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5题)
1.
两个小球A、B在光滑水平面上相向运动,已知它们的质量分别是m1=4 kg,m2=2 kg,A的速度v1=3 m/s(设为正),B的速度v2=–3 m/s,则它们发生正碰后,其速度可能分别是( )
A.v1′=v2′=1.5m/s |
B.v1′=+4 m/s,v2′=-5m/s |
C.v1′=2m/s,v2′=-1m/s |
D.v1′=-1m/s,v2′=5m/s |
2.
某弹簧振子沿x轴的简谐运动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t =1 s时,振子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 |
B.t =2 s时,振子的速度为负,加速度为正的最大值 |
C.t =3 s时,振子的速度为负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 |
D.t =4 s时,振子的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 |
3.
给一定质量的温度为0℃的水加热,在水的温度由0℃上升到4℃的过程中,水的体积随着温度的升高反而减小,我们称之为“反常膨胀”.在水反常膨胀的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体积减小,所有水分子间的总势能是增大的.由此可知,反常膨胀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水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
B.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水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
C.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水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 |
D.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合力为零,水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
4.
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和物质结构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势能一定减小 |
B.温度越高,物体中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
C.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越大,布朗运动越明显 |
D.非晶体的物理性质各向同性而晶体的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 |
5.
如图所示,在固定的气缸A和B中分别用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面积之比为SA:SB=1:2.两活塞以穿过B的底部的刚性细杆相连,可沿水平方向无摩擦滑动。两个气缸都不漏气.初始时,A、B中气体的体积皆为V0,温度皆为T0=300K.A中气体压强pA=1.5p0,p0是气缸外的大气压强。现对A加热,使其中气体的压强升到pA = 2.0p0,同时保持B中气体的温度不变。则此时A中气体温度


A.400 K | B.450 K | C.500 K | D.600 K |
2.多选题- (共4题)
6.
如图所示,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图乙为介质中x=2m处的质点P以此时刻为计时起点的振动图象,质点Q的平衡位置位于x=3.5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3s时间内,质点P向右移动了3m |
B.这列波的传播速度是20m/s |
C.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
D.t=0.ls时,质点P的加速度大于质点Q的加速度 |
7.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系统在吸收热量时内能不一定增加;冰融化为同温度的水时,分子势能增加 |
B.悬浮在空气中做布朗运动的PM2.5微粒,气温越高,运动越剧烈 |
C.封闭容器中的理想气体,若温度不变,体积减半,则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在容器壁单位面积上碰撞的次数加倍,气体的压强加倍 |
D.用力拉铁棒的两端,铁棒没有断,说明此时分子间只存在引力而不存在斥力 |
8.
下列关于分子运动和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存在势能的缘故 |
B.一定量100°C的水变成100°C的水蒸汽,其分子之间的势能增加 |
C.气体温度越高,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
D.如果气体分子总数不变,当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时,气体压强必然增大 |
3.解答题- (共2题)
10.
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木板,在其左端放有一重物,右方有一竖直的墙,重物的质量为木板质量的2倍,重物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使木板与重物以共同的速度v0=6m/s向右运动,某时刻木板与墙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已知木板足够长,重物始终在木板上,重力加速度为g=10m/s2.求:

(1)木板第二次与墙碰撞前的速度
(2)木板从第一次与墙碰撞到第二次与墙碰撞所经历的时间.

(1)木板第二次与墙碰撞前的速度
(2)木板从第一次与墙碰撞到第二次与墙碰撞所经历的时间.
11.
如图,由U形管和细管连接的玻璃泡A、B和C浸泡在温度均为0℃的水槽中,B的容积是A/4倍。阀门S将A和B两部分隔开.A内为真空,B和C内都充有气体.U形管内左边水银柱比右边的低50mm.打开阀门S,整个系统稳定后,U形管内左右水银柱高度相等。假设U形管和细管中的气体体积远小于玻璃泡的容积。

(i)求玻璃泡C中气体的压强(以mmHg为单位)
(ii)将右侧水槽的水从0℃加热到一定温度时,U形管内左右水银柱高度差又为40mm,求加热后右侧水槽的水温。

(i)求玻璃泡C中气体的压强(以mmHg为单位)
(ii)将右侧水槽的水从0℃加热到一定温度时,U形管内左右水银柱高度差又为40mm,求加热后右侧水槽的水温。
4.实验题- (共1题)
12.
在做“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的实验时,
(1)为了利用单摆较准确地测出重力加速度,可选用的器材为 ______
A.20cm长的结实的细线、小木球、秒表、米尺、铁架台
B.100cm长的结实的细线、小钢球、秒表、米尺、铁架台
C.100cm长的结实的细线、大木球、秒表、50cm量程的刻度尺、铁架台
D.100cm长的结实的细线、大钢球、大挂钟、米尺、铁架台
(2)为了减小测量周期的误差,摆球应在经过最 ______(填“高”或“低”)点的位置时开始计时,并计数为1,摆球每次通过该位置时计数加1.当计数为63时,所用的时间为t秒,则单摆周期为 ______秒.
(3)实验时某同学测得的g值偏大,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
A.实验室的海拔太高
B.摆球太重
C.测出n次全振动时间为t,误作为(n+1)次全振动时间进行计算
D.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了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1)为了利用单摆较准确地测出重力加速度,可选用的器材为 ______
A.20cm长的结实的细线、小木球、秒表、米尺、铁架台
B.100cm长的结实的细线、小钢球、秒表、米尺、铁架台
C.100cm长的结实的细线、大木球、秒表、50cm量程的刻度尺、铁架台
D.100cm长的结实的细线、大钢球、大挂钟、米尺、铁架台
(2)为了减小测量周期的误差,摆球应在经过最 ______(填“高”或“低”)点的位置时开始计时,并计数为1,摆球每次通过该位置时计数加1.当计数为63时,所用的时间为t秒,则单摆周期为 ______秒.
(3)实验时某同学测得的g值偏大,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
A.实验室的海拔太高
B.摆球太重
C.测出n次全振动时间为t,误作为(n+1)次全振动时间进行计算
D.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了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