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宁夏育才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19578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单选题(共9题)

1.
关于机械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然界所刮的风就是一种机械波
B.波不仅能传递能量,而且参与振动的质点也在随波迁移
C.波将波源的振动形式传播出去的同时,也可以传递信息
D.传播机械波的介质一定是可以自由流动的
2.
如图所示为波沿着一条固定的绳子向右刚好传播到B点时的波形,由图可判断出A点刚开始振动的方向是(   )
A.向左B.向右C.向下D.向上
3.
如图所示的各图分别表示一列水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了小孔(①、②图)或障碍物(③、④图),其中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有(  )
A.①②④B.①④C.②③D.①③
4.
如图所示为某物体做简谐运动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P→Q,位移在减小
B.由P→Q,速度在增大
C.由M→N,位移先减小后增大
D.由M→N,位移始终减小
5.
关于简谐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简谐运动一定是水平方向的运动
B.所有的振动都可以看作是简谐运动
C.物体做简谐运动时一定可以得到正弦曲线的轨迹线
D.只要振动图象是正弦曲线,物体一定做简谐运动
6.
在电子技术中,从某一装置输出的电流既有高频成分又有低频成分,如果只需把低频成分输送到下一级装置,如图所示,则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在ab间接入一个电容器
B.在ab间接入一个低频扼流圈
C.在ab间接入一个高频扼流圈
D.在ab间接入一个电容器或高频或低频扼流圈都可以
7.
判断图中哪个是正弦式交变电流( )
8.
理想变压器在正常工作时,原、副线圈中不一定相同的物理量是(  ).
A.每匝线圈中磁通量的变化率
B.交变电流的频率
C.原线圈的输入功率和副线圈的输出功率
D.原线圈的感应电动势和副线圈的感应电动势
9.
对电容器能通过交变电流的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电容器接到交流电源上时,因为有自由电荷通过电容器,电路中才有交变电流
B.当电容器接到交流电源上时,电容器交替进行充电和放电,电路中才有交变电流
C.在有电容器的交流电路中,没有电荷定向移动
D.在有电容器的交流电路中,没有电荷通过电容器

2.选择题(共17题)

10.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采撷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汪国真《让我怎样感谢你》)

1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采撷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汪国真《让我怎样感谢你》)

12.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夜半钟声怎么到客船

       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更深何处人吹笛,疑是孤吟寒水中”……这些优美的古诗句都描写了深夜从远处传来的声音,这些诗人为什么都写半夜钟声或乐声,却几乎没有人写正午的妙音呢?这正体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科学现象。

       ②声音在凉爽的夜晚传得尤其远。夜深人静没有噪音是一个原因,但却并非主要原因。

       ③光是一种波,声音也是一种波,光会反射和折射,声音同样会反射和折射。当声音发出后,如果在空气中向四面八方的传播速度相同,那么声音就会像膨胀的球一样向外传播,但是,不同位置空气的温度和密度是不同的,而且地面等固体还会反射声波。因此,地面附近的声音不可能像膨胀的球一样四处扩散。

       ④秋冬季节,夜间的地面和水面较冷,贴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也很低,在一定范围内,越高处的空气温度则越高。而声音的传播与空气的温度有关,空气温度越高,传播声音的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声音在从气温较低、传播速度较慢的气层进入气温较高、传播速度较快的气层时,不但会发生折射、反射,还会像光一样发生全反射。大气层中,温度不同的气层有很多,那么,声音向高处的传播就不断遇到阻碍(被反射和全反射)。于是,就像光很容易局限在玻璃光纤中传播一样,声音也很容易局限在冷空气层中传播,很少会透出去到达高空。声音的能量损失就很少,可以贴着地面或江面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声音的强度却没有多少衰减。于是,那悠扬的夜半钟声可以从山上传到客船,可以从此岸传到彼岸,其实在寒冷的天气里,如果湖面或江面结了冰,即使在比较喧闹的白天,人们也可以清晰听到平时听不到的彼岸的声音。

       ⑤声音在白天传播得特别高。白天地面接受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升高,而且越靠近地面,空气温度越高,那么贴地传播的声音速度会大于高空的。当地面附近发出声音时,向地面传播的声波会被地面向上反射,而向上传播的声波能大部分会通过折射进入高空。由于大部分声波折射向高空,人在高空就会格外清晰地听到来自地面的声音,如果唐朝诗人曾坐在热气球里旅行,或许会给我们留下“晌午钟声到云霄”的诗句。也正是由于大部分声波折射向高空,所以白天的声音一般很难听到中午的钟声,不会有感而发了。

       ⑥奇妙的是,由于声音的折射和反射,白天在适当的地方,还会出现静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人们就发现了奇怪的现象:一门大炮在不断发炮,当有人驱车从数百千米外的远方驶向大炮时,起初还能听到炮声隆隆,但距离大炮近一些的时候,有一段路程里却听不到炮声;再靠近一些,就又听到了炮声。究其原因,很远处听到的炮声是高空大气反射到地面的炮声,近一些的地方既没有高空大气反射的声波,又没有大炮直接传来的声波,所以就形成了静区。再靠近时,大炮的声波直接传来,人又可以听到了。当然这就是声音传播的奇妙之处了。

       ⑦“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句流传了一千多年的诗句,一语道出了声音喜欢向较凉爽的地方传播的科学事实,真实体现了文学的美感和科学的美妙。

                                                                                                                                                                   (选自2011年第4期《大科技》,有改动)

1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蒲松龄著书(节选)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蕴藉。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蒇。故笔法超绝。

      【注】①落拓:贫困失意,景况凄凉。②罂(yīng):大腹小口的瓶或罐。③淡巴菰:烟草。④蒇(chǎn):完成。

1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春日

(宋)晁冲之

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注】①阴阴:草木阴阴。②趁:追逐。

15.

用课文原句填空。

①淮南秋雨夜,{#blank#}1{#/blank#}。

②{#blank#}2{#/blank#},怅望青田云水遥。

③无丝竹之乱耳,{#blank#}3{#/blank#}。

④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近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blank#}4{#/blank#}?

⑤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借助丰富想象神驰宇宙,表达自己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的句子:{#blank#}5{#/blank#},{#blank#}6{#/blank#}。

⑥范仲淹在《渔家傲》自抒怀抱,慨叹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的句子是: {#blank#}7{#/blank#},{#blank#}8{#/blank#}。

16.

用课文原句填空。

①淮南秋雨夜,{#blank#}1{#/blank#}。

②{#blank#}2{#/blank#},怅望青田云水遥。

③无丝竹之乱耳,{#blank#}3{#/blank#}。

④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近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blank#}4{#/blank#}?

⑤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借助丰富想象神驰宇宙,表达自己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的句子:{#blank#}5{#/blank#},{#blank#}6{#/blank#}。

⑥范仲淹在《渔家傲》自抒怀抱,慨叹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的句子是: {#blank#}7{#/blank#},{#blank#}8{#/blank#}。

17.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8.

解释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①昨夜见军帖:________
②愿为鞍马:________
③雄兔脚扑朔:________
④雌兔眼迷离:________
⑤双兔傍地:________
⑥观麦:________
⑦妇姑箪食:________
⑧白氏长庆集:________
⑨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
五十弦翻塞外声:________

19.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希望是一辆转动的风车

       我的老家坐落在滇西高原一条幽深而偏僻的峡谷深处,那是个贫瘠到几近荒凉的地方。因此,我在老家所度过的童年岁月,虽然谈不上悲惨,但也没有多少甜蜜和欢乐可言。在我的印象中,我就从没有“过”过一个像样的生日。“过生日”对于像我一样命运的山里孩子来说,永远只是一个甜美而奢华的梦想。不过,我六岁那年过的生日,却至今记忆犹新。30多年的时光过去了,但那天的情形恍如昨日。

       我清楚地记得,六岁生日的那天,一向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的父亲,竟然放下了手中那总也忙乎不完的活计,破例为我做了一辆小巧而精致的红色风车。

       可以这么说,那是我30多年的人生历程中,最值得铭记的一个生日,也是记忆中我所度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个生日。多年后,每每回想起那天的情形,我依旧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感动。

       毕业于省地质学校的父亲,在“文革”运动刚一开始,就被当作“臭老九”遣送回乡“劳动改造”。被造反派打入“另册”多年的忍辱负重的父亲,最终来了“解放”并“结合”进了生产大队的领导班子。父亲“解放”的那天,又刚好是我的生日,父亲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兆头,心里自然非常高兴。于是便找来竹篾、面糊以及为大队书写标语墙报时用剩的边角废纸,专门为我做了一辆六角形的红色风车。

       那是一个晴朗的秋日,天空明净得没有一丝流云。也没有风,哪怕是一丝微风也没有。父亲帮我把风车做好以后,却怎么也转动不起来。父亲见我一副非常失望的样子,便微笑着对我说:“傻孩子,要让风车转动起来,你就必须学会奔跑。你跑得越快,风车也就转动得越快。”听父亲一说,我恍然大悟,便手举风车,在门前那片宽阔的田野上,兴奋而快乐地奔跑起来。

       果然,由于我的奔跑,手里的风车不停地转动了起来。我跑得多快,风车也就转动得多快。因为奔跑,因为不停地转动着的风车,我体验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快乐——一种奔跑的快乐,转动的快乐。

       我不停地跑啊,跑啊。手里的风车,也在我不知疲倦的奔跑中,飞快地转动,转动……

       上高中的时候,在语文课任老师的影响下,我喜欢上了文学,梦想着能够考上云南大学的中文系,并希望自己将来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家。但命运却与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高中毕业那年我以两分差名落孙山,只好别无选择地回到了家乡,回到了云封雾锁的大山深处。此后,我便接过了父亲手里的农具,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涯。那段时间,我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落,整个人都好像变了模样,整天像丢了魂儿似的沉默着、颓废着。面对着生产队分给的一亩三分薄田,我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已经完全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希望。总是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消极态度,用繁重的劳作来麻木自己的心灵。所有的文学书籍和稿纸笔墨,都被我锁进了木箱。

       父亲见我完全一副“老水牛下泥潭,以烂为烂”的生活态度,便对我说:“孩子,一个人什么都可以舍弃,譬如荣誉、地位、金钱等等,但惟独不能舍弃希望。不论在什么时候,只要希望还在,你就会有明天、有未来。如果你舍弃了希望,那么你就什么也没有了。”父亲接着意味深长地说:“你还记得小时候有一年过生日,我曾给你做过一辆风车吗?……”

       听了父亲的一番教诲,我深受启发。从那一天开始,我便把自己的希望和梦想,全部投入到了人生不懈的“奔跑”之中。我奔跑着,希望的风车也在转着。十年过后,我终于获得了成功——不但先后在海内外近千家报刊发表了数以万计的文学作品,而且出版了个人的作品专集。

       通往希望的道路并不平坦,随时都有可能遭遇坎坷,但我始终高举着属于自己的那一辆风车,勇敢地向前奔跑着。

20.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希望是一辆转动的风车

       我的老家坐落在滇西高原一条幽深而偏僻的峡谷深处,那是个贫瘠到几近荒凉的地方。因此,我在老家所度过的童年岁月,虽然谈不上悲惨,但也没有多少甜蜜和欢乐可言。在我的印象中,我就从没有“过”过一个像样的生日。“过生日”对于像我一样命运的山里孩子来说,永远只是一个甜美而奢华的梦想。不过,我六岁那年过的生日,却至今记忆犹新。30多年的时光过去了,但那天的情形恍如昨日。

       我清楚地记得,六岁生日的那天,一向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的父亲,竟然放下了手中那总也忙乎不完的活计,破例为我做了一辆小巧而精致的红色风车。

       可以这么说,那是我30多年的人生历程中,最值得铭记的一个生日,也是记忆中我所度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个生日。多年后,每每回想起那天的情形,我依旧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感动。

       毕业于省地质学校的父亲,在“文革”运动刚一开始,就被当作“臭老九”遣送回乡“劳动改造”。被造反派打入“另册”多年的忍辱负重的父亲,最终来了“解放”并“结合”进了生产大队的领导班子。父亲“解放”的那天,又刚好是我的生日,父亲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兆头,心里自然非常高兴。于是便找来竹篾、面糊以及为大队书写标语墙报时用剩的边角废纸,专门为我做了一辆六角形的红色风车。

       那是一个晴朗的秋日,天空明净得没有一丝流云。也没有风,哪怕是一丝微风也没有。父亲帮我把风车做好以后,却怎么也转动不起来。父亲见我一副非常失望的样子,便微笑着对我说:“傻孩子,要让风车转动起来,你就必须学会奔跑。你跑得越快,风车也就转动得越快。”听父亲一说,我恍然大悟,便手举风车,在门前那片宽阔的田野上,兴奋而快乐地奔跑起来。

       果然,由于我的奔跑,手里的风车不停地转动了起来。我跑得多快,风车也就转动得多快。因为奔跑,因为不停地转动着的风车,我体验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快乐——一种奔跑的快乐,转动的快乐。

       我不停地跑啊,跑啊。手里的风车,也在我不知疲倦的奔跑中,飞快地转动,转动……

       上高中的时候,在语文课任老师的影响下,我喜欢上了文学,梦想着能够考上云南大学的中文系,并希望自己将来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家。但命运却与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高中毕业那年我以两分差名落孙山,只好别无选择地回到了家乡,回到了云封雾锁的大山深处。此后,我便接过了父亲手里的农具,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涯。那段时间,我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落,整个人都好像变了模样,整天像丢了魂儿似的沉默着、颓废着。面对着生产队分给的一亩三分薄田,我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已经完全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希望。总是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消极态度,用繁重的劳作来麻木自己的心灵。所有的文学书籍和稿纸笔墨,都被我锁进了木箱。

       父亲见我完全一副“老水牛下泥潭,以烂为烂”的生活态度,便对我说:“孩子,一个人什么都可以舍弃,譬如荣誉、地位、金钱等等,但惟独不能舍弃希望。不论在什么时候,只要希望还在,你就会有明天、有未来。如果你舍弃了希望,那么你就什么也没有了。”父亲接着意味深长地说:“你还记得小时候有一年过生日,我曾给你做过一辆风车吗?……”

       听了父亲的一番教诲,我深受启发。从那一天开始,我便把自己的希望和梦想,全部投入到了人生不懈的“奔跑”之中。我奔跑着,希望的风车也在转着。十年过后,我终于获得了成功——不但先后在海内外近千家报刊发表了数以万计的文学作品,而且出版了个人的作品专集。

       通往希望的道路并不平坦,随时都有可能遭遇坎坷,但我始终高举着属于自己的那一辆风车,勇敢地向前奔跑着。

2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远尘淡墨调烟雨

——瓷板上的中国书画

       ①古陶瓷上出现文字,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了。但直到六朝时期,陶瓷上的文字,仍以刻印或模印等表现形式存在,不能称之为陶瓷书法,直到唐代,随着长沙窑以书写的文字来装饰瓷器,陶瓷书法才算真正诞生。陶瓷书法有平面的“瓷板书法”与立体的“瓷器书法”之分。除书法外,用国画技法装饰陶瓷则推动了“瓷板画”的出现,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

       ②由土与火淬炼而成的中国陶瓷,经由笔与墨的浸染,从文化维度上脱胎换骨,从技艺晋身成为艺术。而一贯被誉为“中国美学之灵魂”的中国书画,脱离纸面融入到“冰肌玉骨”的瓷器、瓷板上,亦碰撞生发出新奇别致的情趣。

       ③瓷与纸有诸多类似,又大不相同。同样清白素净的基调,因为材质、料性、技法、成型的不同,书写者与欣赏者都得到不同的体验。陶瓷书画创作之前,书家对胚料的调制和瓷坯的性状需有成竹在胸的了解,书写绘画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运笔的力度、速度和技巧,否则很容易流露粗糙、呆板之相。

       ④以瓷板作书画,纸可以吸墨,瓷板却不能;纸柔软而轻薄,瓷板光洁而厚重。纸上运笔,讲求力度、波势和意韵,故常有“力透纸背”之说;瓷板行书,由于温差导致的窑变,能够让料性发生变化,所有的力度,轻重缓急,提按使转,所有的色相,浓淡枯涩,墨色变幻,赖火之功,会完全“现形”,因而更胜“力透纸背”,而是笔触如刀刻。酣畅淋漓处,纸不可及也,但若没有足够的好料和书写功力,也很容易“现丑”,釉中与釉下的书写,会让你笔行不畅,或浮或木,更遑论韵味,趣味。

       ⑤好的瓷板书画作品,非手功精湛、经验丰富、悟性超凡又学养丰厚的书画家不能为。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画为藏家竟相追逐,绘出的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其笔法、墨韵、色彩和同时代的海上画派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带有浓重的传达个性面貌的文人画色彩。八人的题款,也都是书法精品,色釉交映,凝练浑厚,浸透金石,尽现风流。

       ⑥古诗有七绝咏青花瓷之美:“雨过天青云破开,鬼谷下山入梦来。远尘淡墨调烟雨,一见倾心镌画台。”在英文里,“中国”和“瓷器”是同一个单词——china。瓷,连接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延续这种优美的传统技艺,更需在其中糅入书心、文心。瓷板书画,将书画艺术、制瓷艺术及传统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既拓宽了书画艺术的载体,又以不同书体、内容、章法之有机组合,为瓷器脱去“匠气”“与烟火气”,萃取出凝重质朴的魅力。

       ⑦书画行走瓷板,笔墨线条在釉彩间舒展舞蹈,古典诗文在瓷板上低吟浅唱,刚强者有了柔软的面容,柔软者有了刚强的筋骨,正合乎中国人的太极之“道”。惟其得道,“瓷”与“书画”这两门中国传统技艺蕴含的人文精神、审美理念和艺术感染力才能更长远的彰显。

                                                                                                                                                                          (摘自中央国家机关书协微信平台)

22.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blank#}1{#/blank#},悠悠,{#blank#}2{#/blank#}(《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②喇叭,锁哪,{#blank#}3{#/blank#}。(《朝天子 咏喇叭》)

③《十五从军征》反映我国古代兵役制度极不合理的句子是:{#blank#}4{#/blank#},{#blank#}5{#/blank#}。

④《满江红》中“{#blank#}6{#/blank#},{#blank#}7{#/blank#},{#blank#}8{#/blank#},男儿烈。”表现秋瑾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23.

下列各句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4.

作文:

       “邂逅”,主要指偶然的、不期而遇的,与“遇见”不同,“遇见”可以是认识的,也可以是不认识的,而“邂逅”只能是陌生的。邂逅一阵风,你感知到自由;邂逅一朵花,你领略到绮丽;邂逅一个暖心的人,你心生温情……邂逅是于千万人海之中,我一眼就找到了你,是最美丽的相遇。

       请以“美丽的邂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5.

作文:

       “邂逅”,主要指偶然的、不期而遇的,与“遇见”不同,“遇见”可以是认识的,也可以是不认识的,而“邂逅”只能是陌生的。邂逅一阵风,你感知到自由;邂逅一朵花,你领略到绮丽;邂逅一个暖心的人,你心生温情……邂逅是于千万人海之中,我一眼就找到了你,是最美丽的相遇。

       请以“美丽的邂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6.

氧气进入人体组织细胞的正确顺序是(  )

①鼻②气管③喉④循环系统⑤组织细胞⑥肺⑦咽⑧支气管.

3.多选题(共5题)

27.
如图所示,男同学站立不动吹口哨,一位女同学坐在秋千上来回摆动,下列关于女同学的感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女同学从AB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
B.女同学从ED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
C.女同学在C点向右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不变
D.女同学在C点向左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变低
28.
一列简谐波,从某时起当t=3s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图乙为质点P1的振动图象,则由图可知( )
A.该波向x轴正向传播
B.该波的传播速度为6m/s
C.t=2s时,质点P2处于平衡位置
D.给波频率为4 Hz
29.
关于波的干涉和衍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只有横波才能产生干涉,纵波不能产生干涉
B.任何两列波相遇,都能产生干涉
C.不管是横波还是纵波,只要叠加的两列波的频率相等,振动情况相同,相位差恒定就能产生稳定的干涉
D.波长很小的波可以产生衍射,不能产生干涉
30.
一列简谐横波在轴上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为三个质元,正向上运动.由此可知(    )
A.该波沿轴正方向传播
B.正向上运动
C.该时刻以后,先到达平衡位置
D.该时刻以后,先到达离平衡位置最远处
31.
关于中性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线圈在转动中经中性面位置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磁通量的变化率为零
B.线圈在转动中经中性面位置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磁通量的变化率最大
C.线圈每经过一次中性面,感应电流的方向就改变一次
D.线圈每转动一周经过中性面一次,所以线圈每转动一周,感应电流的方向就改变一次

4.填空题(共3题)

32.
如图所示,两个相干波源发出的两列波分别用不同的同心圆表示,波峰用实线表示,波谷用虚线表示。某一时刻两列波在介质中传播的情况如右图所示,则在介质中的A、B、C、D四点中,振动加强的点是_______________,振动减弱的点是_________________。
33.
如图甲是一个单摆振动的情形,O是它的平衡位置,BC是摆球所能到达的最远位置。设摆球向右运动为正方向。图乙是这个单摆的振动图象。(取g=10 m/s2)

(1)由图象可知,单摆振动的频率为____ ____Hz。
(2)t=0时,摆球应在___ _____点。
(3)此摆的摆长为___ _____m。
34.
如图所示,一个弹簧振子沿轴在B、C间做简谐运动,O为平衡位置,当振子从B点向O点运动经过P点时振子的位移为    ,振子的回复为     ,振子速度为    ,振子的加速度为    (填“正”“负”或“零”)

5.解答题(共3题)

35.
已知在t1时刻简谐横波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在时刻t2该波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t2-t1 = 0.02s。求:

⑴该波可能的传播速度。
⑵若已知T< t2-t1<2T,且图中P质点在t1时刻的振动速度方向向上,求可能的波速。
⑶若0.01s<T<0.02s,且从t1时刻起,图中Q质点比R质点先回到平衡位置,求可能的波速。
36.
有一个10匝正方形线框,边长为20 cm,线框总电阻为1 Ω,线框绕OO′轴以10πrad/s的角速度匀速转动,如图所示,垂直于线框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0.5 T.问:

(1)该线框产生的交变电流电动势最大值、电流最大值分别是多少?
(2)线框从图示位置转过60°时,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是多大?
(3)写出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
37.
马鞍山市拥有长江黄金水道而具有得天独厚的电力资源,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之前分两期兴建了总装机容量为11万千瓦的发电厂。建成后,若采用110 kV电压向上海输电。已知从马鞍山到上海的输电线总电阻为10 Ω。
(1)求输电导线损耗的功率;
(2)若为了降低损耗,把输电电压提高为220 kV,求提高输电电压后比原来少损耗的功率。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7道)

    多选题:(5道)

    填空题:(3道)

    解答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