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九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20680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21

1.单选题(共7题)

1.
关于质点的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曲线运动肯定是一种变速运动
B.变速运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
C.曲线运动可以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D.曲线运动可以是速度不变的运动
2.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固定在杆的一端,在竖直面内绕杆的另一端做圆周运动,当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瞬时速度v=,R是球心到O点的距离,则当球运动到最低点时对杆的作用力是(    )
A.6mg的拉力B.6mg的压力C.7mg的拉力D.7mg的压力
3.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后,测出引力场量的科学家是(  )
A.第谷
B.牛顿
C.开普勒
D.卡文迪许
4.
某行星质量为地球质量的1/4,半径为地球半径的4倍,则此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的(  )
A.16倍
B.1/4倍
C.4倍
D.1/16倍
5.
如图所示,桌面高为h,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桌面高H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以地面为参考平面,则小球落到地面前的瞬间的机械能为(  )
A.0
B.
C.
D.
6.
飞行员进行素质训练时,抓住秋千杆由水平状态开始下摆,如图所示,在到达竖直位置的过程中,飞行员重力的瞬时功率的变化情况是( )
A.一直增大B.一直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
7.
对物体带电现象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不带电的物体内一定没有电荷
B.物体带电一定具有多余的电子
C.物体带电的过程就是创造电荷的过程
D.物体带电的过程就是电荷移动的过程

2.多选题(共4题)

8.
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如图),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
B.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大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
C.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
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
9.
一个质量为为m的物体以加速度a=g竖直向上加速运动,在物体上升高度h的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了mgh
B.物体的动能增加了2mgh
C.拉力不做功机械能保持不变
D.物体的机械能增加了2mgh
10.
如图甲所示,物体受到水平推力F的作用在粗糙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监测到推力F、物体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乙、丙所示。取g="10" m/s2,则:

甲    乙  丙
A.第1 s内推力做功为1 JB.第2 s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2.0" J
C.第1.5 s时推力F的功率为2 WD.第2 s内推力F做功的平均功率=3 W
11.
关于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物体高度降低,则重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
B.如果物体高度降低,则重力对物体做负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
C.如果物体高度升高,则重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
D.如果物体高度升高,则重力对物体做负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

3.解答题(共3题)

12.
光滑水平面AB与竖直面内的圆形导轨在B点连接,导轨半径R=0.5 m,一个质量m=2 kg的小球在A处压缩一轻质弹簧,弹簧与小球不拴接。用手挡住小球不动,此时弹簧弹性势能=36 J,如图所示。放手后小球向右运动脱离弹簧,沿圆形轨道向上运动恰能通过最高点Cg取10 m/s2。求:

(1)小球脱离弹簧时的速度大小;
(2)小球从BC克服阻力做的功;
(3)小球离开C点后落回水平面的位置到B点的距离x。
13.
a、b两颗卫星均在赤道正上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为近地卫星,b 卫星离地面高度为3R,己知地球半径为R,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试求:
(1)a、b两颗卫星周期分别是多少?
(2) a、b两颗卫星速度之比是多少?
(3)若某吋刻两卫星正好同时通过赤道同--点的正上方,则至少经过多长时间两卫星相距最远?
14.
在真空中的O点放一个点电荷c,直线MN通过O点,OM的距离r ="30" cm,M点放一个点电荷c,静电力常量 如图,求:

(1)在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MN两点哪点的电势高?qMN两点哪点的电势能大?.
(2)qM点受到的电场力.
(3)点电荷Q在M点产生的场强.

4.实验题(共2题)

15.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质量为2.00kg的重物由静止自由下落,带动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如图所示。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距离单位为cm。(g=9.8m/s2)(所有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1)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B时,物体的速度=___________m/s;
(2)从起点O到打下计数点B的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增加量=______J,势能减少量=_________J。
(3)通过计算,数值上小于,其主要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16.
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前行。打点计时器工作的频率为50 Hz。

(1)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这样做__________。
A.是为了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
B.是为了增大小车下滑的加速度
C.可使得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等于合力对小车做的功
D.可使得橡皮筋松弛后小车做匀加速运动
(2)实验中选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3条……并起来挂在小车的前端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把小车拉到同一位置后释放。把第1次只挂1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1,第2次挂2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2W1……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后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出,根据第4次的纸带(如图所示)求得小车获得的速度为________ m/s。

(3)如果W v2的猜想是正确的,则作出的W ­v2图像应是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