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19755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6/27

1.单选题(共3题)

1.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何雯娜夺得中国首枚奥运会女子蹦床金牌。为了测量运动员跃起的高度,可在弹性网上安装压力传感器,利用传感器记录运动员运动过程中对弹性网的压力,并由计算机作出压力-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运动员在空中运动时可视为质点,则可求运动员跃起的最大高度为(g取10m/s2)()
A.7.2mB.5.0mC.1.8mD.1.5m
2.
如图,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的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高度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 
C保持不变    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
3.
以下电场中能产生电磁波的是(  )
A.E=10 N/CB.E=5sin(4t+1) N/CC.E=(3t+2) N/CD.E=(4t2-2t) N/C

2.选择题(共3题)

4.如图所示的是电解水时水分子的分解示意图,从图中你能获取的信息有:

(i){#blank#}1{#/blank#};

(ii){#blank#}2{#/blank#};

(iii){#blank#}3{#/blank#}.

5.

如图是“亚洲气候类型图”,读图,完成下题

6.是不同的直线,是不同的平面,有以下四个命题:
① 若,则;    ②若,则;   
③ 若,则
④若,则.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3.多选题(共5题)

7.
(题文)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的甲车和乙车,其速度—时间图像分别为图中直线甲和乙。已知t=0时,甲、乙两车的距离是16 m,由图可知
A.t=(6+2)s时两车可能相遇
B.t=8 s时两车可能相遇
C.在两车相遇之前t=6 s时两车相距最远
D.相遇地点距甲车的出发点的距离可能是12 m
8.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E被分成四个长度相等的部分即AB=BC=CD=DE,一物体从A点静止释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
B. 物体到达各点所经历的时间
C. 物体从A运动到E的全过程平均速度
D. 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
9.
如图,小球A置于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半圆柱体上,小球B用水平轻弹簧拉着,弹簧固定在竖直板上。两小球AB通过光滑滑轮O用轻质细线相连,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球B的质量为mO点在半圆柱体圆心O1的正上方,OA与竖直方向成30°角。OA长度与半圆柱体半径相等,OB与竖直方向成45°角,现将轻质细线剪断的瞬间(重力加速度为g)
A.弹簧弹力大小为mgB.球A的加速度为g
C.球A受到的支持力为mgD.球B的加速度为g
10.
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图乙为质点P以此时刻为计时起点的振动图象。从该时刻起
A.经过 0.35 s时,质点Q距平衡位置的距离小于质点P距平衡位置的距离
B.经过 0 .25s 时,质点Q的加速度大于质点P的加速度
C.经过 0.15s,波沿x 轴的正方向传播了 3m
D.经过 0.1s 时,质点Q的运动方向沿y 轴正方向
11.
恒星内部发生着各种热核反应,其中“氦燃烧”的核反应方程为:,其中X表示某种粒子,是不稳定的粒子,其半衰期为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粒子是
B.的衰变需要外部作用激发才能发生
C.经过3个T,剩下的占开始时的
D.“氦燃烧”的核反应是裂变反应

4.实验题(共2题)

12.
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


(1)上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可以测出1~6每个点的瞬时速度,画出v-t图象,进而得到a,其中3号点的瞬时速度的大小v3=________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也可以去除一个数据,利用逐差法处理数据,如果去除的是2.88cm这一数据,计算出滑块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________(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完全选对才得分):还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木板的长度l
B.木板的质量m1
C.滑块的质量m2
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
 
E.利用秒表测量滑块运动的时间t
(4)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与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13.
根据单摆周期公式,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如图1所示,将细线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系一小钢球,就做成了单摆.

(1)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钢球直径,示数如图2所示,读数为______mm.
(2)以下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其中正确的有______.
a.摆线要选择细些的、伸缩性小些的,并且尽可能长一些
b.摆球尽量选择质量大些、体积小些的
c.为了使摆的周期大一些,以方便测量,开始时拉开摆球,使摆线相距平衡位置有较大的角度
d.拉开摆球,使摆线偏离平衡位置大于5°,在释放摆球的同时开始计时,当摆球回到开始位置时停止计时,此时间间隔△t即为单摆周期T
e.拉开摆球,使摆线偏离平衡位置不大于5°,释放摆球,当摆球振动稳定后,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记下摆球做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则单摆周期T=△t/50.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3道)

    选择题:(3道)

    多选题:(5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