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19232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3题)

1.

我们吃甘蔗时,先要削去坚硬的外皮,咀嚼甘蔗时会有许多甜汁,咀嚼后把蔗渣吐掉.从结构层次的角度分析,构成甘蔗茎的组织有(  )

2.

我们吃甘蔗时,先要削去坚硬的外皮,咀嚼甘蔗时会有许多甜汁,咀嚼后把蔗渣吐掉.从结构层次的角度分析,构成甘蔗茎的组织有(  )

3.

下列关于原生动物(即单细胞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2.单选题(共2题)

4.
将一个质量为3 kg的木板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另一质量为1 kg的物块放在木板上.已知物块和木板间有摩擦,而木板足够长,若两者都以大小为4 m/s的初速度向相反方向运动(如上图),则当木板的速度为2.4 m/s时,物块正在(   )
A.水平向左匀减速运动  B.水平向右匀加速运动
C.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D.处于静止状态
5.
一列简谐横波向右传播,波速为v,沿波传播方向上有相距为L的P、Q两质点,如图所示。某时刻P、Q两质点都处于平衡位置,且P、Q间仅有一个波峰。经过时间t,Q质点第一次运动到波谷。则t的可能值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3.解答题(共2题)

6.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轨道上有三个木块,ABC,质量分别为mB=mc=2m,mA=mAB用细绳连接,中间有一压缩的弹簧 (弹簧与滑块不栓接)。开始时A、B以共同速度v0运动,C静止。某时刻细绳突然断开,AB被弹开,然后B又与C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最终三滑块速度恰好相同。求BC碰撞前B的速度。
7.
如下图所示是演示沙摆振动图象的实验装置和在木板上留下的实验结果,沙摆运动可看作是简谐运动,若用力F向外拉木板,使木板做匀速运动,速度大小是0.2m/s。已知乙图所示的一段木板的长度是0.6m,那么这次实验所用的沙摆的摆长约为(计算时可以取

4.实验题(共2题)

8.
用半径相同的两小球A、B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示意如图,斜槽与水平槽圆滑连接。实验时先不放B球,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点 C由静止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再把B求静置于水平槽前端边缘处,让 A球仍从 C处由静止滚下,A球和 B球碰撞后分别落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痕迹。记录纸上的 O点是垂直所指的位置,若测得各落点痕迹到 O点的距离:OM=2.68cm,OP=8.62cm,ON=11.50cm,并知 A、B两球的质量比为 2:1,则未放 B球时 A球落地点是记录纸上的____点,系统碰撞前总动量 P与碰撞后总动量的百分误差=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9.
某实验小组在进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已知单摆摆动过程中的摆角小于5°;在测量单摆的周期时,从单摆运动到最低点开始计时且记数为1,到第n次经过最低点所用的时间内为t;在测量单摆的摆长时,先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悬挂后的摆线长(从悬点到摆球的最上端)为L,再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的直径为d.

(1)用上述物理量的符号写出求重力加速度的一般表达式g = .
(2)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他测得的重力加速度的值总是偏大,其原因可能是下述原因中的  .
A.单摆的悬点未固定紧,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增长了
B.把n次摆动的时间误记为(n + 1)次摆动的时间
C.以摆线长作为摆长来计算
D.以摆线长与摆球的直径之和作为摆长来计算
 
(3) 某同学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用秒表测单摆完成4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所示,则单摆的周期为______________s。
(4)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L与T的数据,再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并求得该直线的斜率k。则重力加速度g=________ 。(用k表示)若根据所得数据连成的直线的延长线没过坐标原点,而是与纵轴的正半轴相交于一点,则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失误是    ,因此失误,由图象求得的重力加速度的g     (偏大,偏小,无影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单选题:(2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