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4题)

A.![]() |
B.![]() |
C.摆球摆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
D.摆球摆动的周期是 T=1.2s |

A.等于v | B.等于![]() |
C.等于![]() | D.小于![]() |

A.从t=0.1s到t=0.3s的时间内,速度在增大 |
B.从t=0.3s到t=0.5s的时间内,加速度在减小 |
C.从t=0.5s到t=0.7s的时间内,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反 |
D.从t=0.9s到t=1.1s的时间内,回复力与位移方向相同 |
2.选择题- (共3题)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那么青蒿素是如何被发现的呢?上世纪六十年代疟疾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全球百余国家每年约三亿多人感染疟疾,氯喹等原有抗疟药因疟原虫对此产生抗药性而失效。屠呦呦领导科研组以现代科学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为指导思想,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收集二千多种方药基础上,归纳编篡成《抗疟方药集》,又从中选200多方药,组织筛选。经研制380多个样品,特别结合古代用药经验,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绞汁”服用截疟记载中,考虑到温度、酶解等因素,不断改进提取方法,在经历190次的提取失败后,采用低沸点的乙醚终于在1971年成功提取了青蒿素!经安全性实验及自身试服后于1972年、1973年分别在海南昌江疟区作首次临床研究,证实具有胜于氯喹的满意疗效。接着在全国各地扩大临床验证,至1978年,共治疗2099例(其中包括间日疟1511例,恶性疟588例),全部获得临床痊愈,由此抗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结合材料,说明青蒿素的研制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战略目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深入认识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继承和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针对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剩余农业人口数量大、传统工业的效率不高等实际,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些内涵不同的目标彰显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特征。
根据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分析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确立不同的现代化战略目标的依据。
材料一 我国改革的发展历程
材料二 当前,改革关注的主要问题已从宏观层面转向具体层面,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深化司法制度改革;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以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多选题- (共3题)

A.质点P此时刻的运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 |
B.质点P此时刻的加速度方向沿y轴正方向 |
C.再过半个周期,质点P的位移变为2cm |
D.经过半个周期,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8cm |
A.在一个周期内,沿着波的传播方向,质点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是一个波长 |
B.振动过程中两个相邻的、运动方向总是相同的质点间的距离是一个波长 |
C.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是一个波长 |
D.一个周期内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是一个波长 |

A.副线圈两端的输出电压减小 |
B.L1变亮 |
C.原线圈的输入电流增大 |
D.交变电源的输出功率将增大 |
4.解答题- (共2题)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道)
选择题:(3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