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原名校(即豫南九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208307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4/5

1.单选题(共2题)

1.
如图所示,匀强磁场中有两个导体圆环ab,磁场方向与圆环所在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均匀增大.两圆环半径之比为2∶1,圆环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分别为EaEb.不考虑两圆环间的相互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EaEb=4∶1,感应电流均沿逆时针方向
B. EaEb=4∶1,感应电流均沿顺时针方向
C. EaEb=2∶1,感应电流均沿逆时针方向
D. EaEb=2∶1,感应电流均沿顺时针方向
2.
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是( )
A. 将绕在磁铁上的线圈与电流表组合成一闭合回路,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B. 在一通电线圈旁放置一连有电流表的闭合线圈,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C. 将一房间内的线圈两端与相邻房间的电流表连接,往线圈中插入条形磁铁后,再到相邻房间去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D. 绕在同一铁环上的两个线圈,分别接电源和电流表,在给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2.选择题(共2题)

3. 三种图形有多少不同的排法?把这几种排法写出来.
4. 三种图形有多少不同的排法?把这几种排法写出来.

3.多选题(共3题)

5.
某电场的等势面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此电场的等势面为一正点电荷形成的电场的等势面
B.若单位正电荷q沿任意路径从A点移动B点,静电力所做的功为零
C.单位正电荷qA点移动到C点静电力所做的功小于从B点移动到C点静电力所做的功
D.单位正电荷qA点移动到E点,跟单位负电荷-qC点移动到E点静电力所做的功相等
6.
如图所示,示波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学仪器,可以在荧光屏上显示出被检测的电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电子经电压U1加速后进入偏转电场.下列关于所加竖直偏转电压U2、水平偏转电压U3与荧光屏上所得的图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只在U2上加上图甲所示的电压,则在荧光屏上看到的图形如图a所示y轴上的一段亮线
B.如果只在U3上加上图乙所示的电压,则在荧光屏上看到的图形如图b所示x轴上的一段亮线
C.如果同时在U2U3上加上甲、乙所示的电压,则在荧光屏上看到的图形如图c所示
D.如果同时在U2U3上加上甲、乙所示的电压,则在荧光屏上看到的图形如图d所示
7.
中国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最早记载了地刺偏角:“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进一步研究表明,地球周围地磁场的磁感线分布示意如图,结合上述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理南、北极与地磁场的南、北极不重合
B.地球内部也存在磁场,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C.地球表面任意位置的地磁场方向都与地面平行
D.形成地磁场的原因可能是带负电的地球自转引起的

4.填空题(共1题)

8.
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充电后的平行板电容器的A极板与灵敏的静电计相接,极板B接地,在两板间用绝缘细绳悬挂一带电小球,静止时细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

(1)若极板B稍向上移动一点,则将观察到静电计指针偏角变大______(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此实验说明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极板的正对面积正比有关;
(2)若极板B稍向左移动一点,则将观察到静电计指针偏角________,此实验说明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极板间距离有关;
(3)若极板B稍向左移动一点后,小球静止时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与原来相比_________(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5.解答题(共3题)

9.
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第Ⅰ象限存在垂直于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第Ⅲ象限存在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如图所示.一带负电的粒子从电场中的Q点以速度v0沿x轴正方向开始运动,Q点到y轴的距离为到x轴距离的2倍.粒子从坐标原点O离开电场进入磁场,最终从x轴上的P点射出磁场,P点到y轴距离与Q点到y轴距离相等.不计粒子重力,问:

(1)粒子到达O点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之比.
10.
如图是磁流体发电机原理示意图.设平行金属板间距为d,发电通道长为a、宽为b,其间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导电流体的速度为v,电阻率为ρ,负载电阻为R,导电流体从一侧沿垂直磁场且极板平行方向射入极板间,(忽略粒子重力)求:

(1)该发电机产生的电动势;
(2)负载R上的电流I
(3)求磁流体发电机总功率P
(4)为了使导流体以恒定的速度v通过磁场,发电通道两端需保持一定的压强差,试计算.
11.
如图所示,单匝线圈ABCD在外力作用下以速度v向右匀速进入匀强磁场,第二次又以速度3v匀速进入同一匀强磁场.求:

(1)第二次进入与第一次进入时线圈中电流之比;
(2)第二次进入与第一次进入时外力做功的功率之比;
(3)第二次进入与第一次进入整个过程线圈中产生热量之比.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3道)

    填空题:(1道)

    解答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