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2题)
1.
一电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沿x轴正方向运动,其电势能Ep随位移x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0~x1段是曲线,x1~x2段是平行于x轴的直线,x2~x3段是倾斜直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0到x1电势逐渐降低 B. x2处的电势比x3处高
C. x1~x2段电场强度为最大 D. x2~x3段的电场强度减小

A. 从0到x1电势逐渐降低 B. x2处的电势比x3处高
C. x1~x2段电场强度为最大 D. x2~x3段的电场强度减小
2.
对物体带电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体带电一定是因为具有多余的电子 |
B.摩擦起电实质上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
C.物体所带电荷量可能很小,甚至小于e |
D.电中和是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消失的现象 |
2.多选题- (共3题)
3.
光滑绝缘水平面上固定两个等量点电荷,它们连线的中垂线上有A、B、C三点,如图甲所示。一带正电粒子由A点静止释放,并以此时为计时起点,沿光滑水平面经过B、C两点(图中未画出),其运动过程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图线在B点位置时斜率最大,根据图线可以确定( )


A.中垂线上B点电场强度最大 | B.中垂线上B点电势最高 |
C.电荷在B点时的加速度为![]() | D.UBC>UAB |
4.
如图所示,在足够长的光滑绝缘水平直线轨道上方的P点,固定一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物块(可视为质点的检验电荷),从轨道上的A点以初速度v0沿轨道向右运动,当运动到P点正下方的B点时速度为v。已知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在A点的电势为
(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P到物块的重心竖直距离为h,P、A连线与水平轨道的夹角为60°,k为静电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在B点的电场强度大小![]() |
B.物块在A点时受到轨道的支持力大小为![]() |
C.物块在A点的电势能![]() |
D.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在B点的电势![]() |
5.
嫦娥工程分为三期,简称“绕、落、回”三步走。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卫星是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登月探测器,该卫星先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h的轨道上绕月球做周期为T的匀速圆周运动,再经变轨后成功落月。已知月球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忽略月球自转及地球对卫星的影响。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月球表面自由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为![]() |
B.“嫦娥三号”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线速度大小为![]() |
C.月球的平均密度为![]() |
D.在月球上发射月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为![]() |
3.解答题- (共1题)
6.
如图所示,AB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粗糙倾斜轨道,BC为光滑水平轨道,CD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弧轨道,且AB与BC通过一小段光滑弧形轨道相连,BC与弧CD相切。已知AB长为L=10m,倾角θ=37°,BC长s=4m,CD弧的半径为R=2m,O为其圆心,∠COD=143°。整个装置处在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大小为E=1×103N/C。一质量为m=0.4kg、电荷量为q="+3×10" -3C的物体从A点以初速度vA=15m/s沿AB轨道开始运动。若物体与轨道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sin37°=0.6,cos37°=0.8,g=10m/s2,物体运动过程中电荷量不变。求

(1)物体在AB轨道上运动时,重力和电场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2)物体在C点对轨道的压力为多少;
(3)用物理知识判断物体能否到达D点;

(1)物体在AB轨道上运动时,重力和电场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2)物体在C点对轨道的压力为多少;
(3)用物理知识判断物体能否到达D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