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19年5月三模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19362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6/8

1.单选题(共7题)

1.
假设有一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离地高度为H,因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力作用,运行的轨道半径会发生变化。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则:
A.变轨前,人造卫星的所在位置处的重力加速度为
B.变轨前,人造卫星的速度为
C.变轨后,人造卫星轨道更高
D.变轨后,卫星运行的周期将变大
2.
甲、乙两个弹簧振子,它们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则可知两弹簧振子
A.振动强度完全相同
B.振动快慢完全相同
C.振子甲速度为零时,振子乙速度最大
D.所受回复力最大值之比FF=1∶2
3.
空间有一沿x轴分布的电场,其场强Ex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设场强沿x轴方向时为正。x1x2x轴上的两点。一正电荷从x1运动到x2,则该电荷的电势能
A.先减小后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
C.逐渐增大
D.逐渐减小
4.
若在赤道平面附近的AB两个位置放置两段相同长度L都的通电导体,测得两段通电导线受到磁场力大小分别为F1F2,已知两段导体中电流分别为I1I2。为了比较AB两个位置磁场的强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只比较F1F2的大小
B.在导线与地球磁场方向呈任意角度的情况下,可以比较
C.在导线与地球磁场方向夹角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比较
D.在现有条件下无法判断出AB两个位置磁场的强弱
5.
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知觉方式,视觉受损的病人生活质量深受困扰。目前研发的人工视网膜阵列可以模拟视网膜感光细胞对视觉通路施加特定电刺激,从而产生视觉感受。按工作原理来看,目前的人工视网膜阵列主要有两种,分为微光电二极管阵列和微电极阵列。微光电二极管阵列直接将入射光转化成电信号激励神经细胞,但电流强度不足,需要配备放大电路。微电极阵列通过外置摄像头采集图像并通过无线电波传输至电极阵列,可以最小化植入体积。人工视网膜无论采用哪一种阵列,工作时如果使用直流电,都可能造成电荷累积对神经细胞损伤,以及电解水产生化学腐蚀和气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微光电二极管阵列在正常工作时不需要额外电源提供能量
B.微电极阵列直接将进入人眼的光线转化成视觉电信号
C.微电极阵列传输信号的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
D.人造视网膜假体工作时应采用交流电信号
6.
图示的仪器叫做库仑扭秤,是法国科学家库仑精心设计的,他用此装置找到了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总结出库仑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装置中A、C为带电金属球,B为不带电的平衡小球
B.实验过程中一定要使A、B球带等量同种电荷
C.库仑通过该实验计算出静电力常量k 的值
D.库仑通过该实验测量出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7.
如图甲,让激光束通过一个狭缝,观察到光屏上出现单色条纹图样。现保持激光器与狭缝到光屏的距离不变,将光屏向狭缝处适当移动,下面关于本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将会观察到乙图样
B.光屏上条纹更宽
C.移动后,条纹变得模糊
D.该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2.解答题(共2题)

8.
自然界真是奇妙,微观世界的规律竟然与宏观运动规律存在相似之处。在长期的科学探索实践中,人类已经建立起各种形式的能量概念以及度量方法,其中一种能量是势能,势能是有由于物体间存在相互作用而具有的、由物体间相对位置决定的能。如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分子势能和电势能等。

(1)可以认为蹦极运动中的弹性绳的弹力的变化规律和弹簧相同,k为其劲度系数,l0为弹性绳的原长。
a.游客相对蹦极平台的位移为x,弹性绳对游客的弹力为F,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请在图中画出Fx变化的示意图,并借助F-x图像推导当游客位移为xx>l0)时,弹性绳弹性势能EP的表达式;
b.已知l0=10m,k=100N/m,蹦极平台与地面间的距离D=55m。取重力加速度g=10m/s2。计算总质量M=160kg的游客使用该蹦极设施时距离地面的最小距离。
(2)如图甲所示,ab为某种物质的两个分子,假设分子a固定不动,分子b只在ab间分子力的作用下运动(在x轴上),以a为原点,沿两分子连线建立x轴。两个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与它们之间距离xF-x关系图线如图乙所示。图线在r0处的斜率为k,当分子b在两分子间距r0附近小范围振动时。

a.弹簧、橡皮筋等弹性物质,大多有“弹性限度”,在“弹性限度”范围遵守胡克定律,请结合图乙从微观尺度上谈谈你对“弹性限度”范围的理解。说明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微观层面上分子b的运动形式;
b.推导两分子间距为xx>r0)时,两分子间分子势能EP的表达式;当两分子间距离为r0时,b分子的动能为Ek0。求两分子在r0附近小范围振动时的振动范围。当温度小范围升高时,热运动加剧,A同学认为分子振动范围变大,B同学认为分子振动频率变大,哪位同学的观点正确?
9.
如图,固定的水平光滑平行轨道左端接有一个R=2Ω的定值电阻,右端与竖直面内的圆弧形光滑金属轨道NP、N′P′平滑连接于N、N′点,两圆弧轨道的半径均为r=0.5m,水平轨道间距L=1m,矩形MNN′M′区域内有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1T,宽度d=1m。质量m=0.2kg,电阻R0=0.5Ω的导体棒ab从水平轨道上距磁场左边界s处,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若导体棒运动过程中始终与轨道垂直并接触良好,进入磁场后做匀速运动,当运动至NN′时撤去F,导体棒能运动到的最高点距水平轨道的高度h=1.25m。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力F的大小及s的大小;
(2)若其他条件不变,导体棒运动至MM′时撤去F,导体棒运动到NN′时速度为m/s。
①请分析导体棒在磁场中的运动情况;
②将圆弧轨道补为光滑半圆弧轨道,请分析说明导体棒能否运动到半圆轨道最高点;
③求导体棒在磁场区域运动过程中,定值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

3.实验题(共1题)

10.
在“用DIS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图(a)为实验电路图,定值电阻R0=1Ω,R为滑动变阻器,图(b)为实验的实物连接图。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图(a)的连接完成该实物连接图______。
(2)A组同学实验测得的路端电压U相应电流I的拟合曲线如图(c)所示,由此得到电源内电阻为_______Ω;当电压传感器的示数为1.6V时电源的输出功率为_____W。
(3)根据图(c)中实验测得的数据,可以推测实验中选用滑动变阻器的型号较合理的是(____________)
(A)0~5Ω (B)0~20Ω
(C)0~50Ω (D)0~200Ω
(4)B组同学也利用A组用的同一套器材完成此实验,误把图(a)中电压传感器在d点的接线接在c点,测得数据也在同一坐标中作出U-I图像,其他操作、读数等都准确无误。则B组画出的图线与纵轴的交点相应的电压值、图线的斜率大小和A组相比,分别_______和_______。(选填:偏大、相同、偏小或无法确定)
(5)根据实验测得的IU 数据,若令y=IUx=I,则由计算机拟合得出的y-x 图线应是图中的______(选填“a”、“b”或“c”),其余两条图线分别是令y=IEy=I2r得出的。根据前面测量得到的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值,推测图中A点的xy坐标分别为_____A、_____W(保留2位有效数字)。能否将电路长时间置于A点对应的工作状态,简述原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