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5题)
2.
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静置一矩形木块,木块由A.B两部分组成,A的质量是B的3倍,两部分接触面竖直且光滑,夹角
=30°,现用一与侧面垂直的水平力F推着B木块贴着A匀速运动,A木块依然保持静止,则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与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之比为

A. 3 B.
C.
D. 


A. 3 B.



3.
行车过程中,如果车距不够,刹车不及时,汽车将发生碰撞,车里的人可能会受到伤害,为了尽可能地减轻碰撞所引起的伤害,人们设计了安全带。假定乘客质量为70 kg,汽车车速为90 km/h,从踩下刹车到车闸完全停止需要的时间为5 s,安全带对乘客的平均作用力大小约为(不计人与座椅间的摩擦)( )
A.450 N | B.400 N | C.350 N | D.300 N |
4.
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放在地面上的两个材料不同的物体,则难以推动的物体惯性大 |
B.同一物体运动时的惯性大于静止时的惯性 |
C.“嫦娥一号”卫星在地球上的惯性与它绕月球飞行时的惯性相同(燃料消耗忽略不计) |
D.由于惯性,当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会向车尾倾倒 |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拔河比赛时,胜方拉对方的力大于输方拉对方的力 |
B.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与地球对太阳的引力大小一定相等 |
C.马能拉车前进是因为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 |
D.用锤钉钉子,锤对钉的打击力与钉对锤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
2.多选题- (共1题)
6.
一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v0=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t=0时刻,驾驶员采取某种措施,车运动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以初速度方向为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6s时车速为5 m/s | B.t=3 s时车速为零 |
C.前9 s内的平均速度为15 m/s | D.前6 s内车的位移为90 m |
3.解答题- (共3题)
7.
如图所示,重80N的物体A放在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有一根原长为10cm,劲度系数为1000N/m的弹簧,其一端固定在斜面底端,另一端放置物体A后,弹簧长度缩短为8cm,现用一测力计沿斜面向上拉物体,若物体与斜面间最大静摩擦力为25N,当弹簧的长度仍为8cm时,试求测力计读数最大值为多少N?(设弹簧测力计始终在弹力限度范围内)


8.
如图所示,风洞实验室中能模拟产生恒定向右的风力。质量m=100 g的小球穿在长L=1.2 m的直杆上并置于实验室中,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当杆竖直固定放置时,小球恰好能匀速下滑。保持风力不变,改变固定杆与竖直线的夹角θ=37°,将小球从O点静止释放。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小球受到的风力大小;
(2)当θ=37°时,小球离开杆时的速度。

(1)小球受到的风力大小;
(2)当θ=37°时,小球离开杆时的速度。
9.
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的首堂太空授课,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时开讲,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为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女宇航员王亚平向同学们提出了如何测量质量的问题,大家知道质量可以用天平测量,可是在宇宙空间怎么测量物体的质量呢?如图所示是采用动力学方法测量空间站质量的原理图,若已知双子星号宇宙飞船的质量为3200kg,其尾部推进器提供的平均推力为900N,在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后,推进器工作8s测出飞船和空间站速度大小变化是1.0m/s,则:

(1)空间站的质量为多大?
(2)在此过程中飞船对空间站的作用力为多大?

(1)空间站的质量为多大?
(2)在此过程中飞船对空间站的作用力为多大?
4.实验题- (共1题)
10.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__
A.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B.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的拉动下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C.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
D.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2)本实验应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A.逐差法 B.控制变量法 C.微元法 D.等效替代法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该改变拉力的大小
B.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应该改变小车的质量
C.在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时,为了判断二者间的关系,应作出a-m图像
D.当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时,才能近似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大小

(1)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__
A.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B.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的拉动下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C.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
D.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2)本实验应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A.逐差法 B.控制变量法 C.微元法 D.等效替代法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该改变拉力的大小
B.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应该改变小车的质量
C.在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时,为了判断二者间的关系,应作出a-m图像
D.当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时,才能近似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大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多选题:(1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