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2.单选题- (共5题)
3.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斜面A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B与斜面间无摩擦。现给A、B一相同的水平向右初速度
,为使A、B保持相对静止,则需对A施加水平向左推力F的大小为(已知斜面的倾角为θ,物体B的质量为m)

A.
B.
C.
D.


A.

B.

C.

D.

4.
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光滑圆轨道被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半径r=1m,最低点处有一小球(半径比r小很多)。现给小球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
,能使小球做完整圆周运动的
取值范围为(
)





A.![]() | B.![]() | C.![]() | D.![]() |
6.
静电喷涂时,喷枪带负电,被喷工件带正电,喷枪喷出的涂料微粒带负电。假设微粒被喷出后只受静电力作用,最后吸附在工件表面。微粒在向工件靠近的过程中


A.克服电场力做功 |
B.电势能逐渐增大 |
C.沿着电场线运动 |
D.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
3.多选题- (共3题)
7.
一个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它的下落高度足够高,取
,关于这个小球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在第3 s内的下落高度为25 m |
B.小球在前3 s内的平均速度为30 m/s |
C.小球在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是1∶3∶5 |
D.小球在前1 s内、前2 s内、前3 s内的位移之比是1∶3∶5 |
8.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尖劈A顶角
,一面靠在竖直的光滑墙壁上,质量为2m的方木块B放在水平光滑地面上,A和B之间无摩擦,弹簧右端固定。方木块B将弹簧压缩
后,由静止释放,A在B的推动下,沿竖直光滑的墙壁上滑,当弹簧刚恢复原长时,A的速度为
,B的速度为
。(重力加速度为g,
)

A. A、B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 弹簧恢复原长时
C. 当两物体动能最大时,弹簧的形变量为
D. 当两物体动能最大时,弹簧的形变量为0






A. A、B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 弹簧恢复原长时

C. 当两物体动能最大时,弹簧的形变量为

D. 当两物体动能最大时,弹簧的形变量为0
9.
为了测量储罐中不导电液体的高度,将与储罐外壳绝缘的两块平行金属板构成的电容器C置于储罐中,电容器可通过开关S与电源相连,如图所示。当开关S断开且罐中的液面上升充满容器后


A.电容器的电容变小 |
B.电容器的电容变大 |
C.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变大 |
D.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变小 |
4.填空题- (共2题)
10.
某同学漂浮在海面上,虽然水面波正平稳地以
的速率向着海滩传播,但他并不向海滩靠近。该同学发现从第1个波峰到第10个波峰通过身下的时间间隔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E.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能量不会传递出去


A.水面波是一种机械波 |
B.该水面波的频率为6Hz |
C.该水面波的波长为3m |
D.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振动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 |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E.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强为零
A.在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宇宙飞船中,自由漂浮的水滴呈球形,这是液体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 |
B.绝对湿度与相对湿度具有相同的单位 |
C.对气体而言,尽管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速率有大有小,但分子的速率是按一定的规律分布的 |
D.气体在经历绝热膨胀过程后内能可能会减小 |
5.解答题- (共3题)
12.
如图,木板A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左端与固定台阶相距x.与滑块B(可视为质点)相连的细线一端固定在O点.水平拉直细线并给B一个竖直向下的初速度,当B到达最低点时,细线恰好被拉断且B恰好从A右端的上表面水平滑入。设A与台阶碰撞无机械能损失,不计空气阻力。已知A的质量为6kg,B的质量为3kg,A、B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0.4;细线长为L=0.4m、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B重力的5倍;A足够长,B不会从A表面滑出;重力加速度为
。
(1)求细线被拉断瞬间B的速度大小
;
(2)若x=1m,求A与台阶的碰撞次数;
(3)若
,求系统的总发热量。


(1)求细线被拉断瞬间B的速度大小

(2)若x=1m,求A与台阶的碰撞次数;
(3)若


13.
如图,两带电平行金属板间存在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场强为E,电场中有一矩形区域abcd,水平边ab长为s,竖直边ad长为h.质量均为m带电量分别为+q和-q的两粒子,由a、c两点先后沿ab和cd方向以速率
进入矩形区(两粒子不同时出现在电场中),不计重力。若两粒子轨迹恰好相切,求:
(1)粒子在矩形区域的运动时间t;
(2)+q与dc交点到d点的距离;
(3)两粒子轨迹相切点到a点的距离。

(1)粒子在矩形区域的运动时间t;
(2)+q与dc交点到d点的距离;
(3)两粒子轨迹相切点到a点的距离。

14.
如图,导热性能极好的气缸,高为L=1m,开口向下固定在竖直平面内,气缸中有横截面积为
、质量为m=10kg的光滑活塞,活塞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汽缸内。当外界温度为
、大气压为
时,气柱高度为
,汽缸和活塞的厚度均可忽略不计,取
。求:
①如果外界温度缓慢升高到恰使活塞移至汽缸开口处,求此时外界温度为多少开;
②如果气体温度保持不变,将活塞缓慢拉至汽缸开口处,作用于活塞上的竖直拉力F的大小。





①如果外界温度缓慢升高到恰使活塞移至汽缸开口处,求此时外界温度为多少开;
②如果气体温度保持不变,将活塞缓慢拉至汽缸开口处,作用于活塞上的竖直拉力F的大小。

6.实验题- (共2题)
15.
为测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将木板倾斜,木块以不同的初速度沿木板向上滑到最高点后再返回,用光电门测量木块来回的速度,用刻度尺测量物块经过光电门后向上运动的最大距离,为确定木块向上运动的最大高度,让木块推动轻质卡到最高点,记录这个位置,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本实验中,下列操作合理的是________。
A.实验前将轻质卡置于光电门附近
B.为了实验成功,木板的倾角必须大于某一值
C.遮光条的宽度应适当小些
(2)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如图乙所示读数为________mm。
(3)改变木块的初速度,测量出它向上运动的最大距离x与木块来回经过光电门时速度的平方差
,在坐标纸上以纵坐标为
,横坐标为x作出图象,已知图线的斜率为k,木板倾角的余弦值为cosθ,重力加速度为g,则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
(4)由于轻质卡的影响,使得测量的结果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1)本实验中,下列操作合理的是________。
A.实验前将轻质卡置于光电门附近
B.为了实验成功,木板的倾角必须大于某一值
C.遮光条的宽度应适当小些
(2)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如图乙所示读数为________mm。
(3)改变木块的初速度,测量出它向上运动的最大距离x与木块来回经过光电门时速度的平方差


(4)由于轻质卡的影响,使得测量的结果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单选题:(5道)
多选题:(3道)
填空题:(2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