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07872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5/16

1.单选题(共6题)

1.
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人原地起跳时,总是身体弯曲,略下蹲,再猛然蹬地,身体打开,同时获得向上的初速度,双脚离开地面。从开始蹬地到双脚离开地面的整个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始终等于重力
B.地面对人的支持力的冲量大于重力的冲量
C.人原地起跳过程中地面对人做正功
D.人与地球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是守恒的
2.
2017年6月19日,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中星9号”刚发射不久,就因运载火箭出现异常状况,没有到达目标轨道。然而这颗“被丢在半路”的卫星并没有被中国科研人员放弃,在地面遥控指挥下,卫星依靠自身的燃料在太空中用了16天独自爬升2万公里,终于到达预定轨道。从此,这颗卫星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星坚强”。假设“星坚强”在地球上空某高度处做圆周运动,运行速度为v1。若它需要进入更高轨道才能到达预定轨道,预定轨道上卫星的运行速度为v2。对这一变轨过程及变轨前后的速度对比正确的是
A.发动机向后喷气进入高轨道,v1>v2
B.发动机向后喷气进入高轨道,v1<v2
C.发动机向前喷气进入高轨道,v1>v2
D.发动机向前喷气进入高轨道,v1<v2
3.
如图甲所示,弹簧振子以点O为平衡位置,在AB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取向右为正方向,振子的位移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 = 0.2s时,振子在O点左侧10cm处
B.t = 0.1s和t = 0.3s时,振子的速度相同
C.t = 0.5s和t = 0.7s时,振子的加速度相同
D.从t=0.2s到t=0.4s,系统的势能逐渐增加
4.
常见的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分别是①接触起电;②摩擦起电;③静电感应;④电介质的极化。电介质的极化原理是:一些电介质(绝缘体)的分子在受到外电场的作用时,在跟外电场垂直的两个表面上会出现等量的正、负电荷,这种电荷不能离开电介质,也不能在电介质内部自由移动,叫做束缚电荷。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静电感应及电介质极化后,内部场强均处处为零
B.用带电体靠近纸屑时,纸屑会被吸引,这是因为纸屑通过静电感应方式带了电
C.用丝绸摩擦后的玻璃棒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靠近金属球时和接触金属球后验电器的金属箔片都会张开一定角度,这两种情况下金属箔片所带电性不同
D.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并用橡胶棒接近碎纸屑,部分纸屑被吸引后马上从橡胶棒上弹开,这一过程的起电方式包括摩擦起电、电介质的极化、接触起电
5.
如图所示,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微粒以速度v与水平方向成45°角进入正交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电场方向水平向左,重力加速度为g。如果微粒做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微粒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微粒受电场力、洛伦兹力两个力作用
C.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
D.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6.
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给小灯泡供电。矩形闭合导线框ABCD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水平匀强磁场中,线框电阻不计。线框绕垂直于磁场的轴OO′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并通过变压器给小灯泡供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位置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为零
B.图示位置线框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零
C.使用变压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输出功率
D.若灯泡偏暗,可通过增加原线圈匝数来提高灯泡亮度

2.解答题(共1题)

7.
有一个质量为800kg的小汽车驶上圆弧半径为50m的拱桥,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汽车到达桥顶时速度为5m/s,汽车对桥的压力是多大;
(2)汽车以多大的速度经过桥顶时恰好对桥面没有压力;
(3)假如拱桥的半径增大到与地球R=6370km一样,当汽车的速度不断地增大就会在桥上腾空形成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求使汽车成为卫星的最小速度(结果可带根号)。

3.实验题(共1题)

8.
在做“油膜法测分子直径”实验中,在哪些方面做了理想化的假设____________(至少写出2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解答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