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4题)
1.
如图所示,轻质弹簧a、b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两弹簧串接在一起,a上端固定,b下端栓接一小球,稳定后a的伸长量为L。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b的伸长量为L |
B.b的伸长量k1L/K2 |
C.小球质量为k1L/g |
D.小球质量为k2L/g |
2.
如图所示,质量为2kg的物体置于水甲桌面,在沿水平方向的力Fl和F2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已知间F1=F2=10N,F1、F2夹角为120°,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则物体所受摩擦力( )


A.方向沿F1的反方向 | B.方向沿F2的反方向 |
C.大小为10N | D.大小为8N |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动能是由于物体机械运动而使内部分子具有的能 |
B.物体温度升高时,其中每个分子热运动的动能都增大 |
C.温度高的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大,物体的内能也一定大 |
D.一切自发的宏观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 |
2.多选题- (共2题)
5.
小球A沿光滑水平面运动,对A施加一作用力F,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F,此过程A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为6kg·m/s,则F作用的过程( )
A.A的动量一定减小 |
B.A的动量一定增大 |
C.A动量大小可能不变 |
D.A受到的合力冲量大小为6N·s |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船浮在水面上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作用 |
B.单晶体的所有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的 |
C.液体的饱和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D.一定质量的物质,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汽化时吸收的热量与液化时放出的热量相等 |
3.解答题- (共4题)
7.
同向匀速行驶的轿车和货车,其速度大小分别为v1=30m/s,v2=15m/s,轿车在与货车距离s0=37.5m时轿车司机才发现前方有货车,此时轿车立即刹车,货车仍以原速度匀速行驶,若轿车恰好不撞到货车,两车可视为质点,求轿车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8.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一固定斜面上,当斜面倾角为30°时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对物体施加一大小为F、方向水平向右的恒力,物体可沿斜面匀速向上滑行.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斜面倾角增大并超过某一临界角θ0时,不论水平恒力F多大,都不能使物体沿斜面向上滑行,试求: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这一临界角θ0的大小.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这一临界角θ0的大小.
9.
如图所示,质量M=0.5kg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m=0.245kg的物块(可视为质点)放在的木板左端,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质量m0=0.005kg的子弹以速度u0=300m/s沿水平方向射入物块并留在其中,木板足够长,g取10m/s2。求:

(1)物块的最大速度v1;
(2)木板的最大速度v2;
(3)物块相对木板滑行的时间t。

(1)物块的最大速度v1;
(2)木板的最大速度v2;
(3)物块相对木板滑行的时间t。
10.
如图所示,一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玻璃管竖直放置。玻璃管的下部封有长l1=25.0cm的空气柱,中间有一段长l2=25.0cm的水银柱,上部空气柱的长度l3=40.0cm。现将一活塞(图中未画出)从玻璃管开口处缓慢往下推,使管下部空气柱长度变为l1'=20.0cm。假设活塞下推过程中没有漏气,已知大气压强为p0=75.0cmHg。求:

(1)最后下部分气体的压强;
(2)活塞下推的距离。

(1)最后下部分气体的压强;
(2)活塞下推的距离。
4.实验题- (共3题)
11.
某同学“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装置如图甲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后进行实验,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纸带。

(1)该同学实验过程中纸带的________(填“左”或“右”)端与小车相连;
(2)A、B、C、D、E为从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时间间隔为0.1s,则B点速度vB=________m/s,小车加速度a=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该同学实验过程中纸带的________(填“左”或“右”)端与小车相连;
(2)A、B、C、D、E为从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时间间隔为0.1s,则B点速度vB=________m/s,小车加速度a=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2.
某同学“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把橡皮条的一端用图钉固定于A点,同时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位置O,如图甲所示,记录相关数据;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把它拉到同一位置O,记录相关数据。在白纸上根据实验数据做出力的图示,画出的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

(1)本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
(2)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的是________。

(1)本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
A.理想实验法 | B.等效替代法 |
C.控制变量法 | D.建立物理模型法 |
(2)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的是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