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分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19035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3/25

1.单选题(共12题)

1.
将地面上静止的货物竖直向上吊起,货物由地面运动至最高点的过程中,v﹣t图象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前3s拉力做正功,最后2s拉力做负功
B.前3s与最后2s货物的重力的平均功率相等
C.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货物共经历了超重和失重两个过程
D.前3s内货物的加速度大小大于最后2s内加速度大小
2.
如图所示,物体A用轻质细绳与圆环B连接,圆环固定在竖直杆MN上。现用一水平力F作用在绳上的O点,将O点缓慢向左移动,使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逐渐增大。关于此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平力F逐渐增大
B.物体A的合力逐渐增大
C.绳OB的弹力逐渐减小
D.环对杆的摩擦力逐渐减小
3.
如图,一块长木板B放在足够大的光滑水平面上,在B上放一物体A,现以恒力F作用在B上,由于AB间有摩擦力的作用,以地面为参考系,AB都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AB之间发生相对滑动,物块A可能滑到B的右端
B.若AB之间发生相对滑动,B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大于物块A的动能的增量
C.不论AB是否相对滑动,AB的摩擦力冲量均与BA的摩擦力冲量相同
D.不论AB是否相对滑动,外力FB做的功始终等于B的动能的增量与B克服摩擦力的功之和
4.
如图所示,人站在电动扶梯的水平台阶上,假定人与扶梯一起沿斜面加速上升,在这个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踏板对人的摩擦力对人做负功
B.踏板对人的作用力方向是竖直向上
C.人所受的重力对人做的功等于人的重力势能的增量
D.人对踏板的压力大小等于踏板对人的支持力的大小
5.
如图所示,水平面光滑,绳的质量及绳与滑轮的摩擦可忽略不计.物体A的质量为M,当在绳B端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小为a1;当在绳B端施以大小F=mg的竖直向下的拉力作用时,A的加速度大小为a2,则a1与a2的关系正确的是(  )
A.a1=a2B.a1<a2C.a1>a2D.无法判断
6.
如图所示,利用向心力演示仪,探究向心力的大小与质量、角速度和半径之间的关系,若皮带套在两个半径相等的塔轮上,且做匀速圆周运动,两侧分别放置铝球和钢球,则此时正在研究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
A.研究向心力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B.研究向心力与角速度之间的关系
C.研究向心力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D.研究向心力与线速度之间的关系
7.
关于以下概念中说法正确的是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能同时做正功
B.一个力对物体有冲量,则该力对物体一定做功
C.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加速度可能不指向圆心
D.若一个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则动能一定发生变化
8.
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线速度与半径成正比
B.角速度与半径成反比
C.周期与角速度成反比
D.加速度与半径成正比
9.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固定在杆的一端,在竖直面内绕杆的另一端做圆周运动,当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瞬时速度是球心到O点的距离,则球对杆的作用力是( )
A.的拉力B.的压力
C.的拉力D.的压力
10.
某人造地球卫星在近似圆轨道上运行的过程中,由于轨道所在处的空间存在极其稀薄的空气,则(  )
A.如不加干预,卫星所受的万有引力将越来越小
B.如不加干预,卫星运行一段时间后动能会增加
C.卫星在近似圆轨道上正常运行时,由于失重现象卫星内的物体不受地球引力作用
D.卫星在近似圆轨道上正常运行时,其速度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
11.
如图所示,AB两个质量不等的小球(视为质点),A球从某一高度H处静止开始下落的同时B球由同一高度以初速度v0开始做平抛运动。空气阻力不计,对于两球下落的全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动能的变化相等
B.机械能的变化相等
C.重力做的功相等
D.动量的变化相等
12.
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就是动量守恒定律.若一个系统动量守恒时,则(  )
A.此系统内每个物体所受的合力一定都为零
B.此系统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C.此系统的机械能可能增加
D.此系统内每个物体的动量大小不可能都增加

2.选择题(共2题)

13.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4.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解答题(共5题)

15.
如图所示,质量m=2.2kg的金属块放在水平地板上,在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斜向上、大小为F=10N的拉力作用下,以速度v=5.0m/s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5秒钟后撤去拉力。(cos37°=0.8,sin37°=0.6,取g=10m/s2)求:

(1)金属块与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
(2)全过程中摩擦力的功 。(本问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16.
如图所示,质量为m=2.0kg的小滑块,由静止开始从倾角θ=300的固定的光滑斜面的顶端A滑至底端BA点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h=5.0m,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滑块由A滑到B的过程中重力的功率;
(2)滑块由A滑到B的过程中支持力的冲量。
17.
如图所示,高h=0.80m的弧形轨道与水平轨道相切且平滑连接。将一个质量m="0.40" kg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从弧形轨道顶端由静止释放,物块滑至水平轨道后,从水平轨道右侧边缘O点水平飞出,落到水平地面的P点,P点距O点的水平距离x=1.6m,竖直距离H=3.2m。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物块从水平轨道O点飞出时的速率v0
(2)物块在轨道上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
18.
质量为m=0.60kg的篮球从距地板H=0.80m高处由静止释放,与水平地板撞击后反弹上升的最大高度h=0.45m,从释放到弹跳至h高处经历的时间t=1.0s。忽略空气阻力作用,重力加速度取g=10m/s2,求:
(1)篮球与地板撞击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E;
(2)篮球对地板的平均撞击力。
19.
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底端固定一挡板,质量均为m的物块BC通过轻弹簧连接,且均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0O点为弹簧的原长位置。在斜面上距物块B的距离为3x0P点由静止释放一质量也为m的物块AAB相碰(不粘连)后立即一起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恰好能返回到O点。物块ABC均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为g

(1)求AB碰前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Ep
(2)若物块AP点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下滑,两物块AB返回O点时还具有沿斜面向上的速度,此后恰好可以使C离开挡板而不上滑,求物块AP点的初速度v0

4.实验题(共4题)

20.
为了用弹簧测力计测定两木块A和B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两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实验方案。
①为了用某一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表示A和B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你认为_____方案更合理。
②若A和B的重力分别为10.0N和20.0N.当A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a示数为6.0N,b示数为11.0N,c示数为4.0N,则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
21.
图甲是用来探究加速度和力之间关系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乙是其俯视图.两个质量相等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前端各系一条细绳,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盘里可主入砝码.两个小车通过细经用夹子固定,打开夹子,小盘和砝码牵引小车运动,合上夹子,两小车同时停止.实验中可以通过在小盘中增减砝码来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为了探究加速度大小和力大小之间的关系,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使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尽可能与小车质量相等
B.用刻度尺测量两小车通过的位移,通过比较位移来得知加速度大小与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C.在两小盘内及两小车内分别放置相同质量的砝码进行实验
D.在两小盘内放置相同质量的砝码,在两小车内放置不同质量的砝码进行实验
22.
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带滑轮的长木板水平放置。

(1)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_________________不变;
(2)本实验中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是_________
A.4~6V低压交流电源
B.4~6V低压直流电源
C.220V交流电源
D.220V直流电源
(3)改变所挂砂桶中砂子的质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F关系图线(如图2所示),经过分析,发现这些点迹存在一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A.轨道与水平方向夹角太大
B.轨道保持了水平状态,没有平衡摩擦力
C.所挂砂桶的总质量太大,造成上部点迹有向下弯曲趋势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造成上部点迹有向下弯曲趋势
(4)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3所示.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是0.1s,图中长度单位是cm,由此可以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___m/s2
23.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采用重锤自由下落的方法
(1)用公式mv2mgh时,从所打下的5条纸带选取其中一条纸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选取的纸带应满足第一、二两点间距应接近1mm
B.选取的纸带应满足第一、二两点间距应接近1cm
C.选取的纸带应满足第一、二两点间距应接近2mm
D.选取的纸带应满足第一、二两点间距应接近2cm
(2)在本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测得所用的重物的质量为1.00kg.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把第一个点记作O,另选连续的4个点ABCD作为测量的点。图中所示数据均为各点到O点的距离,则记录C点时,重锤的动能EkC=__________,从开始下落起至C点,重锤的重力势能变化量ΔEp=_________________。(计算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3)根据纸带算出的相关各点的速度v,量出下落的距离h,则以v2为纵轴,以h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v2h图线应是下图中的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2道)

    解答题:(5道)

    实验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