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重庆市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1405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12/1

1.单选题(共5题)

1.
如图所示,AB、BC为不同倾角的固定斜面,某物体从AB上的某点静止释放,在BC斜面上速度减为零并静止。设物体经过B点时无能量损失。该过程物体运动的总路程为15m,所用总时间为10s,在此过程中,物体速度的最大值为(    )

A. 1.5m/s    B. 3m/s    C. 4m/s    D. 5m/s
2.
如图所示,一木块在垂直于倾斜天花板平面方向的推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天花板与木块间的弹力可能为零
B. 天花板对木块的摩擦力可能为零
C. 推力F逐渐增大的过程中,木块受天花板的摩擦力增大
D. 推力F逐渐增大的过程中,木块受天花板的摩擦力不变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亚里士多德提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B.伽利略用“月—地检验”证实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普适性
C.物体做曲线运动时,速度一定变化
D.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一定做直线运动
4.
已知行星Kepler-186f绕恒星Kepler452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周期为T1;某人造卫星在离地高度等于地球半径的圆形轨道上饶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周期为T2.恒星Kepler452的质量与地球的质量之比为p,行星Kepler-186f饶绕恒星Kepler452运动的轨道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为q,则T1、T2之比为
A.B.C.D.
5.
直角坐标系xoy中,A、B两点位于x轴上,坐标如图所示,C、D位于y轴上。C、D两点各固定一等量正点电荷,另一电量为Q的负点电荷置于O点时,B点处的电场强度恰好为零。若将该负点电荷移到A点,则B点处场强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静电力常量为k)

A. ,沿x轴正方向
B. ,沿x轴负方向
C. ,沿x轴负方向
D. ,沿x轴正方向

2.多选题(共3题)

6.
如图甲所示,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过程中F功率恒为P.物体运动速度的倒数1/v与加速度a的关系如图乙所示(v0、a0为已知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运动过程中的拉力F为恒力B.物体加速运动的时间为v0/a0
C.物体所受阻力大小为P/v0D.物体的质量为P/v0a0
7.
如图所示,小球甲从A点水平抛出的同时小球乙从B点自由释放,两小球先后经过C点时速度大小相等、方向间夹角为45°。已知BC高h,g=10m/s2,不计阻力。由以上条件可知
A.甲乙小球到达C点所用时间之比为1:2
B.甲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
C.A、B两点的高度差为
D.A、B两点的水平距离为
8.
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t=0.2s(T>0.2s)时刻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P是传播介质中离坐标原点xP=2.5m处的一个质点,t=0时刻P质点正向y轴负方向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波向x轴正方向传播
B.质点P的振幅为0.1m
C.该波的频率为Hz
D.该波的传播速度为15m/s
E.在t=0.2s时刻,与P相距1m处的质点沿x轴负方向运动

3.解答题(共2题)

9.
如图所示,质量M=1kg的木板静置于倾角为37°的足够上的固定斜面上的固定斜面上的某个位置,质量m=1kg的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以初速度v0=5m/s从木板的下端冲上木板,同时在木板上端施加一个沿斜面向上的外力F=14N,使木板从静止开始运动,当小物块与木板共速时,撤去该外力,最终小物块从木板的下端滑出.已知小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素为0.25,木板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g=10m/s2,sin37°=0.6,cos37°=0.8。

(1)物块和木板共速前,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各为多少;
(2)木板的长度至少为多少;
(3)物块在木板上运动的总时间是多少。
10.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AB与半径R=0.4m的光滑竖直半圆轨道BCD在B点相切,D为轨道最高点.用轻质细线连接甲、乙两小球,中间夹一处于压缩的轻质弹簧,弹簧与甲、乙两球不拴接.甲球的质量为m1=0.1kg,乙球的质量为m2=0.3kg,甲、乙两球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固定甲球,烧断细线,乙球离开弹簧后进入半圆轨道,通过D点平抛的落地点距B点0.8m.重力加速度g取10m/s2,甲、乙两球可看作质点.

①试求细线烧断前弹簧的弹性势能;
②若甲球不固定,烧断细线,求乙球离开弹簧后进入半圆轨道能达到的最大高度.

4.实验题(共2题)

11.
由胡可定律可知,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F与形变量x成正比,其比例系数与弹簧的长度、横截面积及材料有关。我效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某圆柱形细长钢丝的形变特点时,猜想该圆柱形细长钢丝也遵循类似的规律,为探究猜想是否正确,取样品进行实验探究。经过同学们充分的讨论,不断完善实验方案,最后取得实验数据如下:

(1)由实验数据可知,钢丝受到的拉力与伸长量成正比关系,其比例系数()分别为kA=1.0×106N/m,kB=2.5×105N/m,kC=________N/m,kD=1.1×105N/m,kE=5.0×105N/m.
(2)对比各样品的实验数据可知,其比例系数与钢丝长度的_____________(填“平方”或“平方的倒数”)成正比,与钢丝的横截面积成___________(填“正比”或“反比”).
12.
用如图1所示得实验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小车为研究对象,为了便于探究、减小误差,应使小车质量M与砝码和盘的总质量m满足M (填“远大于”或“选小于”m.
(2)实验中打出得纸带如图2所示,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其中x1=7.05cm,x2=7.68cm,x3=8.33cm,x4=8.96cm,x5=9.60cm,x6=10.24cm,由此可以算出小车运动得加速度是 m/s2.(交流电频率为50Hz,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3)通过实验得到如图3①所示的图象,造成当M一定时,a与F不成正比的原因可能是:在平衡摩擦力时木板与水平桌面的夹角 (填“偏大”或“偏小”).

(4)重新平衡摩擦力后,验证外力一定时,a与M的关系:通过多次实验,甲、乙两同学利用各自得到的数据得到的关系图象,如图3②乙所示.该图象说明在甲、乙两同学做实验时    (填“甲”或“乙”)同学实验中绳子的拉力更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