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6题)
1.
如图为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图象,曲线ABC是抛物线的一部分,则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0~6 s内,t=2 s时,质点的速率最大 |
B.0~1 s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
C.0~6 s内质点的平均速率为1.5 m/s |
D.2~6 s内质点所受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
2.
某同学把一体重秤放在电梯的地板上,他站在体重秤上随电梯运动,并在下表中记录了几个特定时刻体重秤的示数(表内时刻不存在先后顺序),若已知t0时刻电梯处于静止状态,则
时 间 | t0 | t1 | t2 | t3 |
体重秤示数(kg) | 45.0 | 50.0 | 40.0 | 45.0 |
A.t1时刻该同学的质量并没有变化,但所受重力发生变化 |
B.t2时刻电梯可能向上做减速运动 |
C.t1和t2时刻电梯运动的方向相反 |
D.t3时刻电梯处于静止状态 |
3.
一轻绳系住一质量为m的小球悬挂在O点,在最低点先给小球一水平初速度,小球恰能在竖直平面内绕O点做圆周运动,若在水平半径OP的中点A处钉一枚光滑的钉子,仍在最低点给小球同样的初速度,则小球向上通过P点后将绕A点做圆周运动,则到达最高点N时,绳子的拉力大小为( )


A.0 | B.2mg | C.3mg | D.4mg |
4.
“神舟七号”飞船绕地球运转一周需要时间约90min,“嫦娥二号”卫星在工作轨道绕月球运转一周需要时间约118min(“神舟七号”和“嫦娥二号”的运动都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嫦娥二号”卫星与月球中心的距离约为“神舟七号”飞船与地球中心距离的
。根据以上数据可求得

A.月球与地球的质量之比 |
B.“嫦娥二号”卫星与“神舟七号”飞船的质量之比 |
C.月球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 |
D.月球表面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 |
6.
下列说法符合物理史实的是
A.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从而得出结论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 |
C.天文学家开普勒通过天文观测并总结了前人关于天体运动的研究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
D.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真正的质点,将实际的物体抽象为质点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即理想实验法 |
2.多选题- (共2题)
7.
如图,长均为L的两根轻绳,一端共同系住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等高的A、B两点,A、B两点间的距离也为L.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今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以AB为轴做圆周运动,若小球在最高点速率为v时,两根绳的拉力恰好均为零,则


A.当绳的拉力恰好为0时,小球在最高点的速率![]() |
B.当绳的拉力恰好为0时,小球在最高点的速率![]() |
C.若小球在最高点速率为3v时,每根绳的拉力大小为![]() |
D.若小球在最高点速率为3v时,每根绳的拉力大小为![]() |
8.
如图所示,一圆环套在竖直光滑的杆上,杆的直径比环的内径略小,圆环通过轻弹簧与放在地面上的物块相连,开始时弹簧处于原长,由静止释放圆环,到圆环向下的速度达到最大的过程中(此过程物块一直保持静止)( )


A.圆环受到的合力在减小 |
B.杆对圆环的作用力在减小 |
C.地面对物块的摩擦力在减小 |
D.地面对物块的支持力在增大 |
3.解答题- (共3题)
9.
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2kg的物体置于倾角为θ=37°的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上,t=0时刻对物体施以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t1=0.5s时撤去该拉力,整个过程中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部分图象如图乙所示,不计空气阻力,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拉力F的大小
(3)物体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拉力F的大小
(3)物体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
10.
几节自带动力的车辆(动车)加几节不带动力的车辆(也叫拖车)编成一组,就是动车组。
(1)假设动车组运行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与其所受重力成正比,每节动车与拖车的质量都相等,每节动车的额定功率都相等。若1节动车加3节拖车编成的动车组的最大速度为120 km/h;则6节动车加3节拖车编成的动车组的最大速度为多少?
(2)若动车组运动阻力正比于其速度,已知动车组的功率为P0时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v,若要求提速一倍,则动车组功率是多少?
(3)若动车组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t1时间动车组达到最大功率P,然后以该最大功率继续加速,又经过t2时间达到最大速度v0,设运动阻力恒定,动车组总质量为m,求动车组整个加速距离。
(1)假设动车组运行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与其所受重力成正比,每节动车与拖车的质量都相等,每节动车的额定功率都相等。若1节动车加3节拖车编成的动车组的最大速度为120 km/h;则6节动车加3节拖车编成的动车组的最大速度为多少?
(2)若动车组运动阻力正比于其速度,已知动车组的功率为P0时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v,若要求提速一倍,则动车组功率是多少?
(3)若动车组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t1时间动车组达到最大功率P,然后以该最大功率继续加速,又经过t2时间达到最大速度v0,设运动阻力恒定,动车组总质量为m,求动车组整个加速距离。
11.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个长为L的木板B,上表面粗糙,在其左端有一个光滑的
圆弧槽C与长木板接触但不连接,圆弧槽的下端与木板的上表面相平,B、C静止在水平面上,现有滑块A以初速度v0从右端滑上B并以
滑离B,恰好能到达C的最高点.A、B、C的质量均为m,试求:

(1)滑块与木板B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
圆弧槽C的半径R



(1)滑块与木板B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

4.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