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3题)
1.
如图所示是a、b两物体的位移一时间图象,由图可知,两物体在t1~t2时间内


A.a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
B.b物体做曲线运动 |
C.b物体的速度先负向增大后正向减小 |
D.a、b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 |
2.
如图所示,a、b、c三颗卫星在各自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ra<rb<rc,但三颗卫星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大小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颗卫星的加速度大小aa<ab<ac |
B.三颗卫星的质量ma<mb<mc |
C.三颗卫星的运行速度大小va<vb<vc |
D.三颗卫星的运行周期Ta>Tb> Tc |
3.
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是10:1,原线圈接人电压u="311sinlOOπt(" V)的交流电,一理想二极管和一滑动变阻器R串联接在副线圈上,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表的读数为22V |
B.副线圈申交流电的频率为25Hz |
C.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下滑动,电压表读数增大 |
D.若滑动变阻器接人电路的阻值为lOΩ,则理想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24. 2W |
2.多选题- (共4题)
4.
如图所示,质量M=lkg、长L=6m的长木板静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µ=0.1。可视为质点的A、B两物块静止置于木板上,物块A、B的质量分别为m1 =5kg、m2= 1kg,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µ1=0.4、µ2=0.5。现用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作用在物块A上。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Om/s2,则

A. 若F=5N,木板受到B的摩擦力大小为5N,
B. 若F=5N,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ON
C. 力F=40N时,物体B与长木板间发生相对滑动
D. 力F= 43N时,物体B与长木板间发生相对滑动

A. 若F=5N,木板受到B的摩擦力大小为5N,
B. 若F=5N,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ON
C. 力F=40N时,物体B与长木板间发生相对滑动
D. 力F= 43N时,物体B与长木板间发生相对滑动
5.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与竖直面内的半圆形导轨在B点相切,半圆形导轨的半径为R。一个可视为质点、质量为m的物体将弹簧(与弹簧未拴接)压缩至A点后由静止释放,在弹力作用下,物体获得某一向右的速度后脱离弹簧,当它经过B点进入导轨的瞬间对轨道的压力为其重力的9倍,之后沿半圆形轨道运动,恰能到达最高点C。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则

A. 物体在A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5mgR
B. 物体在A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4mgR
C. 物体从日点运动至C点的过程中产生的内能为mgR
D. 物体从B点运动至c点的过程中产生的内能为

A. 物体在A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5mgR
B. 物体在A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4mgR
C. 物体从日点运动至C点的过程中产生的内能为mgR
D. 物体从B点运动至c点的过程中产生的内能为

6.
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xOy平面内有一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坐标轴上有A、B、C三点,OA=OB=BC=L,其中A点和B点的电势相等,静电力常量为k,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点电势不一定高于C点
B. 点电荷+Q 一定位于O点处
C. C点处的电场强度大小可能为
;
D. 将正试探电荷从A点沿直线移动到C点,电势能一定一直减小

A. B点电势不一定高于C点
B. 点电荷+Q 一定位于O点处
C. C点处的电场强度大小可能为

D. 将正试探电荷从A点沿直线移动到C点,电势能一定一直减小
7.
如图所示,在某电子设备中分布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AC、AD两块挡板垂直纸面放置,夹角为900,一束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相同粒子,从AD板上距A点为L的小孔P以不同速率沿纸面射人,速度方向与AD板的夹角均为600,不计粒子的重力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粒子打在挡板上就被挡板吸收。则

A.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
B. 直接打在AD板上的粒子,运动速率的最大值
C. 垂直打在AC板上的粒子,运动的速率
D. 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的粒子,运动的速率

A.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

B. 直接打在AD板上的粒子,运动速率的最大值

C. 垂直打在AC板上的粒子,运动的速率

D. 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3.填空题- (共2题)
8.
如图,在一条绳上有三个质点A、B、C,质点A、B相距12m,质点A、C相距9m。t=0时刻,质点A开始向上振动,振幅为1m,周期为2s。质点A的振动在绳上形成横波,其波长为8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该横波的周期为2s,波速为4m/s
B.当t=2.25s时,质点C开始向下振动,质点B不动
C.当t=3s时,质点B开始向上振动,质点C向下振动
D.质点B在正向最大位移处时,质点C在平衡位置以下向下振动
E.质点C在负向最大位移处时,质点B在平衡位置以下向上振动
A.该横波的周期为2s,波速为4m/s
B.当t=2.25s时,质点C开始向下振动,质点B不动
C.当t=3s时,质点B开始向上振动,质点C向下振动
D.质点B在正向最大位移处时,质点C在平衡位置以下向下振动
E.质点C在负向最大位移处时,质点B在平衡位置以下向上振动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E.布朗运动并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但它说明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A.晶体的导热性能一定是各向异性 |
B.要在纯净的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其他元素,可在高温条件下利用分子的扩散来完成 |
C.“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估算油酸分子直径是用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除以油膜的面积 |
D.某导热材料制成的容器处于温度恒定的环境中,容器内用活塞封闭着饱和的一些水汽,当缓慢向下压活塞时,水汽的质量减少,密度不变 |
4.解答题- (共3题)
10.
如图所示,离地高h=5m的光滑水平平台上有质量mA= 2kg的物块A和质量mB= lkg的物块B。物块B静止于平台的右端,物块A分别与水平放置的轻质弹簧和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线一端相连。当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 450时,物块A处于静止状态且恰好对平台无压力。剪断细线后,当弹簧压缩到最短时(在弹性限度内)触碰开关,弹簧和物块A不再连接,物块A被弹簧弹出后在平台最右端和物块B发生弹性碰撞。物块B落到距D点x= 8m处,g取lOm/s2。求:
(1)细线被剪断前所受的拉力大小;
(2)物块A碰到物块B前的瞬时速度大小。
(1)细线被剪断前所受的拉力大小;
(2)物块A碰到物块B前的瞬时速度大小。

11.
如图所示,两根平行且足够长的粗糙金属导轨,间距L=0.Sm,所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530,导轨间接有一阻值R= 2Ω的电阻,导轨电阻忽略不计。在两平行虚线间有一与导轨所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B=lT。导体棒a的质量m1=0.lkg,接入电路的电阻R1=1Ω;导体棒b的质量m2=0.2kg,接人电路的电阻R2= 2Ω,它们均垂直导轨放置并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µ=0.5。现从图中的M、N处同时将导体棒a、b由静止释放,运动过程中它们均匀速穿过磁
场区域,且当导体棒a刚出磁场时导体棒b恰好进入磁场。导体棒a、b电流间的相互作用忽略不计,
sin530=0.8, cos530=0.6,g取1Om/ s2。求:
(1)导体棒a刚进入磁场时,流过电阻R的电流大小;
(2)导体棒a在磁场中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
(3)导体棒a、b穿过磁场区域的过程中,流经电阻R的电荷量。
场区域,且当导体棒a刚出磁场时导体棒b恰好进入磁场。导体棒a、b电流间的相互作用忽略不计,
sin530=0.8, cos530=0.6,g取1Om/ s2。求:
(1)导体棒a刚进入磁场时,流过电阻R的电流大小;
(2)导体棒a在磁场中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
(3)导体棒a、b穿过磁场区域的过程中,流经电阻R的电荷量。

12.
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竖直倒置的U形管右端封闭,左端开口插入水银槽中,管中封闭着两段空气柱A和B。已知h1=" 16cm,h2=" 12cm,h3= 27cm,h4=18cm,外畀大气压强Po= 76cmHg,外界温度T1=300K。现对气柱A加热,使气柱A上端的水银面和气柱B上端的水银面相平。求:
( i)水银面相平后气柱B的压强:
( ii)加热后气柱A的温度。
( i)水银面相平后气柱B的压强:
( ii)加热后气柱A的温度。

5.实验题- (共1题)
13.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钩码A和B分别系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轻软绳两端,钩码质量均为M,在钩码A的上面套一个比它大一点的环形金属块C.环形金属块C的质量为m,左侧放置一铁架台,铁架台上下端分别安装传感器P、Q,两传感器中点S处安装一宽度略大于钩码A的铁环,钩码A能通过铁环,环形金属块C不能通过。释放前,钩码A下端与传感器P等高,释放后,钩码A能马上触发传感器P的计时器开始计时,钩码A到达Q后结束计时。记录下钩码A从P运动到Q的时间t和P、Q的间距h,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1)钩码A通过铁环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用h、t表示)。
(2)由A、B、C组成的系统,当A从P运动到S的过程中,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小量△Ep=__________ ,系统动能的增加量△Ek=____________(用题中所给的字母表示)。
(3)根据实际的实验数据计算得出△Ep大于△Ek,且误差较大。请分析误差的原因:______________(至少说出一项)。
(1)钩码A通过铁环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用h、t表示)。
(2)由A、B、C组成的系统,当A从P运动到S的过程中,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小量△Ep=__________ ,系统动能的增加量△Ek=____________(用题中所给的字母表示)。
(3)根据实际的实验数据计算得出△Ep大于△Ek,且误差较大。请分析误差的原因:______________(至少说出一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3道)
多选题:(4道)
填空题:(2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