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3题)
1.
质量为M=1kg的木板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木板与地面动摩擦因数μ1,在木板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为m=1kg,大小可忽略的铁块。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g=10m/s2若在铁块右端施加一个从0开始增大的水平向右的力F,假设木板足够长,铁块受木板摩擦力f随拉力F如图变化.,关于两个动摩擦因数的数值正确的是


A.μ1=0.1 μ2=0.2 | B.μ1=0.1 μ2=0.4 | C.μ1=0.2 μ2=0.4 | D.μ1=0.4 μ2=0.2 |
2.
第一宇宙速度叫环绕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叫逃逸速度,理论分析表面,逃逸速度是环绕速度的
倍。宇宙中存在这样的天体,,即使它确实在发光,光也不能进入太空,我们也根本看不到它,这种天体称为黑洞。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小的黑洞,其表面重力加速度的数量级为1.0×1010m/s2,(已知光速c=3×108m/s,万有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则该黑洞的半径约为

A.212km | B.4.5×103km |
C.9.0×103km | D.1.65×103km |
3.
如图所示,斜面AB竖直固定放置,物块(可视为质点)从A点静止释放沿斜面下滑,最后停在水平面上的C点,从释放到停止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因斜面塌陷,斜面变成APD曲面,D点与B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在B点左侧。已知各接触面粗糙程度均相同,不计物块经过B、D处时的机械能损失,忽略空气阻力,现仍将物块从A点静止释放,则( )

A. 物块将停在C点
B. 物块将停在C点左侧
C. 物块从释放到停止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大于W
D. 物块从释放到停止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小于W

A. 物块将停在C点
B. 物块将停在C点左侧
C. 物块从释放到停止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大于W
D. 物块从释放到停止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小于W
2.多选题- (共4题)
4.
如图甲所示,是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P是离原点x1 = 2 m的一个质点,Q是离原点x2= 4 m的一个质点,此时离原点x3=6 m的质点刚要开始振动.图乙是该简谐波传播方向上的某一质点的振动图像(计时起点相同).由此可知:______

A. 这列波的波长为λ=4 m ;
B. 这列波的周期为T=3 s ;
C. 这列波的传播速度为v=2 m/s;
D. 这列波的波源起振方向为向上;
E. 乙图可能是图甲中质点Q的振动图像 。

A. 这列波的波长为λ=4 m ;
B. 这列波的周期为T=3 s ;
C. 这列波的传播速度为v=2 m/s;
D. 这列波的波源起振方向为向上;
E. 乙图可能是图甲中质点Q的振动图像 。
5.
通常把电荷在离场源电荷无限远处的电势能规定为零,已知试探电荷q在场源电荷Q的电场中具所有电势能表达式为
(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r为试探电荷与场源电荷间的距离)。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Q1、Q2分别固定在x坐标轴的x=0和x=6cm的位置上。x轴上各点的电势
随x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A、B是图线与x的交点,A点的x坐标是4.8cm,图线上C点的切线水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荷Q1、Q2的电性相反
B. 电荷Q1、Q2的电量之比为1:4
C. B点的x坐标是8cm
D. C点的x坐标是12cm



A. 电荷Q1、Q2的电性相反
B. 电荷Q1、Q2的电量之比为1:4
C. B点的x坐标是8cm
D. C点的x坐标是12cm
6.
如图所示,
平面为光滑水平面,现有一长为
宽为
的线框
在外力
作用下,沿正
轴方向以速度
做匀速直线运动,空间存在竖直方向的磁场,磁感应强度
(式中
为已知量),规定竖直向下方向为磁感应强度正方向,线框电阻为
,
时刻
边恰好在
轴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外力![]() |
B.![]() ![]() ![]() |
C.通过线圈的瞬时电流![]() |
D.经过![]() ![]() |
7.
某电视节目做了如下实验:用裸露的铜导线绕制成一根无限长螺线管,将螺线管放在水平桌面上,用一节干电池和两个磁铁制成一个“小车”,两磁铁的同名磁极粘在电池的正、负两极上,只要将这辆小车推入螺线管中,小车就会加速运动起来,如图所示.关于小车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小车上某一磁铁改为S极与电池粘连,小车仍能加速运动 |
B.将小车上两磁铁均改为S极与电池粘连,小车的加速度方向将发生改变 |
C.图中小车加速度方向向右 |
D.图中小车加速度方向向左 |
3.填空题- (共1题)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E.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因为内能不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同时不引起其他变化
A.液晶显示器是利用了液晶对光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
B.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 |
C.用气体的摩尔体积和阿伏伽德罗常数就可以估算出气体分子的体积 |
D.浸润现象产生的原因是附着层内分子间距比液体内部分子间距大,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的缘故 |
4.解答题- (共2题)
9.
一辆卡车以速度v=72km/h通过减速带,司机利用搁置在仪表盘上的车载仪记录器材前轮和后轮先后与减速带撞击的声音的时间间隔来测量声速,车载仪位于前轮轴的正上方,在前轮通过减速带时开始记时,在t1=0.006秒第一次接收到声音信号,在t2=0.313秒第二次接收到声音信号。已知汽车前后轮轴之间的距离L=5.86米,求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秒v0(不考虑除空气外其他介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结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0.
如图,A、B两个内壁光滑、导热良好的气缸用细管连接,A气缸中活塞M截面积为500cm2,装有一个大气压强的理想气体50L。B气缸中活塞N截面积为250cm2,装有两个大气压强的理想气体25L。现给活塞M施加一水平推力,使其缓慢向右移动,此过程中气缸均不动,周围环境温度不变,大气压强为105pa。求:
(i)当推力F=5×103N时,活塞M向右移动的距离;
(ii)气缸B中能达到的最大压强。
(i)当推力F=5×103N时,活塞M向右移动的距离;
(ii)气缸B中能达到的最大压强。

5.实验题- (共1题)
11.
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中常会用到气垫导轨,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空气垫,使滑块在导轨上运动时几乎没有摩擦。现在有滑块A、B和带竖直挡板C、D的气垫导轨,用它们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弹簧的长度忽略不计)。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天平分别测出滑块A、B的质量
、
;
b.调整气垫导轨使之水平;
c.在A、B间放入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用电动卡销锁定,静止放置在气垫导轨上;
d.用刻度尺测出A的左端至挡板C的距离
;
e.按下电钮放开卡销,同时开始计时,当A、B滑块分别碰撞挡板C、D时结束计时,记下A、B分别到达C、D的运动时间
和
。
(1)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及其符号是____________。
(2)若取A滑块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放开卡销前,A、B两滑块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为________;A、B两滑块与弹簧分离后,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为________。若这两个和相等,则表示探究到了“碰撞中的不变量”。
(3)实际实验中,弹簧作用前后A、B两滑块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并不完全相等,可能产生误差的原因有_______.
A.气垫导轨不完全水平
B.滑块A、B的质量不完全相等
C.滑块与导轨间的摩擦力不真正为零
D.质量、距离、时间等数据的测量有误差

a.用天平分别测出滑块A、B的质量


b.调整气垫导轨使之水平;
c.在A、B间放入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用电动卡销锁定,静止放置在气垫导轨上;
d.用刻度尺测出A的左端至挡板C的距离

e.按下电钮放开卡销,同时开始计时,当A、B滑块分别碰撞挡板C、D时结束计时,记下A、B分别到达C、D的运动时间


(1)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及其符号是____________。
(2)若取A滑块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放开卡销前,A、B两滑块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为________;A、B两滑块与弹簧分离后,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为________。若这两个和相等,则表示探究到了“碰撞中的不变量”。
(3)实际实验中,弹簧作用前后A、B两滑块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并不完全相等,可能产生误差的原因有_______.
A.气垫导轨不完全水平
B.滑块A、B的质量不完全相等
C.滑块与导轨间的摩擦力不真正为零
D.质量、距离、时间等数据的测量有误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3道)
多选题:(4道)
填空题:(1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