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5题)
1.
卡车以v0="10" m/s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因为路口出现红灯,司机立即刹车,使卡车匀减速直线前进直至停止。停止等待6 s时,交通灯变为绿灯,司机立即使卡车做匀加速运动。已知从开始刹车到恢复原来的速度所用时间t="12" s,匀减速的加速度是匀加速的2倍,反应时间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卡车匀减速所用时间t1=2s |
B.匀加速的加速度为![]() |
C.卡车刹车过程通过的位移是20m |
D.从卡车开始刹车到刚恢复到原来速度的过程中,通过的位移大小为40m |
2.
如图所示,细绳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O点,另一端穿过一张CD光盘的中央小孔后拴着一个橡胶球,橡胶球静止时,竖直悬线刚好挨着水平桌面的边沿。现将CD光盘按在桌面上,并沿桌面边缘以速度v匀速移动,移动过程中,C、D光盘中央小孔始终紧挨桌面边线,当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时,小球上升的速度大小为()

A. vsin
B. vcos
C. vtan
D. vcot


A. vsin




3.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走在松软的土地上会下陷,说明人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
B.物体速度变化量越大,则物体所受力的合力越大 |
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一定变化 |
D.物体的加速度不变,则物体所受力的合力一定为恒力 |
4.
如图所示,位于同一高度的小球A、B分别以v1和v2的速度水平抛出,都落在了倾角为30°的斜面上的C点,小球B恰好垂直打到斜面上,则v1、v2之比为()

A. 1∶1 B. 2∶1 C. 3∶2 D. 2∶3

A. 1∶1 B. 2∶1 C. 3∶2 D. 2∶3
5.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弹簧,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连接一物体。开始时,弹簧处于原长,物体在O点。当物体被拉到O的右侧A处,此时拉力大小为F,然后释放物体从静止开始向左运动,经过时间t后第一次到达O处,此时物体的速度为v,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


A.大于v/2 | B.等于v/2 |
C.小于v/2 | D.0 |
2.选择题- (共3题)
3.多选题- (共4题)
9.
如图所示,小球A通过两细绳悬挂与O1、O2两点,开始时小球B位于小球A的正下方,A、B两球用细绳相连,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力F缓慢向左拉B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间细绳拉力增大 B. A、O1间细绳拉力增大
C. A、O2间细绳拉力减小 D. A、O1间细绳拉力不变

A. A、B间细绳拉力增大 B. A、O1间细绳拉力增大
C. A、O2间细绳拉力减小 D. A、O1间细绳拉力不变
10.
质量分别为M和m的物块形状大小均相同,将它们通过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连接,如图甲所示,绳子平行于倾角为α的斜面,M恰好能静止在斜面上,不考虑M、m与斜面之间的摩擦.若互换两物块位置,按图乙放置,然后释放M,斜面仍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轻绳的拉力等于Mg |
B.轻绳的拉力等于mg |
C.M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sinα)g |
D.M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
11.
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板上放一个物块,使水平板和物块一起在竖直平面内沿逆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ab为水平直径,cd为竖直直径,在运动过程中木板始终保持水平,物块相对木板始终静止,则( )


A.物块始终受到三个力作用 |
B.从b到a,物块处于超重状态 |
C.从a到b,物块所受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 |
D.只有在a、b、c、d四点,物块受到的合外力才指向圆心 |
12.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传送带上由静止释放,传送带由电动机带动,始终保持以速率v匀速运动,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过一会儿能保持与传送带相对静止,对于物体从静止释放到相对传送带静止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动机多做的功为![]() |
B.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为![]() |
C.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为mv2 |
D.电动机多做的功为mv2 |
4.解答题- (共4题)
13.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在A点,自然状态时其右端位于B点.水平桌面右侧有一竖直放置的光滑轨道MNP,其形状为半径R=0.8 m的圆环剪去了左上角135°的圆弧,MN为其竖直直径,P点到桌面的竖直距离也是R.用质量m=0.5 kg的物块将弹簧缓慢压缩到C点释放,物块过B点后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8t-2t2(m),物块飞离桌面后由P点沿切线落入圆轨道.g=10 m/s2,求:

(1)物块在水平桌面上受到的摩擦力;
(2)B、P间的水平距离;
(3)判断物块能否沿圆轨道到达M点.

(1)物块在水平桌面上受到的摩擦力;
(2)B、P间的水平距离;
(3)判断物块能否沿圆轨道到达M点.
14.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
的光滑物块P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的物块A、B;C为一垂直固定在斜面上的挡板.P、C总质量为M,A、B质量均为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系统静止于光滑水平面.现开始用一水平力F从零开始增大作用于P.

求:(1)物块B刚要离开C时力F.
(2)从开始到此时物块A相对于斜面的位移d.(物块A一直没离开斜面,重力加速度为g)


求:(1)物块B刚要离开C时力F.
(2)从开始到此时物块A相对于斜面的位移d.(物块A一直没离开斜面,重力加速度为g)
15.
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1kg的物体置于倾角为θ=37°固定斜面(足够长)上,对物体施以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t1=1s时撤去拉力,物体运动的部分v—t图像如图乙,试求:(g=10m/s2)

(1)物体沿斜面上行时加速运动与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物体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μ;

(1)物体沿斜面上行时加速运动与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物体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μ;
16.
如图所示,静止放在水平光滑的桌面上的纸带,其上有一质量为m=1.0kg的铁块,它与纸带右端的距离为L=0.5m,铁块与纸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现用力F水平向左将纸带从铁块下抽出,当纸带全部抽出时铁块恰好到达桌面边缘,铁块抛出后落地点离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x=0.8m.已知g=10m/s2,桌面高度为H=0.8m,不计纸带质量,不计铁块大小,铁块不翻滚.求:

(1)铁块抛出时速度大小;
(2)纸带从铁块下抽出所用时间.

(1)铁块抛出时速度大小;
(2)纸带从铁块下抽出所用时间.
5.实验题- (共2题)
17.
橡皮筋也像弹簧一样,在弹性限度内,伸长量x与弹力F成正比,即F=kx,k的值与橡皮筋未受到拉力时的长度L、横截面积S有关,理论与实践都表明k=
,其中Y是一个由材料决定的常数,材料力学中称之为杨氏模量。
(1)在国际单位中,杨氏模量Y的单位应该是_______________。
(2)有一段横截面是圆形的橡皮筋,应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测量出它的杨氏模量Y的值。首先利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橡皮筋的长度L=20.00cm,利用测量工具a测得橡皮筋未受到拉力时的直径D=4.000mm,那么测量工具a应该是_______________。
(3)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就可以测出这种橡皮筋的Y值,上面的表格是橡皮筋受到的拉力F与伸长量x的实验记录,请在图乙中作出F—x图像。由图像可求得该橡皮的劲度系数k=____________ N/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这种橡皮筋的杨氏模量Y= _______________。(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1)在国际单位中,杨氏模量Y的单位应该是_______________。
A.N | B.m | C.N/m | D.N/m2 |
(3)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就可以测出这种橡皮筋的Y值,上面的表格是橡皮筋受到的拉力F与伸长量x的实验记录,请在图乙中作出F—x图像。由图像可求得该橡皮的劲度系数k=____________ N/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拉力F/N | 5.0 | 10.0 | 15.0 | 20.0 | 25.0 |
伸长量x/cm | 1.60 | 3.20 | 4.80 | 6.40 | 8.00 |


(4)这种橡皮筋的杨氏模量Y= _______________。(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18.
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请思考并完成相关内容:

(1)实验时,为平衡摩擦力,以下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
(2)图乙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已知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由此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一组同学在保持木板水平时,研究小车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a与合外力F的关系,得到如图丙中①所示的a﹣F图线.则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f=_______N;小车质量M=_______kg.若该小组正确完成了步骤(1),得到的a﹣F图线应该是图丙中的_______(填“②”、“③”或“④”).

(1)实验时,为平衡摩擦力,以下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
A.连着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被轻推后沿木板匀速运动 |
B.取下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被轻推后沿木板匀速运动 |
C.取下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缓慢沿木板做直线运动 |
(3)一组同学在保持木板水平时,研究小车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a与合外力F的关系,得到如图丙中①所示的a﹣F图线.则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f=_______N;小车质量M=_______kg.若该小组正确完成了步骤(1),得到的a﹣F图线应该是图丙中的_______(填“②”、“③”或“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选择题:(3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