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5题)
1.
如图所示,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轻弹簧上叠放着两物体A、B,A、B的质量均为2kg,它们处于静止状态。若突然将一个大小为10N,方向竖直向下的力施加在物体A上,则此瞬间A对B的压力大小是(取g=10m/s2)

A.5N B.15N C.25N D.35N

A.5N B.15N C.25N D.35N
2.
木块A放在斜面体B的斜面上处于静止,如图所示.当斜面体向右做加速度渐渐增大的加速运动时,木块A相对于斜面体B仍保持静止,则斜面体受到的木块的压力N和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


A.N增大,f增大 | B.N不变,f增大 |
C.N减小,f不变 | D.N减小,f增大 |
3.
如图所示,轻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右端固定在放于粗糙水平面的物块M上,当物块处在O处时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现将物块拉至P点后释放,则物块从P点返回O处的过程中


A.物块的速度不断增大,而加速度不断减小 |
B.物块的速度先增后减,而加速度先减后增 |
C.物块的速度不断减小,而加速度不断增大 |
D.物块的速度先增后减,而加速度不断减小 |
5.
如图所示,
,连接的细绳仅能承受1N的拉力,桌面水平光滑,为了使细绳不断而又使它们能一起获得最大加速度,则可施加的水平力F的最大值和方向是



A.向右,作用在m2上,![]() |
B.向右,作用在m2上,F=2.5N |
C.向左,作用在m1上,![]() |
D.向左,作用在m1上,F=2.5N |
2.多选题- (共2题)
6.
将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传送带上随传送带一起运动(无滑动),传送带与水平面成θ角(如图)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随传送带匀速斜向上运动时与随传送带匀速斜向下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方向相反 |
B.物体随传送带以加速度a斜向上加速运动时,传送带对它的摩擦力大小为mgsinθ+ma |
C.不管物体随传送带怎样运动,传送带对物体一定有摩擦力 |
D.物体随传送带斜向下作加速运动时,传送带对物体的摩擦力可能沿斜向下方向 |
7.
如图所示,重20N的物体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用力F=8N的力斜向下推物体,F与水平面成300角,物体与平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μ=0.5,则


A.物体向右作加速运动 |
B.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24N |
C.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12N |
D.物体所受的合力为0 |
3.解答题- (共2题)
8.
如图所示,物块A、木板B的质量均为m=10kg,不计A的大小,B板长L=3m。开始时A、B均静止。现给A以2m/s的水平向右的初速度从B的左端开始运动,同时给A施加一个
=30N的水平向右的外力。已知A与B、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0.3和μ2=0.1。g取10m/s2。

(1)通过计算说明:物块A能不能滑离木板B?
(2)木板B滑行
m需要多少时间?


(1)通过计算说明:物块A能不能滑离木板B?
(2)木板B滑行

9.
一辆轿车违章超车,以108 km/h的速度驶入左侧逆行道时,猛然发现正前方80 m处一辆卡车正以72 km/h的速度迎面驶来,两车司机同时刹车,刹车加速度大小都是10 m/s2,两司机的反应时间(即司机发现险情到实施刹车所经历的时间)都是Δt.试问Δt是何数值,才能保证两车不相撞?
4.实验题- (共3题)
11.
做“探究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中,如果把钩码换成弹簧秤,则实验步骤是:
(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另一端栓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下O点和两测力计的读数F1和F2。
(2)在纸上根据F1和F2的大小,画出力的图示,猜想合力F和分力F1和F2之间的可能关系。
(3)只用一个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两个测力计拉时相同,记下此时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线的方向。
以上三个步骤中均有错误和疏漏,指出错在哪里.
在(1)中是 .
在(2)中是 .
在(3)中是 .
(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另一端栓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下O点和两测力计的读数F1和F2。
(2)在纸上根据F1和F2的大小,画出力的图示,猜想合力F和分力F1和F2之间的可能关系。
(3)只用一个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两个测力计拉时相同,记下此时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线的方向。
以上三个步骤中均有错误和疏漏,指出错在哪里.
在(1)中是 .
在(2)中是 .
在(3)中是 .
12.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
(1)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做法是___________。
A.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B.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C.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
D.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钩码的质量应___________(填“远大于”、“远小于”或“等于”)小车的质量;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或钩码质量)时,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3)本实验所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1)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做法是___________。
A.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B.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C.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
D.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钩码的质量应___________(填“远大于”、“远小于”或“等于”)小车的质量;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或钩码质量)时,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3)本实验所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