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高二5月考物理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19660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6

1.单选题(共4题)

1.
一质点以坐标原点O为中心位置在y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其振动图象如图甲所示。振动在介质中产生的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时此质点开始振动,经过后此质点立即停止运动,再经过后的波形图是图乙中的(振动和波形图中质点的位移都规定向上为正)( )

A. B.
C. D.
2.
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波长为1.2m,振幅为A。当坐标为x=0处质点的位移为-0.5A且向y轴负方向运动时,坐标为x=0.2m处质点的位移为0.5A。当坐标为x=0.1m处的质点位于平衡位置且向y轴正方向运动时,x=0.2m处质点的位移和运动方向分别为(   )
A.-0.5A、沿y轴正方向 B.-0.866A、沿y轴正方向
C.-0.5A,沿y轴负方向 D.-0.866A、沿y轴负方向
3.
某弹簧振子在水平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其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式为x=Asinω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弹簧在第ls末与第5s末的长度相同
B.简谐运动的圆频率ω="π/4" rad/s
C.第3s末弹簧振子的位移大小为A
D.第3s末至第5s末弹簧振子的速度方向都相同
4.
某地区地震波中的横波和纵波传播速率分别约为4km/s和9km/s.一种简易地震仪由竖直弹簧振子P和水平弹簧振子H组成(如图).在一次地震中,震源地地震仪下方,观察到两振子相差5s开始振动,则

A. P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36km
B. P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25km
C. H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36km
D. H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25km

2.选择题(共1题)

5.读图,分析回答1~2题。

【小题1】世界上利用甲能源(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前三位国家为德国、丹麦和美国。图中甲能源代表
A.风能B.地热C.水能D.煤炭
【小题2】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或国家是

3.多选题(共5题)

6.
蝙蝠在飞行中每秒钟向正前方发射40次超声波,每次发射100个频率为2×106Hz的完整波,在空气中形成一系列断续的波列.假设蝙蝠沿直线飞行,速度为v1=20m/s,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v2=340m/s,水中的声速为1450m/s。则( )
A.蝙蝠发射的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60m/s
B.蝙蝠接收到的反射超声波频率比发射的超声波频率要高
C.此超声波经静止障碍物反射后波长会变长
D.此超声波由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波长变长
7.
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刻质点P的速度为,经过它的速度第一次与相同,再经过它的速度第二次与相同。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有()
A.波沿方向传播,波速为
B.质点M与质点Q的位移大小总是相等、方向总是相反
C.若某时刻M质点到达波谷处,则P质点一定到达波峰处
D.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在时刻,质点P的位移为
8.
将一单摆向右拉至水平标志线上,从静止释放,当摆球运动到最低点时,摆线碰到障碍物,摆球继续向左摆动,用频闪照相机拍到如图所示的单摆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摆球从最高点M摆至左边最高点N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摆线碰到障碍物前后的摆长之比为4:1
B.摆线碰到障碍物前后的摆长之比为2:1
C.摆线经过最低点时,线速度不变,半径减小,摆线张力变大
D.摆线经过最低点时,角速度不变,半径减小,摆线张力变大
9.
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介质中沿直线由a点向b点传播,a、b两点的平衡位置相距2.5m,如图所示,图中实线表示a点的振动图象,图中虚线表示b点的振动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0时刻起经过0.40s,质点a、b运动的路程均为16cm
B.在t=0.45s时质点b又回到平衡位置
C.在0.ls~0.15s内,质点b向y轴负方向运动,做加速度逐渐变大的减速运动
D.此波的传播速度可能为1.2m/s
10.
如图所示为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绳上传播在时刻的波形图,已知甲波向左传,乙波向右传,请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两波振幅不等,故两列波相遇时不会发生干涉现象
B.两列波同时传到坐标原点
C.处的质点开始振动时的方向向方向
D.两列波相遇时会发生干涉且处为振动减弱的点

4.填空题(共1题)

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一弹簧连接一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简谐运动,则该物体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B.若单摆的摆长不变,摆球的质量增加为原来的4倍,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的速度减为原来的1/2,则单摆振动的频率将不变,振幅变小
C.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当它每次经过同一位置时,速度一定相同
D.单摆在周期性的外力作用下做受迫运动,则外力的频率越大,单摆的振幅越大

5.实验题(共1题)

12.
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
(1)他组装单摆时,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再用铁架台的铁夹将橡皮夹紧,如图1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    (填字母代号).
A、保证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  
B、可使周期测量得更加准确
C、需要改变摆长时便于调节  
D、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
(2)该同学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关系,他用分度值为毫米的直尺测得摆线长为89.40cm,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直径如图2甲所示,读数为    cm.则该单摆的摆长为    cm(此空保留三位小数).如果计算得到g测量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填序号).

A、计算摆长时加的是摆球的直径
B、开始计时时,停表晚按下
C、摆线上端未牢固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实验过程中先测摆长后测周期)
D、实验中误将30次全振动记为31次
(3)下列振动图象真实地描绘了对摆长约为1m的单摆进行周期测量的四种操作过程,图中横坐标原点表示计时开始,A、B、C、D均为30次全振动的图象,已知sin5°=0.087,sin15°=0.26,这四种操作过程合乎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的是    (填字母代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5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