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3题)
1.
如图所示,倾角为
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面上,B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A相连接,连接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外力F水平向右推B,A、B、C处于静止状态;若F方向不变,大小逐渐增大,A、B、C扔处于静止状态则()

A. 滑轮对绳的作用力逐渐减小
B. 物块B所受到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一定增大
C. 物块C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减小
D. 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增大


A. 滑轮对绳的作用力逐渐减小
B. 物块B所受到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一定增大
C. 物块C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减小
D. 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增大
2.
如图所示,用一根长杆和两个定滑轮的组合装置来提升重物M,长杆的一端放在地面上通过铰链连接形成转轴,其端点恰好处于左侧滑轮正下方O点处,在杆的中点C处拴一细绳,通过两个滑轮后挂上重物M,C点与O点距离为L,现在杆的另一端用力,使其逆时针匀速转动,由竖直位置以角速度ω缓缓转至水平(转过了90°角).下列有关此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物M做匀速直线运动 |
B.重物M做变速直线运动 |
C.重物M的最大速度是2ωL |
D.重物M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
2.选择题- (共2题)
3.多选题- (共2题)
6.
如图所示,三角体由两种材料拼接而成,BC界面平行底边DE,两侧面与水平夹角分别为
、
,若物块从A静止下滑,加速至B匀速至D,若该物块由静止从A沿另一侧面下滑,则有()




A.AB段的运动时间大于AC段的运动时间 |
B.通过C点的速率等于通过B点的速率 |
C.将加速至C匀速至E |
D.一直加速运动到E,但AC段的加速度比CE段大 |
7.
如图所示,长为L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木板与木块之间有摩擦,当木块以
冲上木板,恰好滑到木板的最右端,若将木板分成等长的两块,并排放置,木块扔以
冲上木板,在以后的过程中()




A.在木板上的滑动时间变短 |
B.物块最终扔将恰好滑至b的最右端 |
C.物块最终将停在b上,但不是最右端 |
D.物块最终将冲出b |
4.解答题- (共1题)
8.
(10分)如图,一固定的竖直气缸有一大一小两个同轴圆筒组成,两圆筒中各有一个活塞,已知大活塞的质量为
,横截面积为
,小活塞的质量为
,横截面积为
;两活塞用刚性轻杆连接,间距保持为
,气缸外大气压强为
,温度为
。初始时大活塞与大圆筒底部相距
,两活塞间封闭气体的温度为
,现气缸内气体温度缓慢下降,活塞缓慢下移,忽略两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
取
,求

(i)在大活塞与大圆筒底部接触前的瞬间,缸内封闭气体的温度;
(ii)缸内封闭的气体与缸外大气达到热平衡时,缸内封闭气体的压强。












(i)在大活塞与大圆筒底部接触前的瞬间,缸内封闭气体的温度;
(ii)缸内封闭的气体与缸外大气达到热平衡时,缸内封闭气体的压强。
5.实验题- (共2题)
9.
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发现:金属丝或金属杆在弹性限度内它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这就是著名的胡克定律.这一发现为后人对材料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现有一根用新材料制成的金属杆,长为3m,横截面积为
,设计要求它受到拉力后伸长不超过原长的
.由于这一拉力很大,杆又较长,直接测试有困难,因此,选用同种材料制成的样品进行测试,通过测试取得数据如下:

(1)测试结果表明金属丝或金属杆受拉力作用后其伸长量与材料的长度成______比,与材料的截面积成____比.
(2)通过对样品的测试,推算出用新材料制成的上述金属杆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________N.



(1)测试结果表明金属丝或金属杆受拉力作用后其伸长量与材料的长度成______比,与材料的截面积成____比.
(2)通过对样品的测试,推算出用新材料制成的上述金属杆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________N.
10.
如图所示为某同学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两个相同质量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板上,前端各系一条细绳,绳的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盘中可放砝码,两小车后端各系一条细绳,一起被夹子夹着使小车静止,打开夹子,两小车同时开始运动,关上夹子,两小车同时停下来,用刻度尺测出两小车的位移,下表是该同学在几次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请回答下述问题:
(1)在每一次实验中,甲.乙两车的位移之比等于 之比。
(2)第二次实验控制了 不变,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可得出的结论是 。
(3)第三次实验时,该同学先测量了甲车的位移,再根据前两次实验结论,计算出乙车应该发生的位移,然后再测量了乙车的位移,结果他高兴地发现,理论的预言与实际符合得相当好,请问,他计算出的乙车的位移应该是 。


请回答下述问题:
(1)在每一次实验中,甲.乙两车的位移之比等于 之比。
(2)第二次实验控制了 不变,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可得出的结论是 。
(3)第三次实验时,该同学先测量了甲车的位移,再根据前两次实验结论,计算出乙车应该发生的位移,然后再测量了乙车的位移,结果他高兴地发现,理论的预言与实际符合得相当好,请问,他计算出的乙车的位移应该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3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