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江西南昌八一中学等三校高二下期期末考试物理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19066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单选题(共4题)

1.
汽车刹车后开始做匀减速运动,第1 s内和第2 s内的位移分别为3 m和2 m,那么从2 s末开始,汽车还能继续向前滑行的最大距离是(  ).
A.1.5 mB.1.25 mC.1.125 mD.1 m
2.
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原来v>0,a>0,x>0,从某时刻开始把加速度均匀减小至零,则
A.速度一直增大,直至加速度为零为止
B.速度逐渐减小,直至加速度为零为止
C.位移一直增大,直至加速度为零为止
D.位移逐渐减小,直至加速度为零为止
3.
在以速度v上升的电梯内竖直向上抛出小球,电梯内的人看见小球经t秒后到达最高点,则有
A.地面上的人看见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为v0=gt
B.电梯中的人看见小球抛出的初速度为v0=gt
C.地面上的人看见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gt2
D.地面上的人看见小球上升的时间也为t
4.
A.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频率发生了变化
B.发生干涉现象时,介质中振动加强的质点,振动的振幅最大,减弱点振幅可能为零
C.在一个周期内,介质的质点所走过的路程等于波长
D.某一频率的声波,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波长和频率均增大

2.多选题(共1题)

5.
如图所示是一个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x-t图像中的一段,从图中所给的数据可以确定
A.质点经过途中P点所对应位置时的速度等于2m/s
B.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在3s~3.5s这段时间内位移大于1m
C.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在3s~3.5s这段时间内位移小于1m
D.质点在运动过程中t=3.5s时的速度等于2m/s

3.解答题(共5题)

6.
通过“30m折返跑”的测试成绩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在平直的跑道上,一学生站立在起点线处,当听到起跑口令后(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跑向正前方30m处的折返线,到达折返线处时,用手触摸固定在折返线处的标杆,再转身跑回起点线,返程无需减速,到达起点线处时,停止计时,全过程所用时间即为折返跑的成绩。学生可视为质点,加速或减速过程均视为匀变速,触摸杆的时间不计。该学生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1=2.5m/s2,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2=5m/s2,到达折返线处时速度需减小到零,并且该生全过程中最大速度不超过Vm=12m/s。求该学生“30m折返跑”的最好成绩。
7.
如图所示,当开关S断开时,用光子能量为2.50 eV的一束光照射光电管的阴极P,发现电流表的读数不为零.合上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发现当电压表的读数小于0.60 V时,电流表的读数仍不为零;当电压表的读数大于或等于0.60 V时,电流表的读数为零.求:

(1)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
(2) 该阴极材料的逸出功W0
8.
静止的氡核(Rn)放出一个速度为v0的α粒子,若衰变过程中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α粒子及反冲核的动能.已知原子质量单位为u,真空中的光速为c,试求在衰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在涉及动量问题时,亏损的质量可忽略不计).
9.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一金属容器C,其质量为mC=5 kg,在C的中央并排放着两个可视为质点的滑块AB,其质量分别为mA=1 kg、mB=4 kg.开始时ABC均处于静止状态,用细线拉紧AB使其中间夹有的轻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剪断细线,使得AvA=6 m/s的速度水平向左弹出,不计一切摩擦,两滑块中任意一个与C侧壁碰撞后就与其合成一体,求:
(1)滑块第一次与挡板碰撞损失的机械能;
(2)当两滑块都与挡板碰撞后,金属容器C的速度.
10.
一均匀介质中选取平衡位置在同一直线上的9个质点,相邻两质点间的距离均为0.1m,如图(a)所示.一列横波沿该直线向右传播,t=0时到达质点1,质点1开始向下运动,振幅为0.2m,经过时间0.3s,第一次出现如图(b)所示的波形.

①求该列横波传播的速度;
②写出质点1的振动方程;
③在介质中还有一质点P,P点距质点1的距离为10.0m,则再经多长时间P点处于波峰?

4.实验题(共2题)

11.
一小球在桌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小球运动过程中在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并将小球的位置编号,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由于底片保管不当,其中位置4处被污损.若已知摄影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1s,则利用照片可求出:小球运动的加速度约为
_____m/s2.位置4对应的速度为_____m/s.
12.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其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
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
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波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表中,图(a)是对应的位移-时间图线。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b)中图线1、2、3、4、5所示。
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

回答下列提问:
⑴与上述过程中A、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图(a)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_________运动,表中X处的值为_________。
⑶图(b)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在下落开始阶段做_______运动,最后“小纸杯”做______运动。
⑷比较图(b)中的1和5,指出在1.0~1.5s时间段内,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
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道)

    多选题:(1道)

    解答题:(5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