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3.小张同学想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取自变量x的5个值,请你指出这个算错的y值所对应的x={#blank#}1{#/blank#}.
x | … | ﹣2 | ﹣1 | 0 | 1 | 2 | … |
y | … | 11 | 2 | ﹣1 | 2 | 5 | … |
4.小张同学想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取自变量x的5个值,请你指出这个算错的y值所对应的x={#blank#}1{#/blank#}.
x | … | ﹣2 | ﹣1 | 0 | 1 | 2 | … |
y | … | 11 | 2 | ﹣1 | 2 | 5 | … |
2.单选题- (共4题)
6.
如图为两种形式的吊车的示意图,OA为可绕O点转动的轻杆,重量不计,AB为缆绳,当它们吊起相同重物时,杆OA在图(a)、(b)中的受力分别为Fa、 Fb,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 B.![]() |
C.![]() | D.大小不确定 |
8.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甲、乙两个木块,质量分别为m1和m2,中间用一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现用一水平力F向左推木块乙,当两木块一起匀加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


A.![]() | B.![]() |
C.![]() | D.![]() |
9.
用相同材料做成的A、B两木块的质量之比为3∶2,初速度之比为2∶3,它们在同一粗糙水平面上同时开始沿直线滑行,直至停止,则它们()
A. 滑行中的加速度之比为2∶3
B. 滑行的时间之比为1∶1
C. 滑行的距离之比为4∶9
D. 滑行的距离之比为3∶2
A. 滑行中的加速度之比为2∶3
B. 滑行的时间之比为1∶1
C. 滑行的距离之比为4∶9
D. 滑行的距离之比为3∶2
3.多选题- (共2题)
10.
(多选)如图所示,一辆小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车内固定着一个倾角为60°的光滑斜面OA,光滑挡板OB可绕转轴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现将一重力为G的圆球放在斜面与挡板之间,挡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保持挡板不动,则球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为G |
B.若挡板从图示位置沿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60°,则球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增大 |
C.若挡板从图示位置沿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60°,则球对挡板的压力逐渐减小 |
D.若保持挡板不动,使小车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球对挡板的压力可能为零 |
11.
跳高运动员蹬地后上跳,在起跳过程中( )
A.运动员蹬地的作用力大小大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小 |
B.运动员蹬地的作用力大小等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小 |
C.运动员所受的支持力和重力相平衡 |
D.运动员所受的合力一定向上 |
4.填空题- (共2题)
12.
如图甲所示,光滑水平面上的O处有一质量为
物体。物体同时受到两个水平力的作用,
,方向向右,
的方向向左,大小如图乙所示,且在
时刻同时将两力撤去。物体在
时刻从静止开始运动,则
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
,
时刻物体的速度为______
,在
_____s时刻物体的速度最大,最大值为______
。












13.
静止的氡核
经过一次衰变后变成钋核
,该衰变的核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衰变放出的能量全部变为反冲核和衰变放出的粒子的动能,其中衰变放出的粒子的动能为
,真空中的光速为
,则该核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为_____________。




5.解答题- (共3题)
14.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相距L=10 m的A、B两小球均以v0=10 m/s向右运动,随后两球相继滑上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光滑斜坡,地面与斜坡平滑连接,取g=10 m/s2。求:
(1)B球刚要滑上斜坡时A、B两球的距离;
(2)A球滑上斜坡后经过多长时间两球相遇。
(1)B球刚要滑上斜坡时A、B两球的距离;
(2)A球滑上斜坡后经过多长时间两球相遇。

15.
如图所示,一重力为10 N的小球,在F=20 N的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出发沿AB向上运动,F作用1.2 s后撤去.已知杆与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杆足够长,取g=10 m/s2.求:

(1)有F作用的过程中小球的加速度;
(2)撤去F瞬间小球的加速度;
(3)从撤去力F开始计时,小球经多长时间将经过距A点为2.25 m的B点.


(1)有F作用的过程中小球的加速度;
(2)撤去F瞬间小球的加速度;
(3)从撤去力F开始计时,小球经多长时间将经过距A点为2.25 m的B点.
6.实验题- (共1题)
17.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滴水法测量一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实验过程如下:在斜面上铺上白纸,用图钉固定;把滴水计时器固定在小车的末端,在小车上固定一平衡物;调节滴水计时器的滴水速度,使其每0.2 s滴一滴(以滴水计时器内盛满水为准);在斜面顶端放置一浅盘,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把调好的滴水计时器盛满水,使水滴能滴入浅盘内;随即在撤去浅盘的同时放开小车,于是水滴在白纸上留下标志小车运动规律的点迹;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立即将小车移开。图乙为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用刻度尺量出相邻点之间的距离是x01=1.40 cm,x12=2.15 cm,x23=2.91 cm,x34=3.65 cm,x45=4.41 cm,x56=5.15 cm。试问:

(1)滴水计时器的原理与课本上介绍的_______原理类似。
(2)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瞬时速度v4=___m/s,小车的加速度a=___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滴水计时器的原理与课本上介绍的_______原理类似。
(2)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瞬时速度v4=___m/s,小车的加速度a=___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单选题:(4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2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