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1034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7/4

1.单选题(共7题)

1.
水平面上有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并排放置,水平推力分别作用在物体上.一段时间后撤去推力,物体继续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两物体的图线如图所示,图中.则整个运动过程中
A.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做的功
B.物体的冲量小于物体的冲量
C.时刻物体和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
D.时刻物体和物体位移相等
2.
如图所示,倾角为的斜面体固定于水平地面上,挡板AD可绕A点自由转动,光滑小球置于挡板与斜面之间,调整档板与地面间夹角,使得小球对斜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小球的重力,则挡板与地面间的夹角为(   )
A.B.C.D.
3.
如下图所示,白色传送带A、B两端距离L=24m,以速度v0=8m/s逆时针匀速转动,并且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30°,现将一质量为m=2kg的煤块轻放在传送带的A端,煤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取g=10m/s2,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煤块从A端运动到B端所经历时间为3.5s
B.煤块从A端运动到B端重力的平均功率为120W
C.煤块从A端运动到B端留下的黑色痕迹为4m
D.煤块从A端运动到B端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24J
4.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做出了贡献,他们的科学发现和所采用的科学方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利用轻重不同的物体捆绑在一起后下落与单个物体分别下落时快慢的比较推理,推翻了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的结论
B.“月一地检验”表明物体在地球上受到地球对它的引力是它在月球上受到月球对它的引力的60倍
C.卡文迪许发明了扭秤,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这使用了微小作用放大法
D.开普勒利用行星运动的规律,并通过“月一地检验”,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5.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吊篮P通过细绳悬挂在天花板上,物块A、B、C质量均为m,B、C叠放在一起,物块B固定在轻质弹簧上端,弹簧下端与A物块相连,三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静止时,弹簧的形变量为
B. 剪断细绳瞬间,C物块处于超重状态
C. 剪断细绳瞬间,A物块与吊篮P分离
D. 剪断细绳瞬间,吊篮P的加速度大小为
6.
如图所示,在水平圆盘上放有质量分别为的可视为质点的三个物体,圆盘可绕垂直圆盘的中心轴转动.三个物体与圆盘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最大静摩擦力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三个物体与轴共线且,现将三个物体用轻质细线相连,保持细线伸直且恰无张力.若圆盘从静止开始转动,角速度极其缓慢地增大,已知重力加速度为,则对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物休同时达到最大静摩擦力
B.两个物体的静摩擦力一直增大
C.当时整体会发生滑动
D.当时,在增大的过程中间的拉力不断增大
7.
如图所示,一物体自倾角为的固定斜面上某一位置处斜向上抛出,到达斜面顶端处时速度恰好变为水平方向,已知间的距离为,重力加速度为,则关于抛出时物体的初速度的大小及其与斜面间的夹角,以下关系中正确的有
A.B.
C.D.

2.多选题(共5题)

8.
如图所示,卫星在半径为的圆轨道上运行速度为,当其运动经过点时点火加速,使卫星进入椭圆轨道运行,椭圆轨道的远地点与地心的距离为,卫星经过点的速度为,若规定无穷远处引力势能为0,则引力势能的表达式,其中为引力常量,为中心天体质量,为卫星的质量,为两者质心间距,若卫星运动过程中仅受万有引力作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卫星在椭圆轨道上点的加速度小于点的加速度
C.卫星在点加速后的速度为
D.卫星从点运动至点的最短时间为
9.
如图所示,轻杆长为,在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质量均为的球和球,杆上距球处的点装在光滑的水平转动轴上,外界给予系统一定的能量后,杆和球在竖直面内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忽略空气的阻力.若球运动到最高点时,球对杆恰好无作用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球转到最低点时,其速度为
B.球在最低点时速度为
C.球在最高点时,杆对水平轴的作用力为
D.球在最高点时,杆对水平轴的作用力为
10.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初动能Ek0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已知运动过程中受到恒定阻力fkmg作用(k为常数且满足0<k<1).图中两条直线分别表示小球在上升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与其上升高度之间的关系(以地面为零势能面),h0表示上升的最大高度.则由图可知,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E1是最大势能,且E1
B.上升的最大高度h0
C.落地时的动能Ek
D.在h1处,小球的动能和势能相等,且h1
11.
质量为M的小车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左端固定一根水平轻弹簧,质量为m的光滑物块放在小车上,压缩弹簧并用细线连接物块和小车左端,开始时小车与物块都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物块与小车右端相距为L,如图所示,当突然烧断细线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和小车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物块和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C.当物块速度大小为v时,小车速度大小为v
D.当物块离开小车时,小车向左运动的位移为L
12.
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相距为两处分别固定正电荷.两电荷的位置坐标如图甲所示.图乙是连线之间的电势与位置之间的关系图象,图中点为图线的最低点,若在点由静止释放一个质量为、电量为的带电小球(可视为质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在处的速度最大
B.小球一定可以到达点处
C.固定在处的电荷的电量之比为
D.小球将以点为中心做往复运动

3.解答题(共4题)

13.
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比赛,某一时刻,乙车在甲车前方L1=11 m处,乙车速度v=60 m/s,甲车速度v=50 m/s,此时乙车离终点线尚有L2=600 m,如图所示.若甲车加速运动,加速度a=2 m/s2,乙车速度不变,不计车长,求:

(1)经过多长时间甲、乙两车间距离最大,最大距离是多少?
(2)到达终点时甲车能否超过乙车?
14.
质量为的钢板与直立的轻弹簧的上端连接,弹簧下端固定在地面上,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如图所示.一物块从钢板正上方距离为处自由落下,打在钢板上并立刻与钢板一起向下运动,但不粘连.它们到达最低点后又向上运动.已轻弹簧知物块质量也为时,它们恰好能回到点.重力加速度为.求:

(1)物块与钢板碰撞时受到的冲量大小和方向;
(2)最初平衡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3)若物块质量为,仍从处自由落下,物块与钢板碰撞后仍不粘连,物块能向上运动到达的最高点离点的距离.
15.
如图所示,A为内表面光滑的薄壁金属盒,其质量mA=0.5kg,底面长L=2.0m。A的中央位置放有可视为质点、质量mB=1.0kg的小球B.在A左侧与A相距s=0.61m处有一可视为质点、质量为mc=0.5kg的物块C,开始以v0=6.2m/s的速度向右沿直线运动,与A碰撞后粘在一起。已知A、C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不考虑各物体相互碰撞的时间及B与A碰撞时的机械能损失,三物体始终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取g=10m/s2.求:

(1)C与A碰撞时速度的大小;
(2)从C与A结为一体到最后三物体都静止所经历的时间。
16.
如图所示,带电小球放在倾角为的光滑绝缘斜面上,质量均为,所带电荷量分别为,沿斜面向上的恒力作用于球,可使保持间距不变沿斜面向上加速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静电力常量,求:

(1)加速度的大小;
(2)的大小.

4.实验题(共2题)

17.
某同学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ⅰ)调整气垫导轨使之水平;
(ⅱ)用天平测量滑块(含遮光条)质量并记录为M
(ⅲ)测量遮光条宽度并记录为d
(ⅳ)将滑块放在气垫导轨上,通过轻质细绳与钩码连接,记录钩码总质量为m
(ⅴ)将滑块从A位置释放后,光电计时器测量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并记录为Δt
(ⅵ)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请回答下列问题。(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若步骤(ⅲ)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遮光条宽度d的示数情况如图所示,则d=_____mm,步骤(ⅴ)中光电计时器记录的时间Δt=4.10×10-3s,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m/s。
(2)本实验中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写出物理量及符号)____________;
(3)本实验中需验证的机械能守恒表达式为__________(用以上对应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4)实验数据表明系统动能增加量明显大于重力势能减少量,可能的原因是_____
A.钩码总质量m远小于滑块质量M   B.钩码总质量m与滑块质量M相差不大
C.气垫导轨没有调水平,且左高右低D.气垫导轨没有调水平,且左低右高
18.
如图所示是用来验证动量守恒的实验装置,弹性球1用细线悬挂于O点,O点下方桌子的边缘有一竖直立柱.实验时,调节悬点,使弹性球1静止时恰与立柱上的球2右端接触且两球等高.将球1拉到A点,并使之静止,同时把球2放在立柱上.释放球1,当它摆到悬点正下方时与球2发生对心碰撞,碰后球1向左最远可摆到B点,球2落到水平地面上的C点.测出有关数据即可验证1、2两球碰撞时动量守恒.现已测出A点离水平桌面的距离为aB点离水平桌面的距离为bC点与桌子边沿间的水平距离为c.此外:

(1)还需要测量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测量的数据,该实验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忽略小球的大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多选题:(5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