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江西省南昌市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19184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单选题(共6题)

1.
某物体以4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7s内物体的 (  )
A.位移大小为35 m,方向向下B.平均速度大小为6 m/s,方向向上
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 m/sD.路程为125 m
2.
甲、乙两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80 km
C.在前4小时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D.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
3.
如图,用OA、OB两根轻绳将物体悬于两竖直墙之间,开始时OB 绳水平。现保持O点位置不变,改变OB绳长使绳末端由B点缓慢上移至B′点,此时OB′与OA之间的夹角θ<90°。设此过程中OA、OB的拉力分别为FOA、FO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OA逐渐减小,FOB逐渐增大
B. FOA逐渐减小,FOB先减小后增大
C. FOA逐渐增大,FOB逐渐减小
D. FOA逐渐增大,FOB先减小后增大
4.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两端相距s=2m,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工件滑上A端瞬时速度vA=5m/s,达到B端的瞬时速度设为vB,则( )

A.若传送带以4m/s顺时针转动,则vB=3m/s
B.若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转动,则vB<3m/s
C.若传送带以2m/s顺时针匀速转动,则vB=3m/s 
D.若传送带以某一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则一定vB>3m/s
5.
如图所示,水平固定半球形的碗的球心为O点,最低点为B点。在碗的边缘向着球心以速度v0水平抛出一个小球,抛出点及 O、B点在同一个竖直面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v0大小适当时小球可以垂直打在B点左侧内壁上
B.v0大小适当时小球可以垂直打在B点
C.v0大小适当时小球可以垂直打在B点右侧内壁上
D.小球不能垂直打在碗内任何一个位置
6.
如图所示,质量为M足够长的长木板A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B以水平速度v0冲上A,由于摩擦力作用,最后停止在木板A上。若从B冲到木板A上到相对木板A静止的过程中,木板A向前运动了1m,并且M>m。则B相对A的位移可能为( )
A.0.5m
B.1m
C.2m
D.2.5m

2.选择题(共6题)

7.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人民政协行人大的职权。
8.穿越时光隧道,你回到了南宋都城临安,在下列各项中,可以看到的有(  )

①城里有精美的瓷器出售  ②在“瓦子”里有人在说书,有人在看京剧表演

③有人在使用纸币购物  ④人们在阅读《红楼梦》

9.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加紧了对国民经济的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见下图。

《土地改革法》受到农民的欢迎

材料三: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参加合作社农户1.18亿户,占全国农民总数96.3%。

10.新中国成立后短短一年时间里,就与苏联、印度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11.下图反映的是哪一事件?通过什么政策达到公私合营的状态?

12.下图反映的是哪一事件?通过什么政策达到公私合营的状态?

3.多选题(共1题)

13.
如图所示,在斜面上的O点先后以的速度水平抛出A、B两小球,则从抛出至第一次着地,两小球的水平位移大小之比可能为()
A.2 :3B.4 :5C.4 :9D.3 :5

4.填空题(共1题)

14.
(1)用游标为20分度的卡尺测量其长度如图1,由图可知其长度为______mm.
(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直径如图2,由图可知其直径为______cm.

5.解答题(共1题)

15.
如图所示, 木板静止于水平地面上, 在其最右端放一可视为质点的木块. 已知木块的质量m=1 kg, 木板的质量M=4 kg, 长L=3.6 m, 上表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3,下表面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 g取10 m/s2, 求:

(1)用水平向右的恒力F1=20N作用在木板上,t=0.5s后木块和木板的速度各为多大;
(2)将水平向右的恒力改为F2=33N作用在木板上,能否将木板从木块下方抽出,若能抽出,求出经多长时间抽出;若不能,说明理由。

6.实验题(共1题)

16.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做法是___________
A.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B.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C.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
D.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2)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一条打点的纸带,如图乙所示,已知实验中使用的电火花计时器打点频率为50Hz,纸带上相邻两个计数点间有4个点未画出,现已测出x1=2.92cm、x2=3.31cm、x3=3.70cm、x4=4.08cm、x5=4.47cm、x6=4.85cm,则小车加速度的为a=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实验中使用的电火花计时器使用    电源(填“直流”或“交流”)。
(3)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后,可用钩码总重力代替小车所受的拉力,此时钩码m与小车总质量M之间应满足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选择题:(6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1道)

    解答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