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理综-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19004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2/26

1.单选题(共7题)

1.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光滑小球,在细线和墙壁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g,细线与竖直墙壁的夹角为300,则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
A.B.C.D.
2.
许多科学家对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后,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
B.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伽利略用斜面实验证明了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D.赫兹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证明了电磁波是横波
3.
趣味运动会上运动员手持网球拍托球沿水平面匀加速跑,设球拍和球的质量分别为Mm,球拍平面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θ,球拍与球保持相对静止,它们之间的摩擦及空气阻力不计,则(  )
A.运动员的加速度为gtanθ
B.球拍对球的作用力为
C.运动员对球拍的作用力为
D.若加速度大于gsinθ,球一定沿球拍向上运动
4.
科学家发现了一颗距离地球14光年的“另一个地球”沃尔夫,它是迄今为止在太阳系外发现的距离最近的宜居星球。沃尔夫的质量为地球的4倍,它围绕红矮星运行的周期为18天。设想从地球发射一颗科学探测卫星围绕沃尔夫表面运行。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天体的环绕运动可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地球发射该探测卫星的速度应该小于第三宇宙速度
B.根据沃尔夫围绕红矮星运行的运动周期可求出红矮星的密度
C.若已知围绕沃尔夫表面运行的探测卫星的周期和地球的质量,可近似求沃尔夫半径
D.沃尔夫绕红矮星公转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半径的三次方之比等于
5.
一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a)示,x=0.10m处的质点的振动图线如图(b)所示,已知该波的波长大于0.10m。下列正确的是
A.x=0.10m处质点在t=0时刻向上振动B.波长为0.30m
C.波速为0.125m/sD.波的频率为2.4HZ
E.若该波遇到宽为0.33m障碍物,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6.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a、b两点间的电压为 R为可变电阻,P为用铅锑合金制成的保险丝,其电阻可忽略不计,熔断电流为2A。为使保险丝不熔断,可变电阻R连入电路的最小阻值是

A. Ω
B. 1.1Ω
C. 11Ω
D. Ω
7.
分子力F、分子势能Ep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取无穷远处分子势能Ep=0)。若甲分子固定于坐标原点O,乙分子从某处(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小于10r0)静止释放,在分子力的作用下沿r正半轴靠近甲。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分子所受甲分子的引力逐渐增大
B.乙分子在靠近甲分子的过程中乙分子的动能逐渐增大
C.当乙分子距甲分子为rr0 时,乙分子的速度最大
D.当乙分子距甲分子为rr0 时,乙分子的势能最小
E.甲分子与乙分子之间的作用力随r 的减小而增大

2.多选题(共2题)

8.
如图甲所示,在倾角为37°足够长的粗糙斜面底端,一轻弹簧被一质量m=1kg的滑块(可视为质点)压缩着且位置锁定,但它们并不粘连。t=0时解除锁定,计算机通过传感器描绘出滑块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Oab段为曲线,bc段为直线,在t1=0.1s时滑块已上滑s=0.25m的距离(g取10m/s2,sin37°=0.6,cos37°=0.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
B.弹簧锁定时具有的弹性势能EP=4.5J
C.当t=0.3s时滑块的速度大小为0
D.当t=0.4s时滑块的速度大小为1m/s
9.
如图所示,匝数为30匝的矩形闭合导线框ABCD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的水平匀强磁场中,线框绕垂直于磁场的轴以角速度=10rad/s匀速转动(线框面积S=0.5m2,线框电阻不计),并与理想变压器原线圈相连,副线圈接入一只“2.5V、1.5W”的小灯泡,且灯泡正常发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图示位置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大
B.线框中产生电动势的有效值为30V
C.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12:1
D.流过闭合导线框的电流为0.6A

3.解答题(共3题)

10.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而上放置一个匀质木块A,厚度为l,质量为19m,并用销钉固定。一颗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0射入木块,恰好能从A中穿出,子弹在木块中受到的阻力可视为恒力,且子弹可视为质点。

(1)求子弹在木块中受到的阻力大小;
(2)取下销钉,同样的子弹仍以水平速度v0射人木块,求子弹能打入木块的深度。
11.
如图所示,倾角为θ=37°的足够长的平行导轨顶端bc间、底端ad间分别连一电阻,其阻值为R1=R2=2r,两导轨间距为L=1m。在导轨与两个电阻构成的回路中有垂直于轨道平面向下的磁场,其磁感应强度为B1=1T。在导轨上横放一质量m=1kg、电阻为r=1Ω、长度也为L的导体棒ef,导体棒与导轨始终良好接触,导体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在平行导轨的顶端通过导线连接一面积为S=0.5m2、总电阻为r、匝数N=100的线圈(线圈中轴线沿竖直方向),在线圈内加上沿竖直方向,且均匀变化的磁场B2(图中未画),连接线圈电路上的开关K处于断开状态,g=10m/s2,不计导轨电阻。求:
(1)从静止释放导体棒,导体棒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2)导体棒从静止释放到稳定运行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电阻R1上产生的焦耳热为Q=0.5J,那么导体下滑的距离是多少?
(3)现闭合开关K,为使导体棒静止于倾斜导轨上,那么在线圈中所加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及变化率大小的取值范围?(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12.
如图所示,汽缸AB的活塞用硬杆相连,活塞的横截面积SA=2SB,两活塞距离底部均为h,汽缸壁用导热材料做成,此时环境温度为300 K,外界大气压为p0,汽缸B内的压强p2=0.5p0.问:

(I)此时汽缸A内气体的压强为多少?
(II)若保持汽缸B中的气体温度不变,把汽缸A缓慢加热,加热至温度多高活塞才移动h ?

4.实验题(共1题)

13.
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为了确定小球在不同时刻所通过的位置,实验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实验操作的主要步骤如下:

A.在一块平木板上钉上复写纸和白纸,然后将其竖直立于斜槽轨道末端槽口前,木板与槽口之间有一段距离,并保持板面与轨道末端的水平段垂直
B.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滚下,小球撞到木板在白纸上留下痕迹A
C.将木板沿水平方向向右平移一段动距离x,再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滚下,小球撞到木板在白纸上留下痕迹B
D.将木板再水平向右平移同样距离x,使小球仍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滚下,再在白纸上得到痕迹C
若测得AB间距离为y1BC间距离为y2,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①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
A.斜槽轨道必须尽可能光滑
B.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可以不同
C.每次小球均须由静止释放
D.小球的初速度可通过测量小球的释放点与抛出点之间的高度h,之后再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出
②根据上述直接测量的量和已知的物理量可以得到小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的表达式为v0=________。(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③实验完成后,该同学对上述实验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得出如下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 
A.小球打在B点时的动量与打在A点时的动量的差值为Δp1,小球打在C点时的动量与打在B点时动量的差值为Δp2,则应有Δp1:Δp2=1:1
B.小球打在B点时的动量与打在A点时的动量的差值为Δp1,小球打在C点时的动量与打在B点时动量的差值为Δp2,则应有Δp1:Δp2=1:2
C.小球打在B点时的动能与打在A点时的动能的差值为ΔEk1,小球打在C点时的动能与打在B点时动能的差值为ΔEk2,则应有ΔEk1:ΔEk2=1:1
D.小球打在B点时的动能与打在A点时的动能的差值为ΔEk1,小球打在C点时的动能与打在B点时动能的差值为ΔEk2,则应有ΔEk1:ΔEk2=1:3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多选题:(2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