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4题)
1.
如图所示,A、B两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分别以动量p1=4 kg·m/s和p2=6 kg·m/s(向右为参考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在A球追上B球并与之碰撞的过程中,两小球的动量变化量Δp1和Δp2可能分别为( )


A.-2 kg·m/s, 3 kg·m/s | B.-8 kg·m/s, 8 kg·m/s |
C.1 kg·m/s, -1 kg·m/s | D.-2 kg·m/s, 2 kg·m/s |
2.
甲、乙两个小孩各乘一辆冰车在水平冰面上游戏,如图所示.甲和她的冰车质量共为30 kg,乙和他的冰车质量也是30 kg.游戏时,甲推着一个质量为15 kg的箱子,共同以2 m/s的速度滑行.乙以同样大小的速率迎面滑来.为避免相撞,甲突然将箱子沿冰面推给乙.箱子滑到乙处时乙迅速把它抓住.若不计摩擦.甲要以如下哪个速度(相对于冰面)将箱子推出,才能避免与乙相撞

①4 m/s ②5 m/s ③6 m/s ④7 m/s

①4 m/s ②5 m/s ③6 m/s ④7 m/s
A.①②③④都可以 |
B.②③④都可以 |
C.③④都可以 |
D.只有④可以 |
4.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木块,木块与轻弹簧水平相连,弹簧的另一端连在竖直墙上,木块处于静止状态,一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0击中木块,并嵌在其中,木块压缩弹簧后在水平面做往复运动.木块自被子弹击中前到第一次回到原来位置的过程中,木块受到的合外力的冲量大小为()


A.![]() | B.2Mv0 | C.![]() | D.2mv0 |
2.选择题- (共4题)
3.多选题- (共1题)
4.解答题- (共3题)
10.
如图所示,ABC为光滑轨道,其中AB段水平放置,BC段是半径为R的圆弧,AB与BC相切于B点.A处有一竖直墙面,一轻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墙上,另一端与一质量为M的物块相连接,当弹簧处于原长状态时,物块恰能与固定在墙上的L形挡板接触于B处但无挤压.现使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圆弧轨道上距水平轨道高h处的D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小球与物块相碰后立即共速但不粘连,物块与L形挡板相碰后速度立即减为零也不粘连.(整个过程中,弹簧没有超过弹性限度.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1)试求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
(2)求小球与物块第一次碰后沿BC上升的最大高度;
(3)若R>>h,每次从小球接触物块至物块撞击L形挡板历时均为Δt,则小球由D点出发经多长时间第三次通过B点?

(1)试求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
(2)求小球与物块第一次碰后沿BC上升的最大高度;
(3)若R>>h,每次从小球接触物块至物块撞击L形挡板历时均为Δt,则小球由D点出发经多长时间第三次通过B点?
11.
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A和B之间用一个弹簧相连,一颗水平飞行的子弹沿着AB连线击中A,并留在其中,若A、B、子弹质量分别为mA、mB、m,子弹击中A之前的速度为v0,要求求解以后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某同学给出了如下的解题过程:
三者速度相等时弹性势能最大,由动量守恒得:
还列出了能量守恒方程:
并据此得出结论。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解题过程正确吗?
如正确,请求出最大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如果错误,请你书写正确的求解过程并解出最大弹性势能.
某同学给出了如下的解题过程:
三者速度相等时弹性势能最大,由动量守恒得:

还列出了能量守恒方程:

并据此得出结论。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解题过程正确吗?
如正确,请求出最大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如果错误,请你书写正确的求解过程并解出最大弹性势能.

12.
如图所示,有一质量M="2" kg的平板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小物块A 、B 静止在板上的C 点,A 、B间绝缘且夹有少量炸药。已知mA=2 kg,mB=1kg,A 、B 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A 带负电,电量为q , B 不带电。平板车所在区域有范围很大的、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且电荷量与磁感应强度q.B="10" N·s / m .炸药瞬间爆炸后释放的能量为12 J,并全部转化为A 、B的动能,使得A 向左运动,B 向右运动.取g=10 m/s2,小车足够长,求:

(1)分析说明爆炸后AB的运动情况(请描述加速度、速度的变化情况)
(2)B在小车上滑行的距离。

(1)分析说明爆炸后AB的运动情况(请描述加速度、速度的变化情况)
(2)B在小车上滑行的距离。
5.实验题- (共1题)
13.
如图所示,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①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入射小球的质量应比被碰小球质量大
B.小球与斜槽间的摩擦对实验没有影响
C.入射球必须从同一高度释放
D. 斜槽一定要固定好,末端切线不需要调节水平
②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
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m1从斜轨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撞,并多次重复.
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______.(填选项的符号)
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
B.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高度h
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
③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②中测量的量表示);
④经测定,m1=45.0 g,m2=7.5 g,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O点的距离分别为35.20cm、44.80cm、55.68cm如图所示.

实验结果说明,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值
为________.
⑤有同学认为,在上述实验中仅更换两个小球的材质,其他条件不变,可以使被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增大.请你用④中已知的数据,分析和计算出被碰小球m2平抛运动射程ON的最大值为 ________ cm.

①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入射小球的质量应比被碰小球质量大
B.小球与斜槽间的摩擦对实验没有影响
C.入射球必须从同一高度释放
D. 斜槽一定要固定好,末端切线不需要调节水平
②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
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m1从斜轨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撞,并多次重复.
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______.(填选项的符号)
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
B.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高度h
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
A.测量平抛射程OM、ON |
④经测定,m1=45.0 g,m2=7.5 g,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O点的距离分别为35.20cm、44.80cm、55.68cm如图所示.

实验结果说明,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值

⑤有同学认为,在上述实验中仅更换两个小球的材质,其他条件不变,可以使被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增大.请你用④中已知的数据,分析和计算出被碰小球m2平抛运动射程ON的最大值为 ________ cm.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道)
选择题:(4道)
多选题:(1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