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高三10月考物理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19648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10/25

1.单选题(共4题)

1.
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A和B,在同一高度处,A物体自由落下的同时B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空气阻力不计),则

A. A、B两物体同时达到地面
B. 当它们到达地面时,动能相同,速度也相同
C. B物体重力所做的功比A物体重力所做的功多
D. A、B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都守恒
2.
如图所示,质量为10kg的物体A拴在一个被水平拉伸的弹簧一端,弹簧的拉力为5N时,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若小车以1m/s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g取10m/s2),则
A.物体A相对小车向右运动
B.物体A受到的弹簧拉力增大
C.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减小
D.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3.
一质点受多个力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现使其中一个力的大小逐渐减小到零,再沿原方向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在此过程中,其他力保持不变,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a和速度大小v的变化情况是
A.av都始终增大
B.av都先增大后减小
C.a先增大后减小,v始终增大
D.av都先减小后增大
4.
质量为m的小球被系在轻绳的一端,在竖直平面内作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在某一时刻小球通过轨道最低点时绳子的拉力为7mg,此后小球继续作圆周运动,转过半个圆周恰好通过最高点,则此过程中小球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为( ).
A.B.C.D.

2.选择题(共6题)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6.用KMnO4氧化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7.用KMnO4氧化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8.用KMnO4氧化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9.用KMnO4氧化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10.用KMnO4氧化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3.多选题(共3题)

11.
如图所示,两个内壁光滑、半径不同的半圆轨道固定在地面上。一个小球先后在与球心在同一水平高度的A、B两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当小球通过两轨道最低点时()
A.小球的速度相同B.小球的加速度相同
C.小球的机械能相同D.两轨道所受压力相同
12.
如图所示,物体P静止于固定的斜面上,P的上表面水平。现把物体Q轻轻地叠放在P上,则
A.P向下滑动B.P静止不动
C.P所受的合外力增大D.P与斜面间的静摩擦力增大
13.
下列选项与多普勒效应有关的是()
A.科学家通过比较星球与地球上同种元素发出光的频率来计算星球远离地球的速度
B.科学家用激光测量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
C.医生利用超声波探测病人血管中血液的流速
D.技术人员用超声波探测金属、陶瓷、混凝土中是否有气泡
E.交通警察向车辆发射超声波并通过测量反射波的频率确定车辆行进的速度

4.解答题(共2题)

14.
质量为200kg的物体,置于升降机内的台秤上,从静止开始上升。运动过程中台秤的示数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求升降机在7s钟内上升的高度(取g=10m/s2)。
15.
如图所示,AB是一段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高度为h,末端B处的切线方向水平。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体P从轨道顶端A处由静止释放,滑到B端后飞出,落到地面上的C点,轨迹如图中虚线BC所示。已知它落地时相对于B点的水平位移OC=L。现在轨道下方紧贴B点安装一水平传送带,传送带的右端与B的距离为L/2。当传送带静止时,让P再次从A点由静止释放,它离开轨道并在传送带上滑行后从右端水平飞出,仍然落在地面的C点。当驱动轮转动从而带动传送带以速度v匀速向右运动时(其他条件不变),P的落地点为D。(不计空气阻力)

(1)求P滑至B点时的速度大小;
(2)求P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3)求出O、D间的距离s随速度v变化的函数关系式。

5.实验题(共2题)

16.
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方法估测反应时间.

首先,甲同学捏住直尺上端,使直尺保持竖直状态,直尺零刻度线位于乙同学的两指之间.当乙看见甲放开直尺时,立即用手指捏直尺,若捏住位置的刻度读数为x,则乙同学的反应时间为________(重力加速度为g).
基于上述原理,某同学用直尺制作测量反应时间的工具,若测量范围为0~0.4 s,则所用直尺的长度至少为____________cm(g取10 m/s2);若以相等时间间隔在该直尺的另一面标记出表示反应时间的刻度线,则每个时间间隔在直尺上对应的长度是____________的(填“相等”或“不相等”).
17.
如图甲所示,某组同学借用“探究a与F、m之间的定量关系”的相关实验思想、原理及操作,进行“研究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的实验:

①为达到平衡阻力的目的,取下细绳及托盘,通过调整垫片的位置,改变长木板倾斜程度,根据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_________运动。
②连接细绳及托盘,放入砝码,通过实验得到图乙所示的纸带。纸带上O为小车运动起始时刻所打的点,选取时间间隔为0.1s的相邻计数点A、B、C、D、E、F、
A.实验时小车所受拉力为0.2N,小车的质量为0.2kg。请计算小车所受合外力做的功W和小车动能的变化ΔEk,补填表中空格里(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四位)。
 
O—B
O—C
O—D
O—E
O—F
W/J
0.0432
0.0572
0.0734
0.0915
_______
ΔEk/J
0.0430
0.0570
0.0734
0.0907
________
 
分析上述数据可知: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道)

    选择题:(6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