挡板后的速度大小减为0,撞击所需时间不计,则这种情况下物体上升和下降的总时间约为

A.0.4t | B.0.5t | C.0.6t | D.0.7t |
2.
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
A.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轻的物体下落较慢 |
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 |
C.两匹马拉的车比一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 |
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力 |
3.
2013 年11月11日,载有索契冬奥会火炬的俄罗斯飞船在太空中停留了4天时间,围绕地球旋转了64 圈后成功沿椭圆轨道返回地球,对该俄罗斯飞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炬在飞船中不受万有引力作用 |
B.飞船的运行速度比第一宇宙速度大 |
C.在返回过程中,飞船的机械能不断增加 |
D.在返回过程中,飞船动能增加,引力势能减少 |
4.
如图所示,两面积较大、正对着的平行极板A、B水平放置,极板上带有等量异种电荷。其中A板用绝缘线悬挂,B板固定且接地,P点为两板的中间位置。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若在两板间加上某种绝缘介质,A、B两板所带电荷量会增大
B. A、B两板电荷分别在P点产生电场的场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C. 若将A板竖直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两板间的电场强度将增大
D. 若将A板竖直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原P点位置的电势将减小

A. 若在两板间加上某种绝缘介质,A、B两板所带电荷量会增大
B. A、B两板电荷分别在P点产生电场的场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C. 若将A板竖直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两板间的电场强度将增大
D. 若将A板竖直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原P点位置的电势将减小
5.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b是原线圈的中心抽头,电压表V 和电流表A均为理想电表,除滑动变阻器电阻R以外,其余电阻均不计,从某时刻开始在原线圈c、d两端加上交变电压,其瞬时值表达式为:
(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单刀双掷开关与a连接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
B.![]() |
C.单刀双掷开关与a连接,滑动变阻器触头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
D.当单刀双掷开关由a扳向b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均变小 |
2.多选题- (共3题)
6.
如图所示,a、b、c三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匀速运动,三物体底部所受的摩擦力分别为fa、fb、 fc,a、b间绳子的拉力为T,现用力2F作用在a上,三物体仍然一起运动,下列正确的是: ( )


A.fa大小不变 |
B.fb大小一定增大 |
C.fc增大为原来的两倍 |
D.拉力T大小一定增大 |
7.
如图所示,一U 形金属导轨竖直倒置,相距为 L,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与导轨平面垂直.一阻值为R、长度为L、质量为m的导体棒在距磁场上边界h处静止释放.导体棒进入磁场后速度减小,最终速度稳定时离磁场上边缘的距离为H.导体棒从静止开始运动到速度刚稳定的整个运动过程中,导体棒与导轨接触良好,且始终保持水平,不计导轨的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整个运动过程中回路的最大电流为![]() |
B.整个运动过程中导体棒产生的焦耳热为![]() |
C.整个运动过程中导体棒克服安培力所做的功为mgH |
D.整个运动过程中回路电流的功率为![]() |
8.
如图为一种风向和风速传感器的原理图.两个收集板极是铜丝网状导体,有良好的导电性和通风能力,粒子源极是一条直径很小的镍铬丝,粒子源极与两收集板极相互平行且等距.粒子源极附近的空气在强电场作用下电离,正离子沿电场方向移动流向收集板极,从而形成正离子电流,由两电流表测量,测量时保持风向与收集板极垂直,电流表A1、A2的示数分别为Il、I2,△I=|Il-I2|,已知有风时正离子的速度为电场引起的速度和风速的矢量和,则


A.若I1>I2,则风向右 | B.若I1>I2,则风向左 |
C.风速越大,△I越大 | D.风速越大,△I越小 |
3.解答题- (共3题)
9.
如图是某同学的航模飞机,操作遥控器使飞机起飞时,飞机受到空气竖直向上的恒定推动力,大小是重力的
倍。一次试飞中,让飞机由静止从地面竖直上升,3 s末关闭发动机.求此飞机最高可上升到距地面多高处?(忽略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


10.
如图甲所示,斜面AB粗糙,倾角为θ= 30o,其底端A处有一垂直斜面的挡板,一质量为m="2" kg的滑块从B点处由静止释放,滑到底端A处与挡板碰撞并反弹到最高点C处,已知滑块与挡板碰撞时能量损失了19%,滑块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 10m/s2.

(1)求v-t图象中的v、t的值;
(2)求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若滑块与挡板碰撞无能量损失,求滑块整个运动过程中通过的总路程s.

(1)求v-t图象中的v、t的值;
(2)求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若滑块与挡板碰撞无能量损失,求滑块整个运动过程中通过的总路程s.
11.
如图所示,虚线MN为电场、磁场的分界线,匀强电场E=103V/m,方向竖直向上,电场线与边界线MN成45o角,匀强磁场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B=1T,在电场中有一点A,A点到边界线MN的垂直距离AO的长为L=10cm,将比荷为
的带负电粒子从A处由静止释放(电场、磁场范围足够大,粒子所受重力不计).求:

(1)粒子第一次在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
(2)粒子从释放到下一次进入到电场区域所需要的时间;
(3)粒子第二次进、出磁场处两点间的距离。


(1)粒子第一次在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
(2)粒子从释放到下一次进入到电场区域所需要的时间;
(3)粒子第二次进、出磁场处两点间的距离。
4.实验题- (共1题)
12.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合力的功与动能改变量的关系”的实验,他通过成倍增加位移的方法来进行验证。方法如下:将光电门固定在水平轨道上的B点,用重物通过细线拉小车,保持小车(带遮光条)和重物的质量不变,通过改变小车释放点到光电门的距离进行多次实验,每次实验时要求小车都由静止释放。

(1)用游标尺测出遮光条的宽度d,示数如图乙所示,则d= cm。
(2)如果每次实验时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小车到光电门的距离为s,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来反映合力的功与动能改变量的关系,则所作图象关系是 时才能符合实验要求。
A.
B.
C.
D.
(3)下列实验操作中必要的是 。
A.调整轨道的倾角,在未挂重物时使小车能在轨道上匀速运动
B.必须满足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C.必须保证小车由静止状态开始释放

(1)用游标尺测出遮光条的宽度d,示数如图乙所示,则d= cm。
(2)如果每次实验时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小车到光电门的距离为s,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来反映合力的功与动能改变量的关系,则所作图象关系是 时才能符合实验要求。
A.




(3)下列实验操作中必要的是 。
A.调整轨道的倾角,在未挂重物时使小车能在轨道上匀速运动
B.必须满足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C.必须保证小车由静止状态开始释放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