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1题)
1.
如图所示,小物体A与水平圆盘保持相对静止,跟着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则A的受力情况是( )


A.受重力、支持力 |
B.受重力、支持力和指向圆心的摩擦力 |
C.重力、支持力、向心力、摩擦力 |
D.以上均不正确 |
2.
地球绕太阳和月球绕地球的运动均可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地球绕太阳每秒运动29.79km,一年转一圈;月球绕地球每秒运动1.02km,28天转一圈。设地球的线速度为v1,角速度为ω1;月球的线速度为v2,角速度为ω2,则( )
A.v1>v2,ω1>ω2 | B.v1<v2,ω1>ω2 |
C.v1>v2,ω1<ω2 | D.v1<v2,ω1<ω2 |
3.
A、B两艘快艇在湖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在相同时间内,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4:3,运动方向改变的角度之比是3:2,则它们

A. 线速度大小之比为4:3
B. 角速度大小之比为3:4
C. 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为2:1
D. 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

A. 线速度大小之比为4:3
B. 角速度大小之比为3:4
C. 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为2:1
D. 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
4.
如图所示,一偏心轮绕垂直纸面的轴O匀速转动,a和b是轮上质量相等的两个质点,则偏心轮转动过程中a、b两质点


A.角速度大小相同 | B.线速度大小相同 |
C.向心加速度大小相同 | D.向心力大小相同 |
5.
如图所示为两列波叠加后得到的干涉图样,其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 )


A.此时刻a点振动减弱,再经半个周期,该点振动将加强 |
B.此时刻b点振动加强,再经半个周期,该点振动仍加强 |
C.此时刻b点振动加强,再经半个周期,该点振动将减弱 |
D.此时刻c点振动减弱,再经半个周期,该点振动将加强 |
7.
一单摆的摆长为40cm,摆球在t=0时刻正从平衡位置向右运动,若g取10 m/s2,则在1s时摆球的运动情况是()
A.正向左做减速运动 | B.正向左做加速运动 |
C.正向右做减速运动 | D.正向右做加速运动 |
8.
在均匀介质中,各质点的平衡位置在同一直线上,相邻两质点的距离均为s,如图甲所示。振动从质点1开始向右传播,质点1开始运动时的速度方向竖直向上。经过时间t,前13个质点第一次形成如图乙所示的波形。关于这列波的周期和波速,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列波的周期T=2t/3 |
B.这列波的周期T=3t/2 |
C.这列波的传播速度v=12s/t |
D.这列波的传播速度v=16s/t |
10.
如图,P为桥墩,A为靠近桥墩浮出水面的叶片,波源S连续振动,形成水波,此时叶片A静止不动。为使水波能带动叶片振动,可用的方法是


A.提高波源频率 |
B.降低波源频率 |
C.增加波源距桥墩的距离 |
D.减小波源距桥墩的距离 |
2.选择题- (共1题)
12.
据一位日本学者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中国进口轻工业产品下降的幅度有3/4,从占进口总额的一半多,下降到只有14%。重工业产品主要是机器的进口,1912年占进口总额的7%,1936年则增至47%。这( )
3.多选题- (共1题)
4.填空题- (共5题)
14.
如图所示是“研究向心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仪器,叫做“DIS向心力实验器”。该实验装置中需要用到力传感器和_____传感器,由于该实验涉及多个物理量,所以实验采用的方法是_____法。

16.
图是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的波形图,波的传播速度为4m/s。则质点P此刻的振动方向为________;经过Δt=0.6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m。

17.
如图所示,原点O沿y方向做了一次全振动后停止在平衡位置.形成了一个向右传播的横波.设在
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
时M点开始振动,则该波的周期为【小题1】s,在
时M点离其平衡位置的位移为【小题2】m.




5.解答题- (共2题)
19.
如图所示,一种向自行车车灯供电的小发电机的上端有一半径R0=1.0cm的摩擦小轮,小轮与自行车车轮的边缘接触。当车轮转动时,因摩擦而带动小轮转动,从而为发电机提供动力。自行车车轮的半径R1=35cm,小齿轮的半径R2=4.0cm,大齿轮的半径R3=10.0cm。求大齿轮的转速n1和摩擦小轮的转速n2之比。(假定摩擦小轮与自行车轮之间无相对滑动)

20.
一列简谐横波沿绳向右传播,当绳上质点A向上运动到最大位移时,在其右方相距0.3米的质点B向下运动到最大位移,已知波长大于0.15米,求这列波的波长是多少?如质点A由最大位移回到平衡位置的时间为0.1秒,此波波速为多少
6.实验题- (共1题)
21.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某同学分别选用四种材料不同、直径相同的实心球做实验,各组实验的测量数据如下。若要计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应选用第________组实验数据。
(2)以上实验中,若完成n 次全振动的时间为t,用毫米刻度尺测得的摆线长(悬点到摆球上端的距离)为L,用刻度尺测得摆球的直径为d. 用上述物理量的符号写出测重力加速度的一般表达式g=_____.
(3)实验中某同学发现测得的重力加速度的值总是偏大,下列原因中可能的是(_____).
A.实验室处在高山上,距离海面太高
B.单摆所用的摆球质量太大了
C.实际测出n 次全振动的时间t,误作为(n+l)次全振动的时间
D.以摆线长作为摆长来计算
(4)甲同学选择了合理的实验装置后,测量出几组不同摆长L和周期T的数值,画出如图T2—L图象中的实线OM,并算出图线的斜率为k,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
(5)乙同学也进行了与甲同学同样的实验,但实验后他发现测量摆长时忘了加上摆球的半径,则该同学做出的T2—L图象为(_________)

A.虚线①,不平行OM B.虚线②,平行OM
C.虚线③,平行OM D.虚线④,不平行OM
(1)某同学分别选用四种材料不同、直径相同的实心球做实验,各组实验的测量数据如下。若要计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应选用第________组实验数据。
组别 | 摆球材料 | 摆长L/m | 最大摆角 | 全振动次数N/次 |
1 | 铜 | 0.40 | 15° | 20 |
2 | 铁 | 1.00 | 5° | 50 |
3 | 铝 | 0.40 | 15° | 10 |
4 | 木 | 1.00 | 5° | 50 |
(2)以上实验中,若完成n 次全振动的时间为t,用毫米刻度尺测得的摆线长(悬点到摆球上端的距离)为L,用刻度尺测得摆球的直径为d. 用上述物理量的符号写出测重力加速度的一般表达式g=_____.
(3)实验中某同学发现测得的重力加速度的值总是偏大,下列原因中可能的是(_____).
A.实验室处在高山上,距离海面太高
B.单摆所用的摆球质量太大了
C.实际测出n 次全振动的时间t,误作为(n+l)次全振动的时间
D.以摆线长作为摆长来计算
(4)甲同学选择了合理的实验装置后,测量出几组不同摆长L和周期T的数值,画出如图T2—L图象中的实线OM,并算出图线的斜率为k,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
(5)乙同学也进行了与甲同学同样的实验,但实验后他发现测量摆长时忘了加上摆球的半径,则该同学做出的T2—L图象为(_________)

A.虚线①,不平行OM B.虚线②,平行OM
C.虚线③,平行OM D.虚线④,不平行OM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5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