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涟源一中2017届高三第十二次月考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19153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5

1.单选题(共3题)

1.
伽利略通过研究自由落体和物块沿光滑斜面的运动,首次发现了匀加速运动规律.伽利略假设物块沿斜面运动与物块自由下落遵从同样的法则,他在斜面上用刻度表示物块滑下的路程,并测出物块通过相应路程的时间,然后用图线表示整个运动过程,如图所示.图中OA表示测得的时间,矩形OAED的面积表示该时间内物块经过的路程,P为DE的中点,连接OP且延长交AE的延长线于B,则图中(    )
A.OD的长度表示平均速度,AB的长度表示末速度
B.OD的长度表示加速度,AB的长度表示平均速度
C.OD的长度表示初速度,AB的长度表示平均速度
D.OD的长度表示平均速度,AB的长度表示加速度
2.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运送两名宇航员前往在2016年9月发射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宇航员计划在“天宫二号”驻留30天进行科学实验。“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的对接变轨过程如图所示,AC是椭圆轨道II的长轴。“神舟十一号”从圆轨道I先变轨到椭圆轨道II,再变轨到圆轨道III,与圆轨道III运行“天宫二号”实施对接,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神舟十一号”在变轨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B.可让“神舟十一号”先进入圆轨道Ⅲ,然后加速追赶“天宫二号”实现对接
C.“神舟十一号”从A到C的平均速率比“天宫二号”从B到C的平均速率大
D.“神舟十一号”在椭圆轨道上运动的周期与“天宫二号”运行周期相等
3.
如图所示,用三条细线悬挂的水平圆形线圈共有n匝,线圈由粗细均匀、单位长度的质量为2.5g的导线绕制而成,三条细线呈对称分布,稳定时线圈平面水平,在线圈正下方放有一个圆柱形条形磁铁,磁铁中轴线OO′垂直于线圈平面且通过其圆心O,测得线圈的导线所在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5T,方向与竖直线成30°角,要使三条细线上的张力为零,线圈中通过的电流至少为(   )
A.0.1AB.0.2 AC.0.05AD.0.01A

2.多选题(共3题)

4.
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xoy坐标系中分布着与水平方向夹角45°角的匀强电场,将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以某一初速度从O点竖直向上抛出,它的轨迹恰好满足抛物线方程,且小球通过点P(),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
A.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B.小球初速度的大小为
C.小球通过点P时的动能为
D.小球从O点运动到P点的过程中,电势能减少
5.
以下关于物理学史和物理方法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伽利略探究物体下落规律的过程使用的科学方法是: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B.安培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C.牛顿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是利用微元法推导出来的
6.
光滑的平行金属导轨长L=2m,两导轨间距d=0.5m,轨道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θ=30°,导轨上端接一阻值为R=0.6Ω的电阻,轨道所在空间有垂直轨道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1T,如图所示.有一质量m=0.5kg、电阻r=0.4Ω的金属棒ab,放在导轨最上端,其余部分电阻不计.已知棒ab从轨道最上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到最底端脱离轨道的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Q1=0.6J,取g=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棒的速度v=2m/s时,电阻R两端的电压为1.0V
B.当棒的速度v=2m/s时,电阻R两端的电压为0.6V
C.棒下滑到轨道最底端时速度的大小为2m/s
D.棒下滑到轨道最底端时加速度的大小为3m/s2

3.解答题(共1题)

7.
如图(a)所示,一端封闭的两条平行光滑导轨相距L,距左端L处的中间一段被弯成 半径为H的1/4圆弧,导轨左右两段处于高度相差H的水平面上。圆弧导轨所在区域无磁场,右段区域存在磁场B0,左段区域存在均匀分布但随时间线性变化的磁场Bt),如图(b)所示,两磁场方向均竖直向上。在圆弧顶端,放置一质量为m的金属棒ab,与导轨左段形成闭合回路,从金属棒下滑开始计时,经过时间t0滑到圆弧底端。设金属棒在回路中的电阻为R,导轨电阻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

⑴问金属棒在圆弧内滑动时,回路中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是否发生改变?为什么?
⑵求0到时间t0内,回路中感应电流产生的焦耳热量。
⑶探讨在金属棒滑到圆弧底端进入匀强磁场B0的一瞬间,回路中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4.实验题(共1题)

8.
如图所示,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可以通过仅测量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
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
(2)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m1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复.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
B.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高度h
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
E.测量平抛射程OMON
(3)经测定,m1=45.0 g,m2=7.5 g,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O点的距离如图所示.碰撞前后m1的动量分别为p1p1′,则p1p1′=________∶11;若碰撞结束时m2的动量为p2′,则p1′∶p2′=11∶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3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