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5题)
1.
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航程可达 4075-5555公里,于2017年5月5日成功首飞。质量为7.2 × 104 kg的某型飞机,起飞时滑行的距离为2.1×103 m,离地的速度为70 m/s,若该过程可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设飞机受到的阻力恒为飞机重力的0.05倍,重力加速度g取10m/s2。飞机在起飞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为45m/s |
B.加速度大小为1.5 m/s2 |
C.在跑道上滑行的时间为60 s |
D.发动机产生的推力为8.4×104N |
2.
从同一点沿不同方向拋出质量相同的A、B两球,返回同一高度时,两球再次经过同一点,如图所示。如果不计空气阻力,关于两球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空中运动时小球A速度的变化率大于小球B速度的变化率 |
B.小球A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大于小球B在空中运动的时间 |
C.A、B两球落地时速度一定相等 |
D.两球落地时重力做功的功率可能相等 |
3.
如图所示是早期发明的一种电流计,它是根据奥斯特现象中小磁针的偏转来计量电流的,缺点是精确度不高、易受外界干扰。接通电流前,位于环形导线中央的小磁针仅在地磁场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电流计的方位,使环形导线与小磁针共面。当给环形导线通以恒定电流I后,小磁针偏转a角;当给环形导线通以恒定电流kI时,小磁针偏转β角。若已知环形电流圆心处的磁感应强度与通电电流成正比。关于这种电流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流计测量结果与地磁场的竖直分量有关 |
B.该电流计在地球上不同位置使用时,所标刻度均相同 |
C.小磁针偏转角满足关系式![]() |
D.小磁针偏转角满足关系式![]() |
4.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连接一个r=9
的电阻,且原线圈匝数n1可以通过滑动触头P来调节,在副线圈两端连接了R =16
的电阻,副线圈匝数n2=1000匝。在原线圈上加一输出电压恒定的正弦交流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交流电的周期增大,则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增大 |
B.若触头P向上移动,则电阻R消耗的功率一定减小 |
C.若触头P向下移动,则流过电阻r的电流减小 |
D.当n1=750匝时,电阻R消耗的功率最大 |
5.
如图所示,导轨OPQS的电阻忽略不计,OM是有一定电阻、可绕O转动的金属杆,M可在PQS上自由滑动,空间存在与导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I先让OM从OQ位置以角速度ω1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到OS位置(过程I);再将OM固定在OS位置,使整个装置以OQ为轴,以角速度ω2匀速转动90°(过程II)。要使过程I、II回路中产生的热量相同,
应等于



A.![]() | B.![]() | C.![]() | D.![]() |
2.多选题- (共4题)
6.
物块A叠放在物块B上,物块B静止于水平桌面上,两个物块质量均为m。已知 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B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且μ1>2μ2>0。将水平外力作用在物块A上,能使A从B上滑落,力的最小值为F1。若将水平外力作用在物块B上,能使A从B上滑落,力的最小值为F2。则
A.F1=μ1mg |
B.F1=2(μ1-μ2)mg |
C.F2=2(μ1+μ2)mg |
D.F2=(2μ1+3μ2)mg |
7.
2019年6月25日02时0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四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进一步提升了北斗系统覆盖能力和服务性能。某人造卫星在赤道平面上绕地球匀速圆周运动(转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每经过8 h经过赤道上空同一地点,已知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 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2.4h |
B.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6 h |
C.如果卫星转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卫星的周期为8 h |
D.如果卫星转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卫星的周期为12 h |
8.
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的横坐标为分别为10 cm、80 cm,此时,质点A已振动了0.2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1.5s,P点第一次到达波峰 |
B.波的传播速度为1m/s |
C.P点起振时的速度方向沿y轴负方向 |
D.0〜0.1 s时间内,质点A振动的速度逐渐增大 |
E.x=15cm处的质点从开始起振到P点开始起振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52 cm |
9.
如图所示,
为位于0点的一点电荷电场中的等势线,是连线的中点是连线的中点,AO和BO垂直。在D点由静止释放一个带负电的试探电荷,仅在电场力作用下,试探电荷沿DA加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点的场强比C点的场强大 |
B.D点的电势比C点的电势高 |
C.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从A点沿直线AB移动到B点,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
D.带负电的试探电荷从B点沿BCD移动到D点,电场力一直做负功 |
3.填空题- (共1题)
10.
已知铜的密度为ρ=8.9×103kg/m3,摩尔质量为6.4 × 10 -2 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 ×1023 mol-1,1m3铜的分子数约为_____________(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铜分子的直径约为_________________m(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4.解答题- (共3题)
11.
如图所示,倾角θ=37°的足够长斜面体固定在水平面上,厚度相同的木板B、C锁定在斜面上,B、C的长度分别为L、0.5L,质量分别为m、0.5m,两板之间的距离为L,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5。将质量为0.25m的物块A(可视为质点)轻放在B的顶端,同时解除对B的锁定,A、B均从静止开始匀加速直线运动。当B与C碰撞前的一瞬间,解除对C的锁定,此时A恰好滑离B,若B、C碰撞后粘在一起(碰撞时间极短),重力加速度取g,sin37°=0.6,求

(1)物块A与木板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
(2)从开始运动到B、C碰撞,系统因摩擦产生的热量Q;
(3)若B、C碰撞后,B、C整体和A都恰好匀速运动,求A在C上滑行的时间。

(1)物块A与木板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
(2)从开始运动到B、C碰撞,系统因摩擦产生的热量Q;
(3)若B、C碰撞后,B、C整体和A都恰好匀速运动,求A在C上滑行的时间。
12.
如图所示,在斜面底端O点正上方P处将小球以初速度竖直向下拋出,经过时间t小球落到O点。若从P点将小球以相同速度水平拋出,以O为圆心调整斜面倾角可使小球仍经过时间t与斜面相碰。不考虑空气阻力,小球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取g求

(1)PO之间的距离
(2)斜面倾角θ。

(1)PO之间的距离
(2)斜面倾角θ。
13.
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由状态A变化到状态C其有关数据如图所示,且状态A的温度为T0。已知理想气体的内能U与温度T的关系为U=aT其中a为正的常量。求

(i)状态C时的温度TC;
(ii)气体由状态B变化到状态C的过程中,放出的热量Q。

(i)状态C时的温度TC;
(ii)气体由状态B变化到状态C的过程中,放出的热量Q。
5.实验题- (共2题)
14.
为测量一段粗细均匀、直径为d、电阻较大的金属丝的电阻率,某同学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电路,其中MN为金属丝,R0是保护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记录电压表的示数U,电流表的示数I以及对应的金属丝PN的长度x。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b)所示,则金属丝的直径d=______________mm;
(2)在坐标纸上描绘出图线,如图(c)所示。若图线的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则金属丝的电阻率ρ=____________(用题目中所给符号表示);
(3)如果不考虑偶然误差,通过该实验测得金属丝的电阻率__________金属丝电阻率的真实值(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b)所示,则金属丝的直径d=______________mm;
(2)在坐标纸上描绘出图线,如图(c)所示。若图线的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则金属丝的电阻率ρ=____________(用题目中所给符号表示);
(3)如果不考虑偶然误差,通过该实验测得金属丝的电阻率__________金属丝电阻率的真实值(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5.
洛埃德(H.Lloyd)在1834年提出了一种更简单的观察干涉的装置。如图所示,从单缝S发出的光,一部分入射到平面镜后反射到屏上,另一部分直接投射到屏上,在屏上两光束交叠区域里将出现干涉条纹。单缝S通过平面镜成的像是S′。

(i)通过洛埃德镜在屏上可以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这和双缝干涉实验得到的干涉条纹一致。如果S被视为其中的一个缝,______________相当于另一个“缝”;
(ii)实验表明,光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界面发生反射时,在入射角接近90° 时,反射光与人射光相比,相位有
的变化,即半波损失。如果把光屏移动到和平面镜接触,接触点P处是__________(填写“亮条纹”或“暗条纹”);
(iii)实验中巳知单缝S到平面镜的垂直距离h=0. 15 mm,单缝到光屏的距离D= 1.2m,观测到第3个亮条纹到第12个亮条纹的中心间距为22.78 mm,则该单色光的波长
_________m(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i)通过洛埃德镜在屏上可以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这和双缝干涉实验得到的干涉条纹一致。如果S被视为其中的一个缝,______________相当于另一个“缝”;
(ii)实验表明,光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界面发生反射时,在入射角接近90° 时,反射光与人射光相比,相位有

(iii)实验中巳知单缝S到平面镜的垂直距离h=0. 15 mm,单缝到光屏的距离D= 1.2m,观测到第3个亮条纹到第12个亮条纹的中心间距为22.78 mm,则该单色光的波长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多选题:(4道)
填空题:(1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