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3题)
1.
如图所示,已知可视为质点的带电小球A、B的电荷量分别为QA、QB,都用长L的丝线悬挂在O点。静止时A、B相距为d,为使平衡时A、B间距离减为 d/2,采用以下哪种方法可行()

A. 将小球A、B的质量都增加为原来的2倍
B. 将小球B的质量增加为原来的8倍
C. 将小球A、B的电荷量都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D. 将小球A、B的电荷量都减小为原来的四分之一

A. 将小球A、B的质量都增加为原来的2倍
B. 将小球B的质量增加为原来的8倍
C. 将小球A、B的电荷量都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D. 将小球A、B的电荷量都减小为原来的四分之一
2.
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的自转周期为T,地表的重力加速度为g,要在地球赤道上发射一颗近地的人造地球卫星,使其轨道在赤道的正上方,若不计空气的阻力,那么( )
A.向东发射与向西发射耗能相同,均为![]() |
B.向东发射耗能为,比向西发射耗能多![]() |
C.向东发射与向西发射耗能相同,均为![]() |
D.向西发射耗能为![]() |
3.
如图所示,两带电的金属球在绝缘的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A带电荷量为-q,B带电荷量为+2q,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碰前两球组成的系统运动过程中动量不守恒 |
B.相碰前两球的总动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
C.两球相碰分离后的总动量不等于相碰前的总动量,因为碰前作用力为引力,碰后为斥力 |
D.两球相碰分离后的总动量等于碰前的总动量,因为两球组成的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
2.多选题- (共2题)
4.
如图,在竖直平面内,轨道ABC关于B点对称,且A、B、C三点在同一水平线上。若小滑块第一次由A滑到C,所用时间为t1,到达C点速度为v1,第二次由C滑到A,所用时间为t2,到达A点速度为v2,小滑块两次的初速度大小相同且运动过程始终沿着轨道滑行,小滑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素恒定,则( )

A.t1<t2 B.t1>t2 C.v1>v2 D.v1<v2

A.t1<t2 B.t1>t2 C.v1>v2 D.v1<v2
5.
波源质点在坐标原点O沿Y方向上下振动,已知t=0时刻波恰好传到x=20cm的质点处,波形如图,波沿轴正向传播,波速为2m/s,由此可知()

E、当波源质点沿着 X轴正向运动时,站在x轴正向相对于地面静止的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在变大

E、当波源质点沿着 X轴正向运动时,站在x轴正向相对于地面静止的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在变大
A.波源质点的振动周期一定为0.2s |
B.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幅一定为4cm |
C.波源质点的起振方向一定沿Y轴负方向 |
D.再经过0.4s波恰好传到x=60cm的P点 |
3.解答题- (共1题)
6.
如图甲所示,
为竖直放置的半径为
的半圆形轨道,在轨道的最低点
和最高点
各安装了一个压力传感器,可测定小球在轨道内侧通过这两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和
。质量为
的小球,以不同的初速度
冲入
轨道。(
取
,最后结果可用根式表示)

甲 乙
(1)若
,求小球经
点时的速度
的大小;
(2)若
和
的关系图线如图乙所示,且
,求小球由
滑至
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甲 乙
(1)若



(2)若





4.实验题- (共1题)
7.
某物理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粗制玩具小车通过凹形桥最低点时的速度的实验.所用器材有:玩具小车、压力式托盘秤、凹形桥模拟器(圆弧部分的半径为R=0.20m).

完成下列填空:
(1)将凹形桥模拟器静置于托盘秤上,如图(a)所示,托盘秤的示数为1.00kg;
(2)将玩具小车静置于凹形桥模拟器最低点时,托盘秤的示数如图(b)所示,该示数为_____kg;
(3)将小车从凹形桥模拟器某一位置释放,小车经过最低点后滑向另一侧,此过程中托盘秤的最大示数为m;多次从同一位置释放小车,记录各次的m值如下表所示:
(4)根据以上数据,可求出小车经过凹形桥最低点时对桥的压力为_____N;小车通过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m/s.(重力加速度大小取9.80m/s2 ,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完成下列填空:
(1)将凹形桥模拟器静置于托盘秤上,如图(a)所示,托盘秤的示数为1.00kg;
(2)将玩具小车静置于凹形桥模拟器最低点时,托盘秤的示数如图(b)所示,该示数为_____kg;
(3)将小车从凹形桥模拟器某一位置释放,小车经过最低点后滑向另一侧,此过程中托盘秤的最大示数为m;多次从同一位置释放小车,记录各次的m值如下表所示:
序号 | 1 | 2 | 3 | 4 | 5 |
m(kg) | 1.80 | 1.75 | 1.85 | 1.75 | 1.90 |
(4)根据以上数据,可求出小车经过凹形桥最低点时对桥的压力为_____N;小车通过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m/s.(重力加速度大小取9.80m/s2 ,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3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