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3题)
1.
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细棒中心为O点,O1为光滑铰链,O2为光滑定滑轮,O2在O1正上方,一根轻绳一端系于O点,另一端跨过定滑轮O2由于水平外力F牵引,用N表示铰链对杆的作用,现在外力F作用下,细棒从图示位置缓慢转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逐渐变小,N大小不变 |
B.F逐渐变小,N大小变大 |
C.F先变小后变大,N逐渐变小 |
D.F先变小后变大,N逐渐变大 |
2.
质量分别为
、
的甲、乙两球,在离地相同高度处,同时由静止开始下落,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两球到达地面前经时间
分别到达稳定速度v1、v2已知空气阻力大小f与小球的下落速率v成正比,即
,且两球的比例常数k完全相同,两球下落的v-t关系如图所示,下落说法正确的是






A.![]() |
B.![]() |
C.释放瞬间甲球的加速度较大 |
D.![]() |
3.
某同学把一体重秤放在电梯的地板上,他站在体重秤上随电梯运动,并在下表中记录了几个特定时刻体重秤的示数(表内时刻不存在先后顺序),若已知t0时刻电梯处于静止状态,则
时 间 | t0 | t1 | t2 | t3 |
体重秤示数(kg) | 45.0 | 50.0 | 40.0 | 45.0 |
A.t1时刻该同学的质量并没有变化,但所受重力发生变化 |
B.t2时刻电梯可能向上做减速运动 |
C.t1和t2时刻电梯运动的方向相反 |
D.t3时刻电梯处于静止状态 |
2.多选题- (共4题)
4.
(题文)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的甲车和乙车,其速度—时间图像分别为图中直线甲和乙。已知t=0时,甲、乙两车的距离是16 m,由图可知


A.t=(6+2![]() |
B.t=8 s时两车可能相遇 |
C.在两车相遇之前t=6 s时两车相距最远 |
D.相遇地点距甲车的出发点的距离可能是12 m |
5.
小船横渡一条两岸平行的河流,船本身提供的速度(即静水速度)大小不变、船身方向垂直于河岸,水流速度与河岸平行,已知小船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则


A.该船渡河的时间会受水流速度变化的影响 |
B.无论水流速度是否变化,这种渡河方式耗时最短 |
C.越接近河岸水流速度越大 |
D.越接近河岸水流速度越小 |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3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每错选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E. 干湿泡湿度计的湿泡显示的温度低于干泡显示的温度,这是湿泡外纱布中的水蒸发吸热的结果
A.空中的小雨滴呈球形是水的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 |
B.悬浮在水中的花粉的布朗运动反映了花粉分子的热运动 |
C.高原地区水的沸点较低,这是高原地区温度较低的缘故 |
D.彩色液晶显示器利用了液晶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
7.
如图所示,人在岸上拉船,已知船的质量为m,水的阻力恒为Ff,当轻绳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时,船的速度为v,此时人的拉力大小为F,则此时( )


A.人拉绳行走的速度为vcosθ |
B.人拉绳行走的速度为![]() |
C.船的加速度为![]() |
D.船的加速度为![]() |
3.解答题- (共2题)
8.
如图所示,传送带I与水平面央角为30°,传送带Ⅱ与水平面夹角为37°,两传送带与一小段光滑的水平面BC平滑连接,两传送带均顺时针匀速率运行.现将装有货物的箱子轻放至传送带I的A点,运送到水平面上后,工作人员将箱子内的物体取出,箱子速度不变继续运动到传送带Ⅱ上,传送带Ⅱ的D点与高处平台相切。已知箱子的质量m=lkg,传送带I的速度ν1=8m/s,AB长L1=15.2m,与箱子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传送带Ⅱ的速度ν2=5m/s,CD长L2=8.2m.箱子与传送带Ⅱ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5,已知sin37°=0.6,cos37°=0.8,g="10" m/s2.

(1)求装着物体的箱子在传送带I上运动的时间;
(2)通过计算说明箱子能否被运送到高处平台上(能达到D点就认为可运送到平台上);
(3)求箱子在传送带Ⅱ上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内能.


(1)求装着物体的箱子在传送带I上运动的时间;
(2)通过计算说明箱子能否被运送到高处平台上(能达到D点就认为可运送到平台上);
(3)求箱子在传送带Ⅱ上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内能.
4.实验题- (共2题)
10.
老师在研究性学习课上给同学们讲了两弹簧串联后的等效劲度系数k与两原弹簧劲度系数k1、k2的关系式为
该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即把两根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的弹簧连接起来探究,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1)某次测量指针B如图乙所示,指针示数为____ cm;
(2)设每个钩码的质量为m,若测量多次并计算得出每增加一个钩码指针A示数的平均伸长量为ΔxA,指针B示数的平均伸长量为ΔxB,则可求得k=___,k1=___,k2=___,从而验证
的正确性。


(1)某次测量指针B如图乙所示,指针示数为____ cm;
(2)设每个钩码的质量为m,若测量多次并计算得出每增加一个钩码指针A示数的平均伸长量为ΔxA,指针B示数的平均伸长量为ΔxB,则可求得k=___,k1=___,k2=___,从而验证

11.
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砂和砂桶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计算出。

(1)实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先调节长木板一端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_______)
A.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改变砂桶中砂子的多少,使小车在砂和砂桶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B.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砂和砂桶,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C.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砂和砂桶,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2)实验中要进行质量m和M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_______)
A.M=200g,m=10g、15g、20g、25g、30g、35g、40g
B.M=200g,m=20g、40g、60g、80g、100g、120g
C.M=400g,m=10g、15g、20g、25g、30g、35g、40g
D.M=400g,m=20g、40g、60g、80g、100g、120g
(3)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利用下图给出的数据可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实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先调节长木板一端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_______)
A.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改变砂桶中砂子的多少,使小车在砂和砂桶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B.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砂和砂桶,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C.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砂和砂桶,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2)实验中要进行质量m和M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_______)
A.M=200g,m=10g、15g、20g、25g、30g、35g、40g
B.M=200g,m=20g、40g、60g、80g、100g、120g
C.M=400g,m=10g、15g、20g、25g、30g、35g、40g
D.M=400g,m=20g、40g、60g、80g、100g、120g
(3)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利用下图给出的数据可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3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