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18973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11

1.单选题(共7题)

1.
如图所示,物体从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经ABC三点,其中AB="2" m,BC="4" m。若物体通过ABBC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则OA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
A.mB.mC.2 mD.4 m
2.
如图甲所示,将质量为m的小球以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若将质量分别为2m、3m、4m、5m的小球,分别以同样大小的速度v0从半径均为的竖直圆形光滑轨道的最低点水平向右射入轨道,轨道形状如图乙、丙、丁、戊所示。在质量分别为2m、3m、4m、5m的小球中,能到达的最大高度仍为h的是(   )(小球大小和空气阻力均不计)
A.质量为2m的小球
B.质量为3m的小球
C.质量为4m的小球
D.质量为5m的小球
3.
一只小船渡河,水流速度各处相同且恒定不变,方向平行于河岸。小船相对于水分别做匀加速、匀减速、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小船的初速度大小均相同,且方向垂直于河岸,小船在渡河过程中船头方向始终不变。由此可知( )
A.小船沿三条不同轨迹渡河的时间相同
B.沿AB轨迹渡河所用时间最短
C.小船沿AC轨迹渡河,船靠岸时速度最小
D.AD是匀减速运动的轨迹
4.
荡秋千是儿童喜爱的运动,当秋千从PQ荡的过程中,经过E点时的小孩加速度方向可能是图中的
A.竖直向下的1方向B.沿切线的2方向
C.3方向D.指向圆心的4方向
5.
如图所示,两个用相同材料制成的靠摩擦转动的轮A和B水平放置,两轮半径。当主动轮A匀速转动时,在A轮边缘上放置的小木块恰能相对静止在A轮边缘上。若将小木块放在B轮上,欲使木块相对B轮也静止,则木块距B轮转轴的最大距离为(   )
A.B.C.D.
6.
开普勒分别于1609年和1619年发表了他发现的行星运动规律,后人称之为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圆,太阳处在圆心上
B.对任何一颗行星来说,离太阳越近,运行速率就越大
C.行星公转周期与行星的质量有关
D.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与公转周期成正比
7.
如左下图所示,甲、乙两个小球可视为质点,甲球沿倾角为30°的光滑足够长斜面由静止开始下滑,乙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甲、乙两球的动能与路程的关系图象如右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球机械能不守恒,乙球机械能守恒
B.甲、乙两球的质量之比为mm=2∶1
C.甲、乙两球的动能均为Ek0时,两球重力的瞬时功率之比为PP=1∶1
D.甲、乙两球的动能均为Ek0时,两球高度相同

2.多选题(共3题)

8.
如图所示,斜面体A静置于粗糙水平面上,光滑小球B置于斜面上,用一轻绳拴住B,轻绳左端固定在竖直墙面上P处。初始时轻绳与斜面平行,若将轻绳左端从P处缓慢沿墙面上移到P′处,斜面体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在轻绳移动过程中
A.斜面体对小球的支持力逐渐减小B.轻绳的拉力逐渐减小
C.斜面体对水平面的摩擦力逐渐减小D.斜面体对水平面的压力逐渐增大
9.
如图所示,水平绷紧的传送带ABL="6" m,始终以恒定速率v1="4" m/s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2="6" m/s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经A点滑上传送带。小物块m="1" kg,物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μ=0.4,g取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物块可以到达B
B.小物块不能到达B点,返回A点速度为4 m/s
C.小物块向左运动速度减为0时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
D.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时,因相互间摩擦力产生的热量为50 J
10.
质量为1 kg的小球A以2 m/s的速度与质量为2 kg的静止小球B发生正碰,关于碰后的速度vAvB,可能正确的是
A.vAvBm/sB.vA=3 m/s,vB=-0.5 m/s
C.vA=1 m/s,vB=1.5 m/sD.vA=-0.5 m/s,vB=1.25m/s

3.解答题(共5题)

11.
如图,有一质量为M=2kg的平板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现有质量均为m=1kg的小物块AB(均可视为质点),由车上P处开始,A以初速度=2m/s向左运动,同时B=4m/s向右运动,最终AB两物块恰好停在小车两端没有脱离小车,两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0.1,取,求:

(1)开始时B离小车右端的距离;
(2)从AB开始运动计时,经t=6s小车离原位置的距离。
12.
木星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大,“木卫1”是木星的一颗卫星,若已知“木卫1”绕木星公转半径为r,公转周期为T,万有引力常量为G,木星的半径为R,求
(1)木星的质量M;
(2)木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13.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2kg的物块静止在桌面边缘,桌面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0.8m. 一质量为m=10g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0=400m/s射入物块后,以水平速度射出,已知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此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ΔE
(2)此后物块落地点离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s.
14.
如图甲所示,半径R=0.9m的光滑半圆形轨道BC固定于竖直平面内,最低点B与水平面相切。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2kg的物块从A点以某一初速度向右运动,并恰能通过圆弧轨道的最高点C,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且随离A点的距离L按图乙所示规律变化,AB两点间距离L=1.9m,g取10m/s2。求:

(1)物块经过最高点C时速度大小;
(2)物块经过圆弧轨道最低点B时对轨道压力的大小;
(3)物块在A点时的初速度。
15.
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连接质量m=3 kg的物块A,物块A放在平台B上,通过平台B可以控制A的运动,如图所示,初始时AB静止,弹簧处于原长。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k=200 N/m,g=10 m/s2

(1)若平台B缓慢竖直向下运动直到分离,求AB一起运动的最大位移;
(2)若平台B由静止开始以a=5 m/s2竖直向下做匀加速直线,直到分离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了=0.5625J,求:①AB一起匀加速运动的时间;②此过程中BA做的功。

4.实验题(共2题)

16.
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时保持小车(含车中重物)的质量M不变,细线下端悬挂钩码的总重力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力F,用打点计时器测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1)关于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实验前应调节滑轮高度,使滑轮和小车间的细线与木板平行
B.平衡摩擦力时,在细线的下端悬挂钩码,使小车在线的拉力作用下能匀速下滑
C.每次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后都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D.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后释放小车
(2)图乙为实验中打出纸带的一部分,从比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连续的5个计数点ABCDE,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迹未标出,测出各计数点到A点间的距离.已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B=________ m/s,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
(3)改变细线下端钩码的个数,得到aF图象如图丙所示,造成图线上端弯曲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17.
在用“落体法”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小明选择一条较为满意的纸带,如图甲所示

(1)为减少阻力对实验的影响,下列操作可行的是________.
A.选用质量大的重锤
B.安装打点计时器使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
C.释放纸带前,手应提纸带上端并使纸带竖直
D.重锤下落中手始终提住纸带上端,保持纸带竖直
(2)小明用实验测得数据画出的v2h图象如图乙所示,图线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另有四位同学在图乙的基础上,画出没有阻力时的v2h图线,并与其比较,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5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