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3题)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源向静止的观察者运动,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小于声源的频率 |
B.电磁波谱波长由长到短顺序是无线电波、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X射线、γ射线 |
C.机械波只能在介质中传播,波源周围如果没有介质,就不能形成机械波 |
D.宇宙飞船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经过地球时,地球上的人观察到飞船上的时钟变快 |
2.
如图所示,闭合导线框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将它从如图所示的位置匀速拉出匀强磁场。若第一次用时间t拉出,外力所做的功为W1,外力的功率为P1,通过导线截面的电荷量为q1;第二次用时间3t拉出,外力所做的功为W2,外力的功率为P2,通过导线截面的电荷量为q2,则


A.W1=W2,P1= P2,q1<q2 |
B.W1=3W2,P1=3P2,q1=q2 |
C.W1=3W2,P1= 9P2,q1=q2 |
D.W1=W2,P1= 9P2,q1=3q2 |
3.
一细光束由a、b两种单色光混合而成,当它由真空射入水中时,经水面折射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以下看法正确的是


A.b光的光子能量较大 |
B.a光在水中传播速度比b光小 |
C.该两种单色光由水中射向空气时a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较大 |
D.用a光和b光在同一装置上做双缝干涉实验,a光的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条纹间距 |
2.多选题- (共4题)
4.
如图所示,两根光滑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导轨间距为L,导轨下端连接一个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空间中有一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导轨所在斜面上的匀强磁场。在斜面上平行斜面固定一个轻弹簧,弹簧劲度系数为k,弹簧上端与质量为m、电阻为r、长为L的导体杆相连,杆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导体杆中点系一轻细线,细线平行斜面,绕过一个光滑定滑轮后悬挂一个质量也为m的物块。初始时用手托着物块,导体杆保持静止,细线伸直,但无拉力。释放物块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释放物块瞬间导体杆的加速度为g |
B.导体杆最终将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为![]() |
C.导体杆最终将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细线对导体杆做功为![]() |
D.导体杆最终将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流过电阻R的电荷量为![]() |
5.
如图所示,甲图是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机械横波在t=2s时的波动图象,乙图是该波传播方向上介质中某质点从t=0时刻起的振动图象,a、b是介质中平衡位置为x1=3m和x2=5m的两个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波的波速是2m/s |
B.t=2s时a、b两质点的速度相同 |
C.在0~4s内,a质点运动的路程为25cm |
D.若该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频率为0.25Hz的另一波时,可能发生稳定的干涉现象 |
6.
如图所示的输电线路中,升压变压器T1和降压变压器T2均为理想变压器,电压表V1、V2分别接在T1和T2副线圈两端。已知T2原、副线圈匝数比为k,输电线的总电阻为r,T1原线圈接在电压有效值恒定的交流电源上,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由于用户的负载变化,电流表A2的示数增加ΔI,则


A.电流表A1的示数增大![]() |
B.电压表V2的示数减小![]() |
C.电压表V1的示数增大![]() |
D.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增加![]() |
7.
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下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框架ABCD固定在水平面内,AB与CD平行且足够长,BC与CD夹角θ(θ<90°),光滑导体棒EF(垂直于CD)在外力作用下以垂直于自身的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在滑动过程中导体棒始终保持与导轨良好接触,光滑导体棒EF经过C点瞬间作为计时起点。若金属框架与导体棒是由粗细相同的均匀的同种材料组成的导体,下列关于电路中电流大小I与时间t、消耗的电功率P与导体棒水平移动的距离x变化规律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3.解答题- (共2题)
8.
如图,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弯折成图示的形状,分为Ⅰ、Ⅱ、Ⅲ三个区域。Ⅰ区域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α=37°,存在与导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Ⅱ区域导轨水平,长度x=0.8m,无磁场;Ⅲ区域导轨与水平面夹角β=53°,存在与导轨平面平行的匀强磁场。金属细杆a在区域I内沿导轨以速度v0匀速向下滑动,当a杆滑至距水平导轨高度为h1=0.6m时,金属细杆b在区域Ⅲ从距水平导轨高度为h2=1.6m处由静止释放,进入水平导轨与金属杆a发生碰撞,碰撞后两根金属细杆粘合在一起继续运动。已知a、b杆的质量均为m=0.1kg,电阻均为R=0.1Ω,与导轨各部分的滑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导轨间距l=0.2m,Ⅰ、Ⅲ区域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均为B=1T。不考虑导轨的电阻,倾斜导轨与水平导轨平滑连接,整个过程中杆与导轨接触良好且垂直于金属导轨,sin37°=0.6,cos37°=0.8,g取10m/s2。求

(1)金属细杆a的初始速度v0的大小;
(2)金属细杆a、b碰撞后两杆共同速度的大小;
(3)a、b杆最终的位置。

(1)金属细杆a的初始速度v0的大小;
(2)金属细杆a、b碰撞后两杆共同速度的大小;
(3)a、b杆最终的位置。
9.
如图所示,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线圈abcd绕对称轴OO'在匀强磁场中转动,转速为n=120转/分,若已知边长l=20 cm,匝数N=20,磁感应强度B=0.2 T,线圈电阻为r=2Ω,引出线的两端分别与相互绝缘的两个半圆形铜环M和N相连。M和N又通过固定的电刷P和Q与电阻R=8Ω相连。在线圈转动过程中,求:

(1)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的电动势瞬时值表达式;
(2)从图所示位置转过90°过程中的平均电流;
(3)电阻R的热功率。

(1)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的电动势瞬时值表达式;
(2)从图所示位置转过90°过程中的平均电流;
(3)电阻R的热功率。
4.实验题- (共1题)
10.
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以下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2)黄同学先测得摆线长为97.92cm,后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直径(如图),读数为_________cm;再测得单摆的周期为2s,最后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的值为_________m/s2。(
取9.86,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实验中,如果摆球密度不均匀,无法确定重心位置,刘同学设计了一个巧妙的方法不计摆球的半径。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次量得悬线长L1,测得振动周期为T1;第二次量得悬线长L2,测得振动周期为T2,由此可推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g=_____________。
(1)以下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测量摆长时,用刻度尺量出悬点到摆球间的细线长度作为摆长L |
B.测量周期时,从小球经过平衡位置开始计时,经历50次全振动总时间为t,则周期为![]() |
C.摆动中出现了轻微的椭圆摆情形,王同学认为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而放弃了再次实验的机会 |
D.释放单摆时,应注意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能超过5° |


(3)实验中,如果摆球密度不均匀,无法确定重心位置,刘同学设计了一个巧妙的方法不计摆球的半径。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次量得悬线长L1,测得振动周期为T1;第二次量得悬线长L2,测得振动周期为T2,由此可推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g=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3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