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铁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21030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8

1.单选题(共8题)

1.
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现用一大小为F1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其速度变为v,若将水平拉力的大小改为F2,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同样的时间后速度变为2v,对于上述两个过程,用分别表示拉力F1、F2所做的功,分别表示前后两次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A.B.-
C.D.
2.
如图所示,斜面的倾角为θ,质量为m的滑块距挡板P的距离为x0,滑块以初速度v0沿斜面上滑,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滑块所受摩擦力小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若滑块每次与挡板相碰均无机械能损失,滑块经过的总路程是(  )
A.B.
C.D.
3.
将一个小球斜向上抛出,小球在空中依次飞过三个完全相同的窗户1、2、3。图中曲线为小球在空中运动的轨迹。不计空气阻力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通过第1个窗户所用的时间最长
B.小球通过第1个窗户重力做的功最大
C.小球通过第3个窗户重力的平均功率最小
D.小球通过第3个窗户的平均速度最大
4.
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一矿井深度为d。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矿井底部和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
A.B.
C.D.
5.
已知一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北极与赤道对地面的压力差为ΔN,假设地球是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半径为R。则地球的自转周期为(  )
A. B.
C.     D.
6.
某颗地球同步卫星正下方的地球表面上有一观察者,他用天文望远镜观察被太阳光照射的此卫星,春分那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在日落12小时内有t1时间该观察者看不见此卫星。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自转周期为T,卫星的运动方向与地球转动方向相同,不考虑大气对光的折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步卫星离地高度为
B.同步卫星加速度小于赤道上物体向心加速度
C.
D.同步卫星加速度大于近地卫星的加速度
7.
如图所示,木板可绕固定水平轴O转动。木板从水平位置OA缓慢转到OB位置,木板上的物块始终相对于木板静止。在这一过程中,物块的重力势能增加了2J。用FN表示物块受到的支持力,用Ff表示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在此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FNFf对物块都不做功
B.FN对物块做功为2 J,Ff对物块不做功
C.FN对物块不做功,Ff对物块做功为2 J
D.FNFf对物块所做功的代数和为0
8.
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放置3个电荷量为q(q>0)的相同小球,小球之间用劲度系数均为k0的轻质弹簧绝缘连接。当3个小球处在静止状态时,每根弹簧长度为l。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若不考虑弹簧的静电感应,则每根弹簧的原长为(  )
A.B.
C.D.

2.选择题(共2题)

9.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1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10.

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3.多选题(共1题)

11.
如图所示,倾角θ=30°的光滑斜面固定在地面上,长为l、质量为m、粗细均匀、质量分布均匀的软绳置于斜面上,其上端与斜面顶端齐平。用细线将物块与软绳连接,物块由静止释放后向下运动,直到软绳刚好全部离开斜面(此时物块未到达地面),在此过程中(  )
A.物块的机械能逐渐增加
B.软绳的重力势能减少了
C.物块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软绳机械能的增加量
D.软绳重力势能减少量小于其动能的增加量

4.解答题(共3题)

12.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在电动机带动下以速度v1=2 m/s匀速运动,小物体PQ质量分别为0.2 kg和0.3 kg。由通过定滑轮且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t=0 时刻P放在传送带中点处由静止释放。已知P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传送带水平部分两端点间的距离为4 m,不计定滑轮质量及摩擦,P与定滑轮间的绳水平,取g=10 m/s2

(1)判断P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方向并求其加速度大小;
(2)求P从开始到离开传送带水平端点的过程中,与传送带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
(3)求P从开始到离开传送带水平端点的过程中,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
13.
如图,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个星球A和B在引力作用下都绕O点做匀速周运动,星球A和B两者中心之间距离为L。已知A、B的中心和O三点始终共线,A和B分别在O的两侧。引力常数为G。

【小题1】求两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
【小题2】在地月系统中,若忽略其它星球的影响,可以将月球和地球看成上述星球A和B,月球绕其轨道中心运行为的周期记为T1。但在近似处理问题时,常常认为月球是绕地心做圆周运动的,这样算得的运行周期T2。已知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分别为5.98×1024kg 和 7.35 ×1022kg 。求T2与T1两者平方之比。(结果保留3位小数)
14.
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一固定的斜面上,一个人通过动滑轮用恒定的力F拉动物体沿斜面前进l,力F与斜面夹角为α,如图所示。求人做的功。

5.实验题(共2题)

15.
某实验小组用图1所示装置“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1)为平衡小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应该采用下面所述方法中的______(填入选项前的字母代号)。
A.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让小车能够自由下滑
B.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让小车在橡皮筋作用下开始运动
C.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给小车一初速度,让拖着纸带的小车匀速下滑
D.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让拖着纸带的小车自由下滑

(2)图2是该实验小组在实验过程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连接的电源的频率为50 Hz,则橡皮筋恢复原长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__ 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6.
某同学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设计实验探究弹簧弹性势能与压缩量的关系

①如图23(a),将轻质弹簧下端固定于铁架台,在上端的托盘中依次增加砝码,测量相应的弹簧长度,部分数据如下表,由数据算得劲度系数k= N/m。(g取9.80m/s2
砝码质量(g)
50
100
150
弹簧长度(cm)
8.62
7.63
6.66
 
②取下弹簧,将其一端固定于气垫导轨左侧,如图23(b)所示:调整导轨,使滑块自由滑动时,通过两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   
③用滑块压缩弹簧,记录弹簧的压缩量x;释放滑块,记录滑块脱离弹簧后的速度v,释放滑块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    
④重复③中操作,得到v与x的关系如图23(c)。由图可知,v与x成  关系。由上述实验可得结论:对同一根弹簧,弹性势能与弹簧的 成正比。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1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