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2题)
1.
弹簧振子第一次被压缩L后释放做自由振动,周期为T1,第二次被压缩2L后释放做自由振动,周期为T2,则两次振动周期之比T1∶T2为( )
A.1∶4 | B.1∶2 | C.2∶1 | D.1∶1 |
2.
用长为L的细线把一个小球悬挂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然后将小球偏离自然悬挂的位置拉到A点,偏角α≤5°,如图所示.当小球从A点无初速释放后,小球在斜面上往返振动的周期为( )


A.![]() | B.![]() | C.![]() | D.![]() |
2.选择题- (共5题)
6.
选择正确的字音
兴奋{#blank#}1{#/blank#}(xìng xīng) 倔强{#blank#}2{#/blank#}(jiàng qiáng)
呵欠{#blank#}3{#/blank#}(hā hē ) 曲意逢迎{#blank#}4{#/blank#}(qū qǔ)
{#blank#}5{#/blank#}堤岸(dī tī) 载歌载舞{#blank#}6{#/blank#}(zǎi zài)
7.
选择正确的字音
兴奋{#blank#}1{#/blank#}(xìng xīng) 倔强{#blank#}2{#/blank#}(jiàng qiáng)
呵欠{#blank#}3{#/blank#}(hā hē ) 曲意逢迎{#blank#}4{#/blank#}(qū qǔ)
{#blank#}5{#/blank#}堤岸(dī tī) 载歌载舞{#blank#}6{#/blank#}(zǎi zài)
3.多选题- (共1题)
8.
2008年在四川省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产生的巨大能量以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称为地震波,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地震波是由机械振动引起的机械波 |
B.只要波源停止振动,地震波的传播就会立即停止 |
C.地震波既有横波,也有纵波 |
D.地震波具有的能量,随着波的传播将愈来愈强 |
4.解答题- (共3题)
9.
(8分)如图所示,有两个小球A、B的大小忽略不计,长为L的细线悬挂A球,现将小球A拉离平衡位置一个很小的角度,然后由静止释放,A摆至最低点P时,恰与静止在P处的B球发生正碰,碰后A继续向右摆动,B球以速度v沿光滑水平面向右运动,与右侧的墙壁碰撞后以原速率返回,当B球重新回到位置P时恰与A再次相遇,求位置P与墙壁间的距离d.


10.
(16分)如图所示,S粒子源能够产生大量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重力不计)。粒子从O1孔进入一个水平方向的加速电场(初速不计),再经小孔O2进入相互正交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区域,电场强度大小为E,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1,方向如图。虚线PQ、MN之间存在着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磁场范围足够大,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2。一块折成直角的硬质塑料片abc(不带电,宽度、厚度都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放置在PQ、MN之间,截面图如图,a、c两点分别位于PQ、MN上,ab=bc=L,α= 45º。粒子能沿图中虚线O2O3的延长线进入PQ、MN之间的区域。

⑴求加速电压U1;
⑵假设粒子与硬质塑料板相碰后,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变化遵守光的反射定律,那么粒子与塑料片第一次相碰后到第二次相碰前做什么运动?
⑶粒子在PQ、MN之间的区域中运动的总时间t和总路程s分别是多少?

⑴求加速电压U1;
⑵假设粒子与硬质塑料板相碰后,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变化遵守光的反射定律,那么粒子与塑料片第一次相碰后到第二次相碰前做什么运动?
⑶粒子在PQ、MN之间的区域中运动的总时间t和总路程s分别是多少?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道)
选择题:(5道)
多选题:(1道)
解答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