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7题)
1.
3个质量分别为m1、m2、m3的小球,半径相同,并排悬挂在长度相同的3根竖直绳上,彼此恰好相互接触.现把质量为m1的小球拉开一些,如图中虚线所示,然后释放,经球1与球2、球2与球3相碰之后,3个球的动量相等.若各球间碰撞时均为弹性碰撞,且碰撞时间极短,不计空气阻力,则m1:m2:m3为( )


A.6:3:1 | B.2:3:1 | C.2:1:1 | D.3:2:1 |
2.
如图所示,在某次短道速滑比赛中,“接棒"的运动员甲提前站在“交棒”的运动员乙前面,并且开始向前滑行,当乙追上甲时,乙猛推甲一把,使甲以更大的速度向前冲出.忽略运动员与冰面间在水平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在乙推甲的过程中,下列说祛正确的是( )


A.甲对乙的冲量一定等于乙对甲的冲量 |
B.甲、乙的动量变化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C.甲的动量变化一定大于乙的动量变化 |
D.甲、乙所组成的系统的动量增大 |
3.
如图
所示,质量为
的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时一质量为
的滑块以水平初速度
从长木板的左端冲上木板并最终从右端滑下。已知滑块和长木板在运动过程中的
图象如图
所示,则木板与滑块的质量之比
为( )










A.![]() | B.![]() | C.![]() | D.![]() |
4.
均匀带电的球壳在球外空间产生的电场等效于电荷集中于球心处产生的电场.如图所示,在半球面AB上均匀分布正电荷,总电荷量为q,球面半径为R,CD为通过半球顶点与球心O的轴线,在轴线上有M、N两点,OM=ON=2R.已知M点的场强大小为E,则N点的场强大小为( )


A.![]() | B.![]() |
C.![]() | D.![]() |
6.
如图所示,一个不带电的枕形导体,固定在绝缘支架上,左端通过开关S接地,A、B是导体内部的两点,当开关S断开时,将带正电的小球置于导体左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两点的电场强度相等,且都不为零 |
B.A、B两点的电场强度不相等 |
C.导体上的感应电荷在A、B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 |
D.当开关S闭合时,电子沿导线从大地向导体移动 |
7.
ab是长为L的均匀带电细杆,P1和P2是位于ab所在直线上两点,位置如图所示.ab上电荷产生的静电场在P1处的场强大小为E1,在P2处产生的场强大小为E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同,E1﹥E2 |
B.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反,E1﹥E2 |
C.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同,E1﹤E2 |
D.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反,E1﹤E2 |
2.选择题- (共2题)
9.科举考试中经过会试录取的考生,都要进行复试,由于在御殿中进行,称殿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唐代开始。科举考试中主考官逐渐与考中的举子,形成一种私人关系,也在官史之间形成各种不同派别。宋太相开宝六年,首开殿试先河,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录取的考生只可以向天子谢恩,成为“天子门生”。殿试科目只有一种,就是策问。策问第一层是选经义中有关治国方略的某一基本论题,让对有策者从经旨上阐述;第二层是让对策者围绕第一层中心论题,联系历代及本朝的相关治国实践展开论述,分析:第三层是提出当今治国中存在的与主论相关的实际问题,让举人讲自己的见解与主张
——刘海峰《科举学导论》
材料二:
3.多选题- (共3题)
10.
如图所示,A、B、C三个小球(可视为质点)的质量分别为m、2m、3m,B小球带负电,电荷量为q,A、C两小球不带电(不考虑小球间的电荷感应),不可伸长的绝缘细线将三个小球连接起来悬挂在O点,三个小球均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大小为
A.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B.静止时,A、B两小球间细线的拉力为5mg+qE |
C.静止时,A、B两小球间细线的拉力为5mg-qE |
D.剪断O点与A小球间细线瞬间,A、B两小球间细线的拉力为![]() |
E.剪断O点与A小球间细线瞬间,A、B两小球间细线的拉力为![]() |
11.
如图所示用三根长度相同的绝缘细线将三个带电小球连接后悬挂在空中。三个带电小球质量相等,A球带负电,平衡时三根绝缘细线都是直的,但拉力都为零.则( )


A.B球带负电荷,C球带正电荷 |
B.B球和C球都带正电荷 |
C.B球和C球所带电量不一定相等 |
D.B球和C球所带电量一定相等 |
12.
如图所示,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M、N两点有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带有不等量的同种电荷。现使A、B以大小相等的初动量相向运动,不计一切能量损失,碰后返回M、N两点,则

A. 碰撞发生在M、N中点之外
B. 两球同时返回M、N两点
C. 两球回到原位置时动能比原来大些
D. 两球回到原位置时动能不变

A. 碰撞发生在M、N中点之外
B. 两球同时返回M、N两点
C. 两球回到原位置时动能比原来大些
D. 两球回到原位置时动能不变
4.填空题- (共1题)
13.
在“探究两个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试验中,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试验时他保持两个小球所带的电量不变,研究力与两个带电小球间距离的关系;保持两个小球间距离不变,研究力与两个带电小球所带电量的关系.

(1)试验表明:两个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随两球间距离的_____而增大;随两球所带电量的____而增大.
(2)试验中该学生采用了_____这种方法来研究多个变量间的关系。(选填“累积法”、“控制变量法”、“演绎法”、“等效替代法”)

(1)试验表明:两个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随两球间距离的_____而增大;随两球所带电量的____而增大.
(2)试验中该学生采用了_____这种方法来研究多个变量间的关系。(选填“累积法”、“控制变量法”、“演绎法”、“等效替代法”)
5.解答题- (共3题)
14.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长为L的木板B,上表面粗糙,在其左端有一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槽C,与长木板接触但不相连,圆弧槽的下端与木板上表面相平,B、C静止在水平面上。现有滑块A以初速度
从右端滑上B,一段时间后,以
滑离B,并恰好能到达C的最高点。A、B、C的质量均为
。求:
(1)A刚滑离木板B时,木板B的速度;
(2)A与B的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
(3)圆弧槽C的半径R;
(4)从开始滑上B到最后滑离C的过程中A损失的机械能。



(1)A刚滑离木板B时,木板B的速度;
(2)A与B的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3)圆弧槽C的半径R;
(4)从开始滑上B到最后滑离C的过程中A损失的机械能。

15.
如图所示,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一个用绝缘细线竖直地悬挂于电场中、质量为2.0×10-3 kg的小球,当小球的带电量为1.0×10-4 C时,悬线中的张力为T1=1.5×10-2 N.求:

(1)小球所在处的场强;
(2)当小球的带电量为q2=-1.0×10-4 C时,悬线中的张力T2为多大?

(1)小球所在处的场强;
(2)当小球的带电量为q2=-1.0×10-4 C时,悬线中的张力T2为多大?
16.
(14分)在一绝缘支架上,固定着一个带正电的小球A,A又通过一长为10cm的绝缘细绳连着另一个带负电的小球B,B的质量为0.1kg,电荷量为
×10-6C,如图所示,将小球B缓缓拉离竖直位置,当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时,将其由静止释放,小球B将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已知释放瞬间绳刚好张紧,但无张力. g取10m/s2.求

(1)小球A的带电荷量;
(2)释放瞬间小球B的加速度大小;
(3)小球B运动到最低点时绳的拉力.


(1)小球A的带电荷量;
(2)释放瞬间小球B的加速度大小;
(3)小球B运动到最低点时绳的拉力.
6.实验题- (共1题)
17.
如图,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1)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
。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m1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复。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_____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
B.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高度h
释放,与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复。
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
E.测量平抛射程
,
(2) 若入射小球质量为m1,半径为r1,被碰小球质量为m2,半径为r2则_____
A.m1>m2,r1>r2 B. m1>m2,r1<r2
C. m1>m2,r1=r2 D. m1<m2,r1=r2
(3)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用(1)中测量的量表示)

(1)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

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
B.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高度h
释放,与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复。
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
E.测量平抛射程


(2) 若入射小球质量为m1,半径为r1,被碰小球质量为m2,半径为r2则_____
A.m1>m2,r1>r2 B. m1>m2,r1<r2
C. m1>m2,r1=r2 D. m1<m2,r1=r2
(3)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用(1)中测量的量表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3道)
填空题:(1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