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5题)
1.
关于波的干涉、衍射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波源与观测者相互靠近时,观测者接收到的振动频率小于波源发出波的频率 |
B.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用紫光作为光源,遮住其中一条狭缝,屏上将呈现间距相等的条纹 |
C.照相机镜头前的增透膜、信号在光导纤维内的传播都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 |
D.电磁波与声波由空气进入水中时,电磁波波长变短,声波波长变长 |
2.
某橫波在介质中沿
轴传播,左图为
时的波形图,如图为P点(
处的质点)的振动图象,那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波向右传播,波速为2m/s |
B.质点L与质点N的运动方向总相反 |
C.![]() |
D.![]() |
3.
如图所示,一根水平张紧弹性长绳上有等间距的O、P、Q质点,相邻两质点间距离为1.0m,
时刻O质点从平衡位置开始沿
轴方向振动,并产生沿
轴正方向传播的波,O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当O质点第一次达到正向最大位移时,P质点刚开始振动,则





A.质点Q的起振方向为![]() |
B.O、P两质点之间的距离为半个波长 |
C.这列波传插的速度为1.0m/s |
D.在一个周期内,质点O通过的路程为0.4m |
4.
如图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t时刻的图象,已知波速为0.2m/s,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经过0.5s,质点a、b、c通过的路程均为75cm |
B.若从t时刻起质点a比质点b先回到平衡位置,则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
C.图示时刻质点a、b、c所受的回复力大小之比为2∶1∶3 |
D.振源的振动频率为0.4Hz |
5.
在透明均匀介质内有一球状空气泡,一束包含
两种单色光的细光束从介质射入气泡,A为入射点,之后
光分别从C、D点射向介质,如图所示,已知A点的入射角为30°,介质对
光的折射率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该介质中,光传播速度![]() |
B.![]() |
C.光从该介质射向空气发生全反射时,临界角![]() |
D.![]() ![]() |
2.多选题- (共2题)
6.
一列简谐橫波沿
轴正方向传播,已知
时的波形如图所示,波上有P、Q两点,其纵坐标分别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P点的振动形式传到Q点需要![]() |
B.P、Q在振动的过程中的任一时刻,位移的大小总相同 |
C.在![]() |
D.经过![]() |
7.
如图所示,在
轴上有两个波源,分别位于
和
处,振幅均为A=2cm,由它们产生的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
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波速均为
=0.4m/s,图示为
时刻两列波的图象(传播方向如图所示),此刻平衡位置处于
和
的P、Q两质点,刚开始振动,质点M的平衡位置处于
处,关于各质点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质点P、Q都首先沿![]() |
B.![]() |
C.经过ls后,M点的振幅为4cm |
D.经过1.5s后,P点的振幅为4cm |
3.解答题- (共2题)
8.
图为一列简谐波的波形图,实线为t=0时刻的波形。若此机械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刻刚好传到A点,且再经过0.6s,Q点也开始起振,求:

(1)该机械波的波速v及周期T分别为多少?
(2)从t=0时刻起到Q点第一次到达波峰,O点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y0及其所经过的轨迹长度s0各为多少?
(3)若该机械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30m/s,波形由实线变为虚线需要经历0.45s的时间,则该列波的传播方向如何?(要求写出具体判断过程)

(1)该机械波的波速v及周期T分别为多少?
(2)从t=0时刻起到Q点第一次到达波峰,O点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y0及其所经过的轨迹长度s0各为多少?
(3)若该机械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30m/s,波形由实线变为虚线需要经历0.45s的时间,则该列波的传播方向如何?(要求写出具体判断过程)
9.
如图所示,实线是一列简谐横波在t1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在t2=t1+0.2 s时刻的波形图.

(1)若波速为35 m/s,求质点M在t1时刻的振动方向.
(2)在t1到t2的时间内,如果M通过的路程为1m,那么波的传播方向怎样?波速为多大?

(1)若波速为35 m/s,求质点M在t1时刻的振动方向.
(2)在t1到t2的时间内,如果M通过的路程为1m,那么波的传播方向怎样?波速为多大?
4.实验题- (共2题)
10.
在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由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公式得到
,只要测出多组单摆的摆长
和运动周期T,作出
图象,就可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理论上
图象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图象如图所示:

(1)由图象求出的重力加速度
(取
);
(2)由于图象没有能通过坐标原点,求出的重力加速度
值与当地真实值相比_______;若利用
,采用公式法计算,则求出重力加速度
值与当地真实值相比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某同学在家里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但没有合适的摆球,他找到了一块外形不规则的长条状的大理石块代替了摆球(如图),以下实验步骤中存在错误或不当的步骤是_________(只填写相应的步骤代号即可).






(1)由图象求出的重力加速度


(2)由于图象没有能通过坐标原点,求出的重力加速度



(3)某同学在家里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但没有合适的摆球,他找到了一块外形不规则的长条状的大理石块代替了摆球(如图),以下实验步骤中存在错误或不当的步骤是_________(只填写相应的步骤代号即可).

A.将石块用细尼龙线系好,结点为N,将尼龙线的上端固定于O点; |
B.用刻度尺测量ON间尼龙线的长度L作为摆长; |
C.将石块拉开一个大约![]() |
D.从摆球摆到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当摆球第30次到达最低点时结束记录总时间![]() ![]() |
E.改变ON间尼龙线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记下相应的L和T; |
F.求出多次实验中测得的L和T的平均值作为计算时使用的数据,带入公式![]() ![]() |
11.
在用两面平行的玻璃砖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其实验光路如图(a)。

(1)在实验中,如果用量角器分别量出入射角
和折射角
,那么,该玻璃砖的折射率的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数据的处理中,有两位同学各设计了一个记录表格,而且都已完成了计算,根据他们设计的表格所反应的信息,判断他们论证做得是否正确。
甲同学设计的表格是:

乙同学设计的表格是:

答:上述两位同学做得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
(3)若甲在做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时,法线画得与界面不垂直,出现如图(b)所示的倾斜;若在放置玻璃砖时,玻璃砖的平面没有与
重合,出现如图(c)所示的偏差,则他们测得的折射率比真实值_______

(1)在实验中,如果用量角器分别量出入射角



(2)在实验数据的处理中,有两位同学各设计了一个记录表格,而且都已完成了计算,根据他们设计的表格所反应的信息,判断他们论证做得是否正确。
甲同学设计的表格是:

乙同学设计的表格是:

答:上述两位同学做得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
(3)若甲在做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时,法线画得与界面不垂直,出现如图(b)所示的倾斜;若在放置玻璃砖时,玻璃砖的平面没有与

A.甲、乙均偏小 | B.甲、乙均偏大 | C.甲偏大、乙偏 | D.甲偏小,乙偏大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