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18955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12

1.单选题(共7题)

1.
如图所示,甲、乙两船在同一河岸边AB两处,两船船头方向与河岸均成θ角,且恰好对准对岸边C点.若两船同时开始渡河,经过一段时间t,同时到达对岸,乙船恰好到达正对岸的D点.若河宽d、河水流速均恒定,两船在静水中的划行速率恒定,不影响各自的航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两船在静水中的划行速率不同 B. 甲船渡河的路程有可能比乙船渡河的路程小
C. 两船同时到达D点 D. 河水流速为
2.
一摩托车在竖直的圆轨道内侧做匀速圆周运动,人和车的总质量为m,轨道半径为R,车经最高点时发动机功率为P0、车对轨道的压力为mg.设轨道对摩托车的阻力与车对轨道的压力成正比,则(    )
A.车经最低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mg
B.车运动过程中发动机的功率一直不变
C.车经最低点时发动机功率为3P0
D.车从最高点经半圆轨道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人和车重力做功的功率不变
3.
如图,abc是竖直面内的光滑固定轨道,ab水平,长度为2Rbc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的圆弧,与ab相切于b点。一质量为m的小球。始终受到与重力大小相等的水平外力的作用,自a点处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小球从a点开始运动到其他轨迹最高点,机械能的增量为
A.2mgR
B.4mgR
C.5mgR
D.6mgR
4.
已知一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北极与赤道对地面的压力差为ΔN,假设地球是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半径为R。则地球的自转周期为(  )
A. B.
C.     D.
5.
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方向运动,A球的动量是7kg·m/s,B球的动量是5kg·m/s,A球追上B球时发生碰撞,则碰撞后A、B两球的动量可能值是(    )
A. pA=6kg·m/s,PB=6kg·m/s    B. pA=3kg·m/s,PB=9kg·m/s
C. pA=-2kg·m/s,PB=14kg·m/s    D. pA=-5kg·m/s,PB=7kg·m/s
6.
小车AB静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A端固定一个轻质弹簧,B端粘有橡皮泥,AB车质量为M,质量为m的小木块C放在小车上,用细绳连结于小车的A端并使弹簧压缩,开始时ABC都处于静止状态,C与B的距离为L,如图所示。当突然烧断细绳,弹簧被释放,使物体C离开弹簧向B端冲去,并跟B端橡皮泥粘在一起,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AB车内表面光滑,整个系统任何时刻机械能都守恒
B.整个系统任何时刻动量都守恒
C.当木块对地运动速度大小为v时,小车对地运动速度大小为v
D.AB车向左运动最大位移值等于L
7.
如图所示,为两个固定的等量同种正电荷,在其连线的中垂线上的点释放一个负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粒子将一直沿中垂线做单方向直线运动
B.从的过程中,加速度可能先变大,再变小,速度越来越大
C.整个运动过程中,粒子在点时,加速度最大
D.整个运动过程中,粒子的电勢能一直增加

2.选择题(共3题)

8.单词拼写(本所括号内所给汉语提示,写出单词的正确形式。)
9.一个长方体的长是4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2厘米,棱长总和是{#blank#}1{#/blank#}厘米,它的体积是{#blank#}2{#/blank#}立方厘米,表面积是{#blank#}3{#/blank#}平方厘米.
10.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多选题(共8题)

11.
轻绳一端通过光滑的定滑轮与物块P连接,另一端与套在光滑竖直杆上的圆环Q连接,Q从静止释放后,上升一定距离到达与定滑轮等高处,则在此过程中(    )
A.任意时刻PQ两物体的速度大小满足vP<vQ
B.任意时刻Q受到的拉力大小与P的重力大小相等
C.物块P机械能不守恒,Q一直加速上升
D.当Q上升到与滑轮等高时,Q的机械能最大
12.
如图所示,两个可视为质点的、相同的木块放在转盘上,且木块与转盘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两木块用长为的细绳连接,木块与转盘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各自重力的倍, 放在距离转轴处,整个装置能绕通过转盘中心的转轴转动。开始时,绳恰好伸直但无弹力,现让该装置从静止开始转动,使角速度缓慢增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当时, 会相对于转盘滑动
B.当时,绳子一定有弹力
C. 范围内增大时, 所受摩擦力变大
D.范围内增大时, 所受摩擦力一直变大
13.
如图所示,斜面倾角为,从斜面的P点分别以v0和2v0的速度水平抛出A、B两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若两小球均落在斜面上且不发生反弹,则(    )

A. A、B两球的水平位移之比为1:4
B. A、B两球飞行时间之比为1:2
C. A、B下落的高度之比为1:2
D. A、B两球落到斜面上的速度大小之比为1:4
14.
经长期观测人们在宇宙中已经发现了“双星系统”。“双星系统” 由两颗相距较近的恒星组成,每个恒星的线度远小于两个星体之间的距离,而且双星系统一般远离其他天体。如图,两颗星球组成的双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连线上的O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现测得两颗星之间的距离为L,质量之比为m1∶m2 =2∶3,则可知( )
A.m1、m2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之比为2∶3
B.m1、m2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之比为1∶1
C.m1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L
D.m2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L
15.
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A、B,其中小球A带负电,小球B带正电,但电荷量不等量,二者电荷量的值满足:qA>qB,通过绝缘轻弹簧连接,置于绝缘光滑的水平面上,当突然加以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后,两小球A、B将由静止开始运动,在轻弹簧第一次伸到最长的运动过程中,对两个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整个过程中不考虑电荷间库仑力的作用且弹簧不超过弹性限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因为小球A、B的质量相等,故系统总动量始终为零
B. 虽然小球A、B的质量相等,但是系统总动量仍然不断增加
C. 小球B的动能先增加后减小,弹簧的弹性势能不断增大
D. 当小球B所受电场力与弹簧的弹力相等时,小球B的动能最大
16.
关于物体的动量和冲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越大,它的动量也越大
B.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不为零,它的动量一定要改变
C.物体的动量增量的方向,就是它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的方向
D.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越大,它的动量变化越快
17.
图中虚线a、b、c、d、f代表匀强电场内间距相等的一组等势面,已知平面b上的电势为2 V。一电子经过a时的动能为10 eV,从a到d的过程中克服电场力所做的功为6 e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c上的电势为零
B.该电子可能到达不了平面f
C.该电子经过平面d时,其电势能为4 eV
D.该电子经过平面b时的速率是经过d时的2倍
18.
如图所示,φ﹣x图表示空间某一静电场的电势φ沿x轴的变化规律,图象关于φ轴对称分布.x轴上a、b两点电场强度在x方向上的分量分别是Exa、Exb,则(    )
A.Exa>Exb
B.Exa沿x负方向,Exb沿x正方向
C.同一点电荷在a、b两点受到的电场力方向相反
D.将正电荷沿x轴从a移动到b的过程中,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4.解答题(共3题)

19.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轨道与半径为R的光滑竖直半圆轨道在B点平滑连接。在过圆心O的水平界面MN的下方分布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现有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从水平轨道上A点由静止释放,小球运动到C点离开圆轨道后,经界面MN上的P点进入电场(P点恰好在A点的正上方,如图所示。小球可视为质点,小球运动到C点之前电荷量保持不变,经过C点后电荷量立即变为零)。已知A、B间距离为2R,重力加速度为g。在上述运动过程中,求
(1)电场强度E的大小;
(2)小球在圆轨道上运动时的最大速率
(3) 小球对圆轨道的最大压力的大小
20.
一颗在赤道上空运行的人造卫星,其轨道半径为r=2R(R为地球半径),卫星的转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已知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求: 
(1)该卫星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g′; 
(2)该卫星绕地球转动的角速度ω;
(3)该卫星相邻两次经过赤道上同一建筑物正上方的时间间隔.
21.
一束初速不计的电子在经U的加速电压加速后,在两极板间的中点处垂直进入平行板间的匀强电场,如图所示,若板间距离d,板长l,偏转电场只存在于两个偏转电极之间.已知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求:
(1)电子离开加速电场时的速度大小
(2)要使电子能从平行板间飞出,两个极板上最多能加多大电压U'?

5.实验题(共1题)

22.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由小车与钩码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1)现提供如下器材:
A.小车B.钩码C.一端带滑轮的长木板D.细绳 E.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F.纸带 G.毫米刻度尺 H.游标卡尺 I.低压交流电源 J.220 V交流电源
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填写器材前的字母),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
(2)为尽可能消除摩擦力对本实验的影响,使验证结果尽可能准确,则小车质量M和钩码质量m的关系应该满足________。
(3)小明和小军同学在做该实验时,小明认为只要采用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将摩擦力平衡掉就可以了,无须满足(2)问中小车质量M和钩码质量m的关系,而小军却否认小明的看法,你认为小明的看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位同学统一观点后完成实验,得到一条纸带,去掉前面比较密集的点,选择点迹清晰且便于测量的连续7个点(标号为0~6),测出相关距离如图所示,要验证在第2点与第5点时系统的机械能相等,则应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小车质量M,钩码质量m,打点周期为T)。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选择题:(3道)

    多选题:(8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