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高三下周考3理科综合物理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19132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0

1.多选题(共2题)

1.
如图1所示,小物块静止在倾角=37°的粗糙斜面上,现对物块施加一个沿斜面向下的推力F,力F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物块的速率v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3所示,取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的质量为1kg
B.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8
C.0~3s时间内力F做功的平均功率为0.32W
D.0~3s时间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为5.12J
2.
电流和电压互感器是变电站的重要设备,如图所示,是某型理想互感器示意图,已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电流互感器示意图
B.互感器原副线圈的变压比为1000:1
C.互感器次级线圈应装设保险丝,防止短路,否则会烧坏互感器
D.与副线圈串联的电表应为电压表

2.填空题(共1题)

3.
在t=1.0s时,一列简谐横波刚好传播到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在波的传播方向上x=2m处的质点A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这列简谐横波的传播速度v=__________m/s,在x轴上的x=15m处质点B(图上未标出),第三次达到波峰的时刻是t=_____________s;

3.解答题(共1题)

4.
如图所示,木板A质量,足够长的木板B质量,质量为的木板C置于木板B上,水平地面光滑,B.C之间存在摩擦,开始时B.C均静止,现使A以的初速度向右运动,与B碰撞后以4m/s的速度弹回(),

(i)求B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率
(ii)如碰撞后C在B上滑行距离d=2m,求B.C间动摩擦因数μ。

4.实验题(共1题)

5.
某实验小组用一只弹簧测力计和一个量角器等器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固定在竖直木板上的量角器的直边水平,橡皮筋的一端固定于量角器的圆心O的正上方A处,另一端系绳套1和绳套2.

(a)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弹簧测力计挂在绳套1上竖直向下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结点到达O处,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②弹簧测力计挂在绳套1上,手拉着绳套2,缓慢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结点到达O点,此时绳套1沿0°方向,绳套2沿120°方向,记下绳套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
③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计算此时绳套1的拉力F1′=________;
④比较F1F1′,即可初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⑤只改变绳套2的方向,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b)保持绳套2方向不变,绳套1从图示位置向下缓慢转动90°,此过程中保持橡皮筋的结点在O处不动,关于绳套1的拉力大小的变化,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
A.逐渐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逐渐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多选题:(2道)

    填空题:(1道)

    解答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