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安徽省六安一中高三下第三次模拟物理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11085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6

1.单选题(共4题)

1.
在某次足球训练中,球员两次从O点将球提出,均落在P点,曲线1和2分别为两次足球运动的轨迹,并且第一次和第二次足球在最高点距离地面高度之比为4:1,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足球在空中的飞行时间=4:1
B.初速度的竖直分量
C.初速度的水分分量
D.初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正切值之比
2.
飞船沿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如果要返回地球,可在轨道上某一点A处调整速率,从而使飞船沿着以地心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动。椭圆轨道与地球表面在B点相切,如图所示,已知地球半径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飞船在A点调整速率时需要加速
B.飞船在从A向B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是逐渐减小的
C.飞船在A点调整速率后的速率可能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D.飞船从A点运动到B点所需要的时间
3.
公元前600年左右,希腊人泰勒斯就发现了用毛皮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轻小的物体,公元一世纪,我国学者王充在《论衡》一书中也写下了“顿牟掇芥”。下列关于摩擦起电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棒与丝绸摩擦过后,玻璃带的是负电
B.摩擦起电的过程就是创造电荷的过程,
C.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带负电,是因为毛皮上的电子移动到橡胶棒上
D.摩擦起电可以使物体带上任意大小的电量
4.
在以下四种交流电中,有效值最大的是
A.B.
C.D.

2.多选题(共2题)

5.
如图所示,在一平直公路上OA和AB间距相等且为L,一物体从O点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依次通过A、B两点。物体在OA间加速度大小恒为2a,方向向右,在通过A点时加速度大小变为a且方向改为向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到达A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B. 物体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C. 物体通过OB段所用的时间为
D. 物体在OA段与AB段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6.
质量均为m的A、B小球套在一竖直光滑圆环上,并由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现施加一力F作用与A球上使A球处于静止状态,此时A球与圆环恰好无作用力,B球位于与圆心等高处。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力F大小为
B. B球所受的圆环给的弹力与绳子拉力大小之比为
C. 去掉F瞬间,绳子拉力大小为
D. 去掉F前后,B球所受圆环给的弹力大小不变

3.填空题(共1题)

7.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个单摆的振动图像,由图可知:

①甲乙两个单摆的摆长之比为_________
②以向右为单摆偏离平衡位置位移的正方向,从t=0时刻起,当甲第一次到达右方最大位移时,乙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___________cm

4.解答题(共3题)

8.
某次摩托车的特技表演可简化为如下模型,AB是长度为x的水平面,BC是圆弧,半径为2R的四分之一圆弧,DEG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三圆弧,D点在C点正上方,G点距右侧水平面高度为R,质量为m的摩托车(可视为质点)在大小恒定的牵引力F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出发,牵引力在ABC段的大小恒为F,摩托车经过C点时关闭发动机,之后沿竖直方向从D点进入上面的轨道做圆周运动,从G点脱离上方轨道,进入右侧水平面,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假设在ABC段摩托车所受阻力恒定,且为重力的k倍,忽略其在DEG及空气中所受的阻力。

(1)为了摩托车能安全通过轨道,求力F的最小值
(2)若摩托车离开C点的速度大小是,判断摩托车能否安全通过上方圆弧轨道。若不能通过,计算在C点时应具有的最小速度,若能通过,求摩托车落在右侧水平面的位置距离C点多远。
9.
在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开始尝试用放射性物质中产生的射线去轰击一些原子核,观察核反应产生的条件和现象,从而拉开了研究原子核结构的序幕,某次实验中,科学家用质量为m,速度为的微粒与静止的氘核()碰撞,微粒被氘核捕获(完全非弹性碰撞)后,生成的新核速度变为;当这个质量为m,速度为的微粒与静止的碳核()做对心弹性碰撞时(未被捕获),碰撞后碳核的速度为,现测出=,已知氘核与碳核的质量之比为=,则此微粒质量m与氘核质量之比为多少?
10.
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的圆表示一柱形区域的截面,圆心坐标为(0,R),在柱形区域内加一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在磁场右侧有一平行于x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M和N,两板间距和板长均为2R,其中金属板N与x轴重合且接地,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由坐标原点O在纸面内以相同的速率,沿不同的方向射入第一象限后,射出磁场时粒子的方向都平行于x轴,不计重力,求:

(1)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速度大小;
(2)从O点射入磁场时的速度恰与x轴成=60°角的带电粒子射出磁场时的位置坐标;
(3)若使第(2)问中的粒子能够从平行板电容器射出,M的电势范围多大?

5.实验题(共1题)

11.
某学习小组利用功能关系结合图像法求解出了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其中x为弹簧的形变量,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学习小组为了验证此表达式是否正确,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将一小球与弹簧右端接触但不栓连,然后向左推小球,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后将小球由静止释放,小球向右运动一段距离后脱离桌面落在水平地面上,通过测量和计算可以验证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是否正确,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所有阻力

(1)为了验证是否正确,实验中除了必须测量桌面的高度h,弹簧的形变量x和小球落地点与桌子边缘的水平距离s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
(2)若表达式______________成立,则说明是正确的;
(3)学习小组通过多次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直线1,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是将h增大,则图线会变为图乙中的直线____________(填2或3)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1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