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第一完全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19344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5/24

1.单选题(共8题)

1.
如图所示,用质量不计的弹簧把质量为3m的木板A与质量为m的木板B连接组成如图所示的装置,B板置于水平地面上,现用一竖直向下的力F向下压木板A,撤消F后,B板恰好被提离地面,由此可知力F的大小是( )
A.7mgB.4mgC.3mgD.2mg
2.
一根用绝缘材料制成的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小球相连,静止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在施加一个场强为E、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后,小球开始做简谐运动。那么(  )
A.小球到达最右端时,弹簧的形变量为
B.小球做简谐运动的振幅为
C.运动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D.运动过程中小球的电势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的总量不变
3.
质点以坐标原点O为中心位置在y轴上做简谐运动,其振动图象如图甲所示,振动在介质中产生的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1.0 m/s。经0.3 s后,此质点立即停止运动,再经过0.1 s后的波形图是图中的(  )
A.B.
C.D.
4.
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PQ是传播方向上相距10 m的两质点,波先传到P,当波传到Q时开始计时,PQ两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则(  )
A.质点Q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负方向
B.该波从P传到Q的时间可能为7 s
C.该波的传播速度可能为2 m/s
D.该波的波长可能为6 m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扬声器纸盆的振动是受迫振动,受迫振动的周期等于固有周期
B.我们在地球上接收到来自遥远星球的光波的频率变低,可以判断该星球正在靠近我们
C.“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现象,说明声波比光波更易发生明显衍射
D.横波在传播过程中,波峰上的质点运动到相邻的波峰所用的时间为一个周期
6.
有一个在y方向上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其振动曲线如图所示,关于此图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①可作为该物体的速度v-t图象
B.图②可作为该物体的回复力F-t图象
C.图③可作为该物体的回复力F-t图象
D.图④可作为该物体的加速度a-t图象
7.
一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该质点(  )
A.在0.015 s时,速度和加速度都为-x方向
B.在0.01 s 至0.03 s内,速度与加速度先反方向后同方向,且速度是先减小后增大,加速度是先增大后减小
C.在第八个0.01 s内,速度与位移方向相同,且都在不断增大
D.在每1 s内,回复力的瞬时功率有50次为零
8.
如图所示,将小球甲、乙、丙(都可视为质点)分别从A、B、C三点由静止同时释放,最后都到达竖直面内圆弧的最低点D,其中甲是从圆心A出发做自由落体运动,乙沿弦轨道从一端B到达最低点D,丙沿圆弧轨道从C点运动到D,且C点很靠近D点,如果忽略一切摩擦阻力,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丙球最先到达D点,乙球最后到达D点
B.甲球最先到达D点,乙球最后到达D点
C.甲球最先到达D点,丙球最后到达D点
D.甲球最先到达D点,无法判断哪个球最后到达D点

2.选择题(共4题)

9.已知集合A,B,若A不是B的子集,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10.已知集合A,B,若A不是B的子集,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11.已知集合A,B,若A不是B的子集,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12.

用课文原句填空。

①淮南秋雨夜,{#blank#}1{#/blank#}。(韦应物《闻雁》)

②{#blank#}2{#/blank#},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③塞下秋来风景异,{#blank#}3{#/blank#} (范仲淹《渔家傲》)

④抽刀断水水更流,{#blank#}4{#/blank#}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⑤临风一唳思何事,{#blank#}5{#/blank#}(白居易《池鹤》)

⑥它没有婆娑的姿态,{#blank#}6{#/blank#}。(茅盾《白杨礼赞》)

⑦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从反面表现陋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blank#}7{#/blank#},{#blank#}8{#/blank#}。

3.多选题(共4题)

13.
某列简谐横波在t1=0时刻的波形如图甲中实线所示,t2=3.0 s时刻的波形如图甲中虚线所示,若图乙是图甲a、b、cd四点中某质点的振动图像,则(  )
A.这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B.图乙是质点b的振动图像
C.从t1=0 s到t2=3.0 s这段时间内,质点a通过的路程为1.5 m
D.t3=9.5 s时刻质点c沿y轴正向运动
14.
摆球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单摆悬挂点高度相同,其振动图象如图所示。选悬挂点所在水平面为重力势能的参考面,由图可知(  )
A.甲、乙两单摆摆长之比是4∶9
B.ta时刻甲、乙两单摆的摆角相等
C.tb时刻甲、乙两单摆的势能差最大
D.tc时刻甲、乙两单摆的速率相等
15.
在均匀介质中坐标原点O处有一波源做简谐运动,其表达式为,它在介质中形成的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某时刻波刚好传播到x=12 m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则
A.此后再经6 s该波传播到x=24 m处
B.M点在此后第3 s末的振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
C.波源开始振动时的运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
D.此后M点第一次到达y=-3 m处所需时间是2 s
16.
如图为甲、乙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绳上传播时某时刻的波形图,甲波向右传播,乙波向左传播。质点M位于x=0.2m处,则()
A.这两列波不会发生干涉现象
B.M点的振动总是加强
C.M点将做振幅为30cm的简谐振动
D.由图示时刻开始,再经过1/4甲波周期,M点将位于波峰

4.解答题(共5题)

17.
如图所示,在质量M=5kg的无下底的木箱顶部用一轻弹簧悬挂质量分别为mA=1kg、mB=0.5kg的AB两物体,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N/m。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平衡后剪断AB间的连线,A将做简谐运动,求:(g=10m/s2)

(1)物体A的振幅?
(2)当A运动到最高点时,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
18.
如图所示,在O点系着一细绳,细绳穿过小球B的通过直径的小孔,使B球能一直顺着绳子滑下来。在O点正下方有一直径为R的光滑弧形轨道,圆心位置恰好在O点,弧形轨道的最低点为。在接近处有另一小球A,令AB两球同时开始无初速度释放。假如A球到达平衡位置时正好能够和B球相碰,A、B 球均可视为质点。则:

(1)B球与绳之间的摩擦力与B球重力大小之比是多少?
(2)比值的最小值为多少?
19.
如图(a),在xy平面内有两个沿z方向做简谐振动的点波源S1(0,4)和S2(0,–2)。两波源的振动图线分别如图(b)和图(c)所示,两列波的波速均为1.00 m/s。两列波从波源传播到点A(8,–2)的路程差为________m,两列波引起的点B(4,1)处质点的振动相互__________(填“加强”或“减弱”),点C(0,0.5)处质点的振动相互__________(填“加强”或“减弱”)。
20.
平衡位置位于原点O的波源发出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沿水平x轴传播,P、Q为x轴上的两个点(均位于x轴正向),P与O的距离为35cm,此距离介于一倍波长与二倍波长之间,已知波源自t=0时由平衡位置开始向上振动,周期T=4s。当波传到P点时,波源恰好处于波峰位置;此后再经过9s,平衡位置在Q处的质点第一次处于波峰位置。求:
(1)简谐波的波长λ;
(2)P、Q之间的距离。
21.
已知在t1时刻简谐横波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在时刻t2该波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t2-t1 = 0.02s。求:

⑴该波可能的传播速度。
⑵若已知T< t2-t1<2T,且图中P质点在t1时刻的振动速度方向向上,求可能的波速。
⑶若0.01s<T<0.02s,且从t1时刻起,图中Q质点比R质点先回到平衡位置,求可能的波速。

5.实验题(共1题)

22.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组装单摆时,应在下列器材中选用(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 长度为1m左右的细线   B. 长度为30cm左右的细线
C. 直径为1.8cm的塑料球  D. 直径为1.8cm的铁球
(2)测出悬点O到小球球心的距离(摆长)L及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 则重力加速度g=________ (用L、n、t表示)
(3)下表是某同学记录的3组实验数据,并做了部分计算处理。

请计算出第3组实验中的T=________ s,g= ________ 
(4)用多组实验数据做出图像,也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g, 已知三位同学做出的图线的示意图如图中的a、b、c所示,其中ab平行,bc都过原点,图线b对应的g值最接近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则相对于图线b,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 出现图线a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下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
B. 出现图线c的原因可能是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
C. 图线c对应的g值小于图线b对应的g
(5)某同学在家里测重力加速度。他找到细线和铁锁,制成一个单摆,如图所示,由于家里只有一根量程为30cm的刻度尺,于是他在细线上的A点做了一个标记,使得悬点OA点间的细线长度小于刻度尺量程。保持该标记以下的细线长度不变,通过改变OA间细线长度以改变摆长。实验中,当OA间细线的长度分别为时,测得相应单摆的周期为,由此可得重力加速度g=________ (用表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选择题:(4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